网络时政文摘(138)2009-9-23
网络时政文摘(138)2009-9-23
敢战方能言和 善斗才有国威
热捧个性官员 皆因官场沉闷
财产申报有奥妙
东方日报:敢战方能言和 善斗才有国威
在中共建政六十周年之际,美国频频对中国发难。奥巴马政府一改过去的甜言蜜语,开始磨刀霍霍,刀锋直指中国要害。北京除了引颈就戮之外,似无他法。
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输美的轮胎徵收特保关税,而且特意选在吴邦国访美后宣布,又在会见达赖问题上玩弄中国;美国情治部门将中国列为四大假想敌,美军调整亚太部署「重回东南亚」。无论经贸、人权,还是军事领域,奥巴马对华全面发难,实际上是美国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重要讯号。
如果说布殊是纸老虎,那麽奥巴马就是笑面虎。他一上台便与中国拉拉扯扯,甚至放风出国首访便去中国,从「同舟共济」到「中美国」,高帽子送给北京一顶又一顶,这些甜言蜜语,一方面麻醉中国,使中国放鬆警惕,另一方面诱使中国,继续不断地掏钱购买美国国债。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如今,美国经济稍微好转,奥巴马便对中国马上变脸,这充分说明,此前的惺惺作态不过是一场政治谋略。但遗憾的是,中国却对奥巴马这隻笑面虎知之不深,将其当作知心朋友,投怀送抱,一往情深,好不亲热,时至今日,方觉痴情女碰到了负心汉,一江春水付之东流。
其实,中国与美国同舟共济,只能同归于尽。对于美国步步进逼,中国惟有破釜沉舟,沉着应战,这方面俄罗斯便是绝好的样办。最近奥巴马宣布中止在东欧部署针对俄罗斯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固然有美国国力下降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俄罗斯的强力反击。
当年美国公布这一部署计划后,俄罗斯并没有退让妥协,而是针锋相对主动出击,除了口头上宣示放鬆核军备控制,并与伊朗眉来眼去,还大量增加战略进攻武器,在加里宁格勒部署巡航导弹。俄罗斯的强力反弹,让奥巴马不得不有所顾忌。
美国向来是吃软不吃硬,对其硬碰硬,它反而忌惮,无论是北韩、俄罗斯,还是委内瑞拉,与美国交涉无不如此,如果表现软弱,美国便得寸进尺,步步进逼。中国奉之弥繁,美国侵之愈急。中国之物力有限,而美国贪欲无限,以有限之物力去填美国的无底洞,终有灯枯油尽之日。
再环顾中国周边,已经成了甚麽样子?在「韬光养晦」的自我束缚下,北京对所有的外来欺辱都一概忍下。这给世界一个强烈的讯息,那就是中国要做窝囊废、受气包,谁想怎麽蹂躏都可以。南海诸国敢夺南沙,藏独疆独蠢蠢欲动,印度不仅敢增兵藏南,还玩起达赖牌。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周边局势比当今的中国更加糟糕。
敢战方能言和,善斗才有国威。中国国力虽然已非当年吴下阿蒙,但缺的是壮士断臂的决心与意志。当局应藉中共建政六十周年之际好好反思,而不是去急着赴鸿门宴或者引狼入室。
太阳报:热捧个性官员 皆因官场沉闷
中共建政六十周年前夕,官方喉舌总结出不少「成果」,近日有媒体竭力鼓吹个性官员活跃官场,举例如云南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环保部副部长潘岳等,称讚他们「敢说狠话敢说真话」。
其实,媒体热捧个性官员,并不是因为这些官员有多大本事,而是内地官场太过沉闷,大部分官员因循守旧,逢会照本宣科,讲话了无生气。因此,但凡有官员敢说一两句硬话、狠话,出一些怪点子,便自然会脱颖而出。
由于制度原因,内地绝大部分官员上任前未经民意考验,只知对上负责,绝少对下负责。他们为了防止出现政治错误,在公开场合的表现一本正经,呆板木讷,千人一面。最明显的是,中国官员在外交场合的讲话就像背书,语言无任何出彩之处,与外国官员同台即相形见绌,特别是遇到记者招待会,更是狼狈不堪。
仇和、潘岳等人口舌便给,尤其擅于与媒体打交道,知道说甚麽会引起媒体关注,搔到读者观众的痒处,因此曝光率很高。他们确实给沉闷的内地官场带来一丝生气,让人感觉到这群人与众不同。但事实上,说真话狠话对于官员来说,只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并没有甚麽了不起。
狠话硬话夸夸其谈
不过,相比夸夸其谈的官僚,老百姓更喜欢默默实干的官员,正所谓「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事实上,现在一些内地官员也特别会「表演」,利用媒体刻意炒作,甚至故意联络海内外媒体,对自己进行包装,譁众取宠。
所以,对于个性官员,民众不仅要听他说甚麽,观赏他们痛斥社会问题的优美剪影,沉浸于那些让人听来很解气的狠话,更要看他们实际做了甚麽,看看他们是否通过实质性行动一点一滴地推动问题的解决,致力消除官场陋习,而这是「狠话」和「真话」做不到的。
以仇和为例,他每到一处任职总会掀起一阵舆论风暴。不久前,他要求昆明公务员每周一、三、五的晚上花两个小时,在课堂上接受专业老师教授外语、普通话和电脑知识,其中指定要学习英语、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种外国语言。
这项带有「仇和特点」的昆明外语新政,虽然令人耳目一新,但缺乏专业论证,而且超越国情。基层公务员面对黎民百姓,需要讲缅语、泰语、越语吗?恐怕掌握好各种法律,实现依法施政才更为实际。公务员首先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外国人服务。这项仇和新政,太过标新立异、譁众取宠。
中国的发展需要一批既能说会道,又务实肯干的官员,如果官员只会夸夸其谈,一味说狠话硬话,或者尽出一些脱离实际的歪点子,将社会发展引上邪路,这样的个性官员,不要也罢。
财产申报有奥妙
中纪委作出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规定,与百姓期望的官员财产公开是两回事,细想一下,其中大有奥妙。
强令官员把财产公开,自然有利廉政,但却会激起极大民怨。现今的官员,有哪一个是收入与财产成比例的?未必每个人都大贪,但每个人的财产都大大高过他的薪金,对穷苦百姓来说,数百万上千万,甚至以亿元计的官员私产是天文数字,这些财产是哪里来的?这些官员是不是高干子女?这一问,官民对立情绪就更大了。
公开官员财产,激怒万千百姓,等于把民间的怒火煽得更高,这在社会恶性事故频生的今日,自然是行不通的。
政府官员财产不能公开,但申报还是要的。申报有两个好处:一是上级掌握了下级的底细,下级官员想起自己的家财数字都在上级的保险箱里,随时可能拿出来示众,并据此大兴问罪之师,一定乖乖听话,不敢乱说乱动;二是当发生一些政治内斗时,需要用官员贪腐证据来打倒政敌,那这些申报材料就派上用场了。
近年来真正处罚的贪官,多数都是政争中的失败者,贪腐的官员那麽多,处罚的那麽少,意味着倒台的贪官不是因为贪腐本身的问题,而是其他的政治问题,贪腐只是打倒他的其中一项武器而已,明乎此,官员财产申报便顺理成章了。
由此可见,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是基于法制,而是基于政治需要。(载东方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