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交警手持“护官符”,公车越改反越多

火烧 2010-12-0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揭示交警持有高级官员车牌清单,暗喻公车改革困境。公车私用问题长期存在,改革16年仍难见效,公车消费高昂,腐败现象严重,引发公众不满。

  坊间流传,在京城的许多交警手里,有一个车牌号码清单需要牢牢记住,也许不经意间,就会错拦下一辆高级官员的车。同样在一个地方城市,重要人物的车牌号码也是当地交警们需要做的功课。(人民网   2010-12-04)  

   

  看到如此消息,不禁联想起《红楼梦》上的“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何能横行金陵?钱、势二字也!地方官为啥要持“护官符”,因为要保官帽也!  

   

  只不过,短短四句“护官符”,是曹雪芹揭露当时封建社会官僚之间互相庇护、狼狈为奸、草菅人命的罪恶。而现在,声称为人民服务的交警手里也持有新的“护官符”,显然是为了不得罪达官显人,以保头上乌纱,何其相似?简直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看来,在国人遗传的血液里,向来就有着畏惧权势,溜须拍马的基因。同时也喻示公务车作为一种公权力的象征,总是吸引普通公众的关注,使得改革了16年之后的公车改革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众所周知,位列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私用”,一直是公共行政治理的一大顽疾。尽管治理手段花样百出,可16年来仍寸步难行,甚至愈演愈烈。中国的公车具有中国特色,购买时超编超标配置,使用时公私混用,维修保养费更是高得离奇。无论是从购买、使用还是维修,公车都在吞噬着公众的利益。   

   

  今年11月初,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且主要集中在城区,极大占用了本就稀缺的道路资源。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 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有公车司机表白,公车1/3公用,1/3领导用,1/3司机用。公车不公,“车轮腐败”,世所罕见。  

   

  公车过多过滥,已成为我国光天化日下的“合法腐败”,成为浪费国家财力的“头号杀手”。虽然一直被公众所诟病,虽然在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对于公车私用问题,“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但因为我国公车使用人已成为一个利益集团,天然反对公车改革。致使许多地方尽管都有所谓“条例”、“规章”、“措施”等出台,却没有一套自上而下的法律保障。对于公车私用者,也往往采取“民不告、官不究”的消极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公车的泛滥。从各地已经实施的或者提出的各种措施和办法来看,要么是浅尝则止,要么是不得要领,根本“药不对症”。以至于16年改革如游戏,公车越改反越多。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