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级干部欠14亿失联 北青报评:干部不能经商是一条红线
据新华社电 近期,广东惠东县一科级干部负债10多亿元携家族十几人“失联”。据初步调查,涉及债权人82人,债务总额超过14亿元。对此,北京青年报发表题为《干部不能经商是一条红线》的评论,内容如下:
随着钟启章留下的债务链条崩解,如果继续引发债权人破产等社会影响,则当地政府还不得不为这个“科级干部”留下的烂摊子擦腚买单。而且,由于钟启章曾经的干部身份,政府较之处理其他类似事件,还要额外搭上一笔或大或小的信誉损失。
媒体日前报道,身兼广东惠东县政府办副主任和惠东县珠三角产业转移园管委会主任的钟启章,于今年3月携合家老小11人神秘“失联”,至今音信皆无。而在其消失的背影身后,是一度显赫的钟氏家族企业和无法偿还的14亿元巨额债务。
多家媒体的报道中,都着重突出了钟启章的“科级干部”身份,或许意在营造“小官巨贪”式的强烈反差——“科级干部欠债14亿携家跑路”,看上去确实是个极具吸睛效果的标题。
不过细读相关报道后不难发现,这则新闻所呈现的事实,及所涉及的隐情,都和“小官巨贪”现象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应该澄清的是,虽然就官级而言,今天的科级干部,比古时的“七品芝麻官”尚有不及,但就实权而言,其所能直接支配的资源,可能远比古时的县令更为庞大。即以钟启章而论,其不仅失联前担任惠东县珠三角产业转移园管委会主任这样的实权职务,此前还曾在中国银行惠东支行、惠东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等关键部门任职,如此“完整”的履历,足以帮助他勾连政商两界,且将各种资源在官商、公私之间自由腾挪。
多年来,钟启章以“科级干部”身份暗中经商,并在当地形成相当影响,其一脚踏两界的特殊身份,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的报道中,尚未披露钟启章是否存在直接利用职权获取利益的贪腐行为,但他的官员身份却成为特殊的信誉保证,使其在当地民间借贷市场中获得了良好的信誉。即如他的某位债权人所言,无论钟启章直接借款,还是他为家族中其他人借款提供担保,“官员”身份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至于当初的放贷人看中的究竟是钟启章身为官员的个人信用,还是他背后可以整合、调动的资源,那就只有他们自己才可以回答。
此外,民间借贷市场潜藏巨大风险,早已为舆论所公认,尤其随着经济景气低迷,大量靠民间借贷维持运转的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潜在风险陆续爆发,钟启章合家弃债出逃,只是无数类似事件中的一起而已。但恰是因为钟启章“科级干部”的身份,使这起寻常事件,具备了绝不寻常的标本意义。身为政府官员,钟启章能够“暗中”经营如此庞大甚至显赫的企业,实在匪夷所思。不管钟启章穿上多少件马甲,他对企业的实际控制都显而易见,而当地政府部门不仅没有及时制止其违规经商的行为,甚至在其失联之前还批准了他的辞职申请,使其出逃成为可能。究竟何种原因让当地政府部门如此迟钝,公众难免生出各种猜想。
钟启章的经营和借贷行为并不代表政府,对此,钟启章的债权人们自然心知肚明。因此,钟启章的债务不会变成政府的直接损失,但钟启章作为官员而能在政府部门眼皮下长期违规经商,却必然让人们对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及当地政商关系的状况,产生深刻怀疑。同时,钟启章长期直接或间接地在当地民间借贷市场上纵横捭阖,也让人对当地民间借贷市场的混乱和当地政府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放纵、失控,出现不满情绪。随着钟启章留下的债务链条崩解,如果继续引发债权人破产等社会影响,则当地政府还不得不为这个“科级干部”留下的烂摊子擦腚买单。而且,由于钟启章曾经的干部身份,政府较之处理其他类似事件,还要额外搭上一笔或大或小的信誉损失。
官员经商,既可能造成利益输送,更潜藏着巨大的道德风险。因此,禁止官员经商必须成为不得逾越的红线,钟启章的合家出逃,再次提示了对此严加管控的必要和迫切。
(本报评论员 张天蔚)
附文 广东科级干部欠14亿失联 不少债权人系公职人员
来源:新京报
据新华社电 近期,广东惠东县一科级干部负债10多亿元携家族十几人“失联”。据初步调查,涉及债权人82人,债务总额超过14亿元。
科级干部携家族10余人失联
虽然长年违规经商已是圈内“公开的秘密”,但钟启章突然失联后,浮出水面的“钟氏”家族生意之庞大和欠债数量之巨,仍让人震惊。
42岁的钟启章身兼惠东县政府办副主任和惠东县珠三角产业转移园管委会主任两职。3月19日,多名债权人收到钟启章写有“对不起”等内容的短信。20日,钟启章三兄弟及其家族10多人全部“失联”,许多债权人顿感不妙:一向被认为财大势雄的钟氏家族留下了巨额债务窟窿。
一名债权人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清单,涉及债权人82人,债务总额超过14亿元。债权人中不仅有多年亲朋旧友,还有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信贷公司。惠东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陈卫东证实,已有31名事主报案,涉案金额7.1亿元。惠东县人民法院书记室主任刘振波说,该院已经起诉立案的涉钟启章案件共有17宗,多为民间借贷纠纷,涉案金额约1.3亿元。
被指经商十几年一直幕后操作
钟启章是惠东县本地人,在周围人眼里“八面玲珑、擅长交际”,此前担任过中国银行惠东支行副行长、惠东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副主任、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其哥哥钟启文也曾当过惠东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两年前才辞职经商。
钟启章幕后经商已久。一名陈姓债权人是钟启章高中同学,两人相识20多年,他告诉记者,钟启章经商十几年,“圈子内的人都知道”。他在幕后操作,然后以家族其他人的名字“出头”。家住黄埠镇的债权人蔡老汉告诉记者,他跟钟启章的债务中,整个交易都是钟启章出面,谈好条件后由其弟弟钟启信签名。在蔡老汉提供的欠条上,钟启信是借款人,钟启章是担保人。
据记者了解,钟启章掌控的家族生意涉足的产业有房地产、餐饮、娱乐、外贸,在惠东县黄埠镇还有一家鞋业生产公司,仅厂房场地设施就价值三四千万元。
■ 追问
为何能借来十多亿元?
记者采访发现,官员借债时,都是以其本人及幕后操控的家族财产作为担保,并许以高利息。如钟启章家族持股的金河湾楼盘自2005年开发,三期工程中每一期市场价值都有数亿元。这些看得见的财产,成为钟启章大肆借钱的基础。
借钱或担保时,“官员”身份使其无往不利。当地民众眼里,在多个重要经济部门当过领导的钟启章是不折不扣的实权人物。“钟启章不是一般人啊,银行、国资办,哪个不是重要部门?还管着产业转移园上万亩土地。”蔡老汉说,这样的人做起生意来,谁不借给他钱啊?
“影子老板”何以难发现?
我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都明文规定,禁止官员个人或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钟启章长期经商已是公开的秘密。今年3月失联前,钟启章违规经商问题却未被发现。
记者调查发现,市县基层属于熟人社会,涉及干部经商的事,圈内人要的是“大家一起发财”,自然不与外人说;圈外人要么不知道,要么知道了也抱着“与我无关”的心态。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张浩认为,应增强民众法治意识,鼓励群众监督举报。
报案者为何不到一半?
钟启章案至少涉及82名债权人。但到惠东县公安局报案的债权人还不到一半。记者通过一些债权人了解到,出现如此状况,部分是因为债权人中有不少是当地公职人员,怕说出来会影响工作,更怕借款来源说不清楚。一名债权人告诉记者,惠东县有官员借给钟启章的钱有1000多万元,“按工资他们哪里可能有那么多钱?”
专家建议,“官场生意人”牵出的贪腐线索也应一查到底,顺藤摸瓜深挖下去,将隐藏在背后的腐败揪出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