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国企高调反腐的背后
国企高调反腐的背后
老 骥
2015年中央巡视组对国企的第一轮巡视开始陆续公布反馈情况,央视近几天紧锣密鼓、集中报道、反复播送,将这些国企存在的问题毫不留情地掀了个底朝天,让国人眼花缭乱、惊诧不已、甚至不由得拍案而起。如,1、中国石油:“近亲繁殖”,绑定私企老板;2、中国海油:“吃里扒外”,顶风违纪;3、国家电投:财务混乱,暗箱操作;4、华能集团:关联交易,招标问题突出;5、中建公司:国标串标陪标,挂靠经营;6、国家电网:插手项目,用国企资源搞利益输送;7、南方电网:监督责任虚化,项目寻租;8:中船重工:票据五花八门,正常业务转到私人公司;9、中远集团:收受佣金回扣,顶风违纪;10:国机集团:亲亲疏疏,业务人员奖金奇高。······
笔者认为,中央巡视组对国企的调查绝对都是事实,不会有冤假错案,只会有漏网之鱼,应该继续狠揭深挖,穷追猛打,把那些侵蚀国企的蛀虫和硕鼠,一个个揪出来,消灭掉。不过,在肯定国企反腐的同时,笔者也有一个疑问,为何要在推动混改的关键时候,突然加大国企反腐的力度呢?难道这是一个巧合吗?看来不像,因为此类现象似曾相识,前年在撤销铁道部遇阻时,持反对态度的刘志军部长就被反了腐,于是铁道部便被顺利撤销。这一次会不会故伎重施呢?看来反腐败的确是个好东西,它无坚不摧,没有官员能抗拒,它无往不胜,没有事情办不成。所以,当用反腐来为混改开路时,国企老总都很知趣,混改也一定能大功告成。
但是,用反腐为混改开路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混改的同时也会引起人们的怀疑,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是会被人们当做选择性反腐。
中国的腐败是全方位各领域的社会性腐败,党政军群,工商企业,教育医疗等,腐败无孔不入、无所不在。企业腐败是社会性腐败的一个组成部分,国企腐败虽然也是重灾区,但比起私企来还是稍逊一筹。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中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催生了官商勾结这个最大的腐败。而官商勾结的“商”重点是私企,不是国企,比如,私企往往要偷税漏说,要搞假冒伪劣产品,所以,他们要向官员行贿。而国企由于国有性质决定了它在这些方面不能也不屑为之。同时,中国的经济又是以房地产为支柱的经济,房地产的腐败是官商勾结腐败的重中之重。看看那些大老虎和小苍蝇,有几个与房地产无关?而房地产商的主角是私企,不是国企,全国地市以下的房地产商全部是私企,省和全国(中央)也几乎都是私企,前几年房地产国企已被勒令从这个行业中退出。
由此可见,私企比国企更腐败,国企应该反腐,私企更应该反腐。现在我们抓住国企腐败不放,对私企腐败则不闻不问,或者轻描淡写,这是本末倒置,也是不公平的,这样的反腐是典型的选择性反腐,其反腐效果必然不佳,这大概也是中国反腐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吧。
有不少人以为企业只有国企腐败,私企不容易产生腐败,这是个误会,就企业内部讲,国企的高层腐败严重些,私企则中层腐败严重些,就企业对外讲,私企比国企腐败的多,他们通过贿赂腐蚀了大批的官员,污染了整个社会。还有些人以为美国西方私企腐败少,这更是一种误会,美国西方的私企比中国的国企更腐败,政治献金就是一个割不掉的社会肿瘤,美国西方不但反私企的腐败,而且还从国内反到了国外,美国专门立有国外反商业贿赂法,中国每年都收到美国对本国企业贿赂中国官员的指控。
二是会被人们认为搞私有化。
官方高调在国企反腐,让老百姓觉得,你看国企多腐败呀,不反不行啦,怎么从制度上彻底解决呢?于是积极推动混改,让人们以为通过混改可以解决国企腐败问题。其实不然,混改解决不了国企的腐败,因为国企腐败恰恰是引进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结果,在国企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管理社会主义的企业,这就如同把狗头安在羊脖子上,搞得好才怪。国企只有恢复“鞍钢宪法”才有出路,那个时候国营企业是没有腐败的。
反腐也有个公平正义问题,在反腐面前人人平等,不搞选择性反腐,这就叫公平;同时,反腐动机要纯,不夹带私货,这就叫正义。只反国企腐败不反私企腐败是不公平,而一边反国企腐败一边趁机推动混改,则是不正义,这样的反腐像是趁火打劫。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反国企腐败的真正目的是为混改开路,通过反腐清除混改的阻力:一方面收拾那些敢于抵制混改的国企领导人,另一方面震慑那些思想摇摆的国企领导人。
有人会问,既然是腐败分子,怎么会维护国企呢?其实,人的思想是复杂的,腐败官员往往也有自己的思想理念。如原铁道部长刘志军虽然是个腐败官员,但他却致力于发展高铁,坚决反对撤销铁道部。也有腐败的国企老总,一方面可能对维护国企的利益不以为然,但另一方面却对自己手中的权力很上心,因此他们也会反对混改。
什么是混改?混改就是让私企进入国企,而不是让国企进入私企,然后变成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种企业也可能是国企控股,也可能是私企控股,但归根结底还要成为私人企业,只要不是猪脑子,这种结果都能猜得到,所以,混改就是私有化。况且,这方面他们是有前科的,上一轮国企改革叫改制,名字叫得也很好听,但结果让天量的国有资产流进了私人的腰包,让几千万可怜的工人下了岗,这次混改还会重复昨天的故事,不信,咱们走着瞧。
201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