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火烧 2010-12-08 00:00:00 网友时评 1044
文章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贡献与困境,分析农民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城镇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涉及房价、土地、户籍等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民的头衔有:中国基数最大的人口群体,中国最弱势的群体,中国区域间迁移量最大的群体,还有一个介于工人和农民之间的属于农民的特有名词“农民工”。


今天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我的看法,第一 中国农民工为中国城镇化进程做出了什么;  第二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为中国农民作出了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但这个过程中谁付出的最多,我毫不犹豫的会说是农民。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口数量最大,而中国人自己知道中国的农民量最大。在改革开放初,中国无技术,无资本,无产业,生产资料中做充裕的可能就是资源和劳力,此时迫于生计的农民便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组成一支农民工大军,随着这批大军全球最低工资,最长工时的最优劳工性价比的吸引以及中国政府政策的支持,全球的加工企业便聚集在了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很快世界到处可以看到标志着“MADE  IN  CHINA”的商品,这也为中国政府带来了连年近10%的GDP增长率,连年的进出口贸易顺差,贰万亿的外汇储备,当然还有“制造大国”的美誉,中国成了世界的加工厂,东莞成了中国的加工厂,(无可否认的是中国高达0.6的基尼系数)。但有谁想过这背后那一批,没有体面名号,没有工资发放保障,没有劳工保险,没有医疗养老保障的特殊产业工人呢,他们有什么?艰苦的吃住环境,好一点,拿着年终微不足道的薪水挤上春运的大潮,坏一点,被老板拖欠工资,甚至连回家过年的愿望都打水漂……那中国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层有哪些呢?中国的权力阶层,国企管理层,民营企业(包括私企老板),工商经营个体,对于前两者在这里省去不必要的解释,后两者说的俗一点再穷的老板都比那些工薪阶层好过,更不要说农民了。有了上面所说的,中国虽然工业化程度不高,但也具备了城镇化进程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
现在谈谈个人对城镇化进程对农民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中的几个关键词:房价   土地   户改 
房价无疑是05年以来这个国家最潮的擦眼,赚尽人们眼球,茶前饭后免不了谈吐一番,我们最熟悉的也莫过于炒房团,依老族,有谁听说农民去城里买套房,或者说有谁认为中国的农民具备在中国的城市买房的能力(当然我这里的农民指实质意义的农民,怀揣几百万的农民农村户籍人士暂且不算,毕竟这样的代表太少)。观点一:中国的房价是农民不敢望,更不敢及的。
土地,作为农民基本生产资料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可怜要失去了。城镇化进程中盖楼要地,工厂要地,修路要地,中国从未感到用地如此紧张。毛主席说了,土地是农民的。好吧强拆,自焚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产生了,暴力不允农民有申诉自己土地的要求。也有温和派的,正如大家熟知的“重庆模式”,只要农民愿意出让土地,政府在城市为农民盖楼,如此一来农民貌似大赚,可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活,医疗,教育谁来保障,农民进城绝不仅仅是住房问题。
户籍,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虽无限制自由,但无形中给农民戴上一把枷锁,全国各地针对农民的“特权”并不鲜见,户改,成都虽有先声,但也力度不大,效果并不给力,没有实质的改变,徒有表面文章有何意义。

中国有句俗语,向上数三代,谁家不是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贡献了他们仅有的劳力和土地生产资料,却并未取得应有的效益,这并不符合经济学原理。农民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最大的功臣,却也无形中成了最大的受害群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