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夺我泪波是此诗——读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二》

火烧 2009-10-11 00:00:00 文艺新生 1034
文章深入解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二》,探讨安史之乱根源,指出唐玄宗耽于歌舞奢靡导致国破家亡。结合白居易《长恨歌》与刘禹锡诗句,揭示霓裳羽衣曲对历史的影响,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公元803—约852年)的一首七绝,是生活在晚唐时期的诗人写的中唐时期的历史大事件——“安史之乱”(755—762年)及其根源。  

首先,将这首诗中的几个名词典故解释一下。  

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华清宫不远处。渔阳:渔阳郡有时叫蓟州,唐时的蓟州在现在北京西南,大致就是现在的涿州。探使: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拥兵自重,伺机谋反。玄宗派中使璆琳以赐柑为名前去打探虚实。璆琳受安重贿,回来后隐瞒实情,骗过玄宗。霓裳:《霓裳羽衣曲》,舞曲,玄宗根据印度舞曲改编,贵妃杨玉环设计为舞蹈。  

把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新丰一带绿树成荫的大道上卷起了黄色的尘埃,路上数名骑马的使臣从安禄山盘踞的渔阳匆匆回来。霓裳羽衣曲在骊山之上盘旋回荡,一直到中原烽烟四起它才停将下来。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捩点。至此,盛唐气息,一去不返;内忧外患,连绵不绝;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那么,造成“安史之乱”的根源是什么呢?杜牧的答案是:唐玄宗的“歌舞误国”,“娱乐误国”,“奢华误国”。这个答案对不对呢?对的。且看当年的“盛世”景象:“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白居易《长恨歌》)亡国之日已经近在咫尺了,皇上却还沉湎于歌舞升平的虚幻梦境之中……  

可以这样说,没有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就没有“安史之乱”。反过来说,“安史之乱”的发生,就是因为唐玄宗的耽于歌舞,耽于娱乐,耽于奢华。其结果便是:“舞破中原始下来”。《唐诗笺注》评此句云:“造句惊人,奇绝!痛绝!”——是呀,这是令人痛到绝处的事情呀!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诗人的心是相通的,白居易和杜牧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是相通的。刘禹锡在《台城》中写到:“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诗人的心是相通的,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不就是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吗?  

写到这里,我的心在一阵阵颤抖,我的泪已经洒满了键盘,我写不下去了。可是,积习却抬起头来,催促我诌得如下四句诗行:  

   

回望千年烽火时,霓裳一曲唱清池。  

中原涂炭灵源碎,夺我泪波是此诗。

选自作者博客:http://fengyuru.blog.sohu.co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