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陈其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目录、后记、作者简介

火烧 2009-10-10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本书系统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成就,涵盖社会性质、古史分期、历史规律等多个领域,由陈其泰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适合作为历史学专业教材。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目录、后记、作者简介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  

陈其泰主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1  

   

   

   

   

教育部重大项目成果  

——————————  

本书是第一次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作系统的总结。全面论述了“五四”以来几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在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古史分期、中国历史规律探索、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和历史进程基本线索、民族问题、历史评价问题.以及关于文化遗产和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历史认识方法论问题、史学发展和史书编纂、史学社会功能、批判教条主义恶劣影响、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力吸收西方新学理、多学科研究、探索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等方面所作的深入探讨及其理论价值。全书论述全面,史料翔实,立论公允.具有理论深度和时代特色,将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和历史学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并可作为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目录、后记、作者简介
2009-09-25    陈其泰    中国经济史论坛扫校    点击: 168
目录

作者简介、后记

作者简介  

   

陈其泰,男,广东丰顺人,l939年10月出生。l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先后主持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教育部社科项目《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难物史观与20世纪中国史学》等。      

主要著作有《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1992年初版,l999年增订版)、《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1994年).《梁启超评传》(1996年)、《再建丰碑一班固与(汉书)》(1996年)、《清代公羊学》(1997年)、《史学与民族精神》(1999年)、《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2000年)、《班固评传》(合著,第一著者,2001年)、《魏源评传》(合著,第一著者,2004年)、《中国史学史·近代卷》(2006年)。主编《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2004年)。发表论文约200篇。  

   

本书作者撰写分工:  

王志刚  与陈其泰合撰第一章第一节      

张  越  撰写第一章第三节  

吴恩远  与侯艾君、李燕合撰第一章第四节      

李根蟠  撰写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  

张  利  撰写第二章第五节      

张剑平  撰写第三章第二节     

陈其泰  撰写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    第四章  

    许殿才  撰写第五章第一节之一、二  

邹兆辰  撰写第五章第一节之三,第五章第二节      

朱志敏  与刘俐娜合撰第五章第三节  

周文玖  撰写第五章第四节  

   

后记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是教育部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第一批立项的两个项目之一,批准立项时间是2001年5月。课题组成员在项目实施研究之始,对于研究的题目、全书的结构等即有较为一致的认识。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五四”时期创立以来已走过近九十年的历程,中间经过发展、壮大、遭受严重曲折和挫折、新时期以来空前繁荣各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理论上的探索范围很广,并且在许多领域内论述至为深刻精湛。对于这些理论成就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评价,迄今尚是第一次,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因为,不仅要爬梳、分析大量分散的材料,而且要结合各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经历、从事研究的社会环境、各种思潮和学术流派以至多种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影响等,作出阐释和恰如其分的评价。由于所要研究的问题颇为复杂,工作量远比预期的更大,有的题目的写作数易其稿。加上课题组各位成员所担负的科研、教学任务甚重,故此也影响了工作进度。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稿,对此确有稍稍轻松之感。  

    本书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包括如学术界有的同志所称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按我们的理解,凡属“五四”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家所关注的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古史分期、中国历史规律探索、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和历史进程基本线索、民族问题、历史评价问题,以及关于文化遗产和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历史认识论方法论问题、史学发展和史书编纂、史学社会功能、批判教条主义恶劣影响、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和大力吸收西方新学理、多学科研究、探索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等项,所有这些回应时代需要,对于推进中国史学发展大有意义,并且具有理论概括和抽象性质的学术成果,都属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之列。而不把史学理论仅仅限制在认识论、方法论、纯历史哲学一类的范围之内。我们所做的总结和评价只是初步的,肯定尚有不少重要问题未予论及。书稿中存在的缺漏不当之处,诚恳地希望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本书主编负责发凡起例、确定全书框架结构、协调研究工作的进行和全书定稿。邹兆辰教授、张剑平教授协助对全书进行统稿、审核通校工作。兆辰教授对书中两个题目的原稿下功夫作了加工,剑平教授对出于众手的文稿,最后在统一有关格式、查核文献和对注释作规范处理等方面,均做了细致的订正工作。已经毕业的王秀青、宋学勤、叶建三位博士和在读博士生张雷、屈宁、杨倩如、赵旸同学,先后为书稿的录入、校对认真地做了许多工作。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长期以来以弘扬学术为宗旨,不仅整理、出版了洋洋大观的珍本善本古籍,而且策划、出版了大量高品位的学术著作,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社领导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贾贵荣编审、宋志英副编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审阅书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张爱芳副编审也为出版事宜提供了热心帮助。谨此向所有关心支持本书出版的各位尊敬的朋友、同事表示诚挚的谢意!  

    陈其泰谨识  

    2008年新年前夕于北京师范大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