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谈话”如何面向未来
“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谈话,不能陷入是否沿袭历来谈话措辞的议论当中。”
今年“8·15”日本无条件投降70周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一个谈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新谈话”将与二十一世纪相适应、面向未来,突出战后及未来日本对亚洲和世界的贡献。
这一谈话已酝酿许久。其间,安倍还接连抛出“侵略定义未定论”“不存在强征‘慰安妇’问题”等论调来进行铺垫,招致国内外舆论批评。
迫于压力,安倍转而称会“总体继承”承认日本发动侵略和实行殖民统治并代表日本政府进行道歉和反省的“村山谈话”,但又表示,不一定会沿用“村山谈话”中的一些关键措辞。
费尽心机的此番“安倍谈话”,要以1945年划界,主要谈1945年以后的70年,其刻意遗忘战前的某个时段、某些内容,抽空“村山谈话”灵魂之意,颇为明显。安倍语境称之为“面向未来”。
“在与历史认识相关的问题上,日本是不应该谈未来志向的。如果站在被害者的立场上,加害者谈未来志向,就等于让对方忘记过去。”日本原外务省条约局局长东乡和彦在《追问历史认识——靖国、慰安妇、领土问题》一书中如此提醒。
“谦逊地回顾过去,向对战争没有直接认识的下一代正确传递悲惨经历和日本走过的历史道路,十分重要。”日本皇太子德仁的这番讲话,被视为对安倍晋三的“敲打”。
中国希望日本方面切实恪守迄今就历史问题作出的有关表态和承诺。韩国政府就安倍晋三企图篡改“村山谈话”表达了担忧。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正视历史是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日本的盟友美国希望,安倍能继承“村山谈话”以及围绕“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
4月,安倍将访问美国,就“新谈话”与美方沟通。舆论认为,此访将成为“安倍谈话”的一个变数。其间,如果美国进一步表示对历史修正主义非常警戒,安倍回国后可能会在谈话中多强调一些村山的观点;如果美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倍则可能会少谈“村山谈话”的内容,让“安倍谈话”具有全新的观点。
而2015年,也将成为战后日本走向的一个变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日本如果想继续背负历史包袱,那就只能背下去;反过来说,这一年,也可以成为日本的一个机会——放下历史包袱、与邻国重建互信。安倍的谈话,究竟会如何“面向未来”呢?人们拭目以待。
以1945年划界:刻意遗忘某个时段、某些内容
“现在,安倍要以1945年划界,在将要发表的谈话中,主要谈1945年以后的70年。”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安倍并不是完全不了解日本历史,只是想绕过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在战争期间强征“慰安妇”等问题,他想刻意遗忘战前的某个时段、某些内容。而这,只能用“面向未来”来加以掩盖。
《环球》杂志特约撰稿人/陈言(发自东京)
《环球》杂志记者/刘秀玲(发自东京)
今年“8·15”日本无条件投降70周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一个谈话。
为了进行战略性的对外宣传,日本外务省特意在2015年度的预算中加入了500亿日元的宣传经费。日本发行量最大、安倍政权的主要支持媒体《读卖新闻》说,500亿日元的预算,应该能够抹掉日本从1894年到1945年的对外侵略及殖民的历史了……
这会是“安倍谈话”想要达到的目的吗?全世界都拭目以待。
步步为营做铺垫
毫无疑问,在战后的关键时间节点发表的首相谈话意义重大。
1995年和2005年,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和小泉纯一郎分别在战后50周年、60周年发表过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和道歉的谈话,其中都有“殖民统治”“侵略”“深刻反省”“谢罪”等措辞。而“村山谈话”则承认日本发动侵略和实行殖民统治并代表日本政府进行道歉和反省,这一立场为安倍之前的历届政府所继承。此外,1993年8月4日,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就“慰安妇”问题发表了谈话,即“河野谈话”,承认“旧日本军队直接参与了‘慰安所’的设立与管理”。
如今,日本无条件投降70周年之际,安倍也要发表一个谈话。
这一谈话已酝酿许久。2013年2月1日,二度执政还不足两个月,安倍就向世界宣布,他准备就历史问题发表与二十一世纪相适应、面向未来的谈话。可以说,这成为“安倍谈话”的起点。
此后,安倍多次公开谈及历史问题和相关谈话,试图在舆论上进行铺垫。
2013年4月23日,安倍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答辩时称,学术界和国际上尚无关于“侵略”的明确定义,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评价因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不同。这一表态,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担忧——这相当于日本对其侵略历史的否认。
在2013年和2014年的两次“8·15”致辞中,安倍都没有提及“加害责任”,且以“和平誓言”替代“不战誓言”,这实质上是抽走了“村山谈话”的灵魂。去年,安倍政府还重新调查承认日本强征“慰安妇”并进行道歉的“河野谈话”。
后来,迫于舆论压力,安倍声称会“总体继承”“村山谈话”。
何为“总体继承”?今年1月25日,在日本广播协会(NHK)的一档节目中,安倍给出了答案。他称,自己将于8月15日发表的战后70周年谈话,不一定会沿用“村山谈话”中的一些关键措辞。这些措辞包括“殖民统治”“侵略”“谢罪”等。
事实上,在当选首相之前,安倍就曾表示“不会受‘村山谈话’‘河野谈话’束缚”。
1995年,时任首相、社会党党首村山富市要拿出一个总结历史的“村山谈话”时,年轻的国会议员安倍晋三对谈话内容持坚定的否定态度,拒不认可“殖民统治及侵略”等措辞。当年,国会讨论“村山谈话”时,社会党与自民党有过多次沟通,每个词都做了充分的推敲。对此,安倍也十分清楚,但国会投票时,他却离场以示抗议。
可以说,“安倍史观”的形成受其家庭影响颇深。
二战前,安倍家族是日本对外侵略最积极的推动者之一,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直接参与了很多重要活动。
1957年2月至1960年7月,岸信介出任日本内阁首相。担任首相期间,岸信介总是将小外孙安倍晋三带在身边,在几个外孙中对他情有独钟。安倍晋三也一直以其外祖父为“榜样”。
“我受到父亲安倍晋太郎的影响,不如说受到外祖父岸信介的影响更多一些。”安倍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这样说。但是,他更多地继承了其外祖父保守、好战的一面。
“侵略的定义在学界及国际上并没有定论。”安倍在公开场合反复这样说。他认为,如果没有侵略这个词的定义,侵略就无从谈起,日本也就从来没有侵略过其他国家。
“不存在强征‘慰安妇’问题。”这也是安倍反复说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战前公娼制度并不违法,军队中确实存在军妓,但找不到日本政府强征的文字资料。国家没有强征,“慰安妇”该是出于盈利目的从军的。至于无数韩国“慰安妇”谈自己被强征的经历,那只是个人言论,拿不出日本政府、军队强征的证据,就不存在强征问题。如果有相关的记录出现,只要安倍不相信那是真实的记录,也可以算是不存在。
“主导权在首相手里”
在制定“新谈话”方案的过程中,为避免招致国内舆论与国际社会的批评,安倍使出了多种障眼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集结各界有识之士的专家座谈会”。
2月25日,酝酿已久的“安倍谈话”首次召开专家座谈会。专家会议共16名成员,包括10名学者、3名商界领袖、2名媒体记者和1名国际援助人员,均由安倍亲自挑选。
其中既有熟悉中国政治经济的日本邮政公社总裁西室泰三、东京大学亚洲政治外交史副教授川岛真,也不乏右翼和历史修正主义者,如国际大学校长北冈伸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中西辉政、日本防卫大学和平与安全保障研究所理事长西原正、企业家堀义人等。
美联社报道说,虽然安倍没有选择自己“同路人”中的一些极右翼分子,但成员中大约三分之一是他的各个政策咨询委员会的常客。
安倍晋三在会上给专家讨论“定调”,提出了“安倍谈话”的“五大论点”,包括日本从历史中吸取了哪些教训,日本战后如何为国际和平作出贡献,今后应当为地区和国际社会作出哪些贡献,强调谈话要“面向未来”,要重视他提出的“积极的和平主义”理念……但是,其中不包括“道歉”。
专家们对安倍的意见表现出了充分的尊重甚至是顺从。
担任专家团主席的西室泰三在会后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殖民统治”“侵略”等措辞,“我们无意告诉首相他的讲话应该加入或者不应该加入某些关键词”。他还表示,“将按照首相提出的论点进行讨论。”
事实上,该座谈会的定位只是安倍的私人咨询机构,为“安倍谈话”的制定提供意见建议。但是否采纳、采纳哪些专家的什么意见,最终依然由安倍来决定。北冈伸一在会谈结束后表示,“不清楚谈话与座谈会专家意见的关系。主导权在首相手里。”与安倍关系密切的官员则直言:“座谈会是座谈会,谈话是谈话。”
“我在政府相关咨询委员会做过委员。通常是,政府想说的话,会让官员拟定一个草稿,然后让由专家、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委员会审议。有了这样的委员会,似乎就征询过民意了。”一名曾为日本政府“出谋划策”的人士对《环球》杂志记者说。
日本《朝日新闻》称,安倍召开专家座谈会可能意在利用座谈会制造一种民主讨论、倾听专家意见的印象,以为“安倍谈话”的制定寻求正当性。
耐人寻味的“面向未来”
这个费尽心机的“安倍谈话”究竟会有哪些具体内容?
安倍说,“新谈话”将从安倍政权如何思考战后70周年的角度出发,突出战后日本对亚洲和世界的贡献,以及日本今后如何贡献于地区和世界。安倍称,“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谈话,不能陷入是否沿袭历来谈话措辞的议论当中。”
“现在,安倍要以1945年划界,在将要发表的谈话中,主要谈1945年以后的70年。”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安倍并不是完全不了解日本历史,只是想绕过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在战争期间强征“慰安妇”等问题,他想刻意遗忘战前的某个时段、某些内容。而这,只能用“面向未来”来加以掩盖。
对于“不能陷入是否沿袭历来谈话措辞的议论当中”,舆论认为,“安倍谈话”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淡化日本的侵略历史。
安倍最想要的结果是,直接以“安倍谈话”的方式否定“村山谈话”。如果不行,就后退一步,表面上承认“村山谈话”,而在谈话内容中用绚丽的语言掩盖肮脏的侵略。至于“总体继承”等等,不过是为了实现这些目的,不得不表达的装饰性词汇而已,并非安倍的本意。
美国的态度颇为关键
目前来看,在发表谈话前,安倍还有不少外交课题需要处理。
4月,安倍将访问美国,他希望这次出访能让美国理解“安倍谈话”的主要内容。
5月,自民党三巨头之一、总务会长二阶俊博将率3000名企业家访华,目的之一是就“安倍谈话”与中方进行沟通。
6月,《日韩基本条约》签订50周年之际,作为当年日韩领导人佐藤荣作侄子的安倍和朴正熙女儿的朴槿惠,能否在“慰安妇”问题上实现突破,也将成为“安倍谈话”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前,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关注日本政府和领导人对过去侵略历史的态度,希望日方切实恪守迄今就历史问题作出的有关表态和承诺。韩国政府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企图篡改“村山谈话”表达了担忧。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在提醒,“正视历史是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
日本皇太子德仁则在其生日前夕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应谦逊地回顾过去,向没有亲身经历战争的下一代正确传递历史,传承和平信念。德仁说,日本战后以和平宪法为“基石”,重建国家,才享受着和平与繁荣。德仁的这番讲话,被舆论视为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敲打”。
其中,美国的态度对安倍来说显得尤为关键。
一般来说,美国在日本首相为显现自己的民粹主义倾向,通过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来挑衅周边国家的时候,大都不会多说什么。
不过,近日美国对安倍“历史修正主义”的批判,着实让他坐立不安了。
今年1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说,美方希望安倍能继承承认过去殖民统治和侵略的“村山谈话”以及围绕“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她说,美国政府的立场是,这两个谈话“在日本努力与邻国改善关系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敦促安倍在谈话中继承“村山谈话”精神。
1月13日,美国议会调查局发表的日美关系报告书中谈及安倍时,使用的语言是“以民粹主义而广为人知”“具有历史修正主义性质”。
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中也指出,“安倍谈话”将受到国际社会“密切注视”,安倍对待历史的态度重新激起历史仇恨,可能破坏地区安全环境,从而对美日同盟关系造成损害。
这一切,也在推动着安倍去美国“做工作”。
访美过程中,如果美国进一步表示对历史修正主义非常警戒,安倍回国后可能会在谈话中多强调一些村山的观点;如果美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倍则可能会少谈“村山谈话”的内容,让“安倍谈话”具有全新的观点。
资料:
宫泽谈话
1982年8月26日,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宫泽喜一以谈话的形式表明日本政府的立场:“对于我国来说,出于同亚洲近邻国家的友好和亲善,应当倾听这些国家的批评,政府有责任纠正教科书的记述。”宫泽还表示:今后在审定教科书的时候,应当考虑近邻国家国民的感情。这就是被称为日本审定教科书应遵循的“近邻国家原则”。
河野谈话
1993年8月4日,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就日军在战争期间强征“慰安妇”的责任问题发表谈话。谈话正式承认当时“根据日本军队当局的要求在广泛的地区长期设立了‘慰安所’”,所以“慰安所”的设置、管理及“慰安妇”运送等活动,与日本军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无论是用甜言蜜语还是强制手段征用“慰安妇”,都是违背妇女本人意愿的。谈话还表示不应“回避历史的真实”,“正视历史教训”,同时表示了道歉和反省。在那之后,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载了有关“慰安妇”的内容。
村山谈话
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谈话中称:“我国在不久的过去一段时期,国策有错误,走了战争的道路,使国民陷入存亡的危机,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为了避免未来重犯错误,我就虚心地对待毫无疑问的这一历史事实,谨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同时谨向在这段历史中受到灾难的所有国内外人士表示深痛的哀悼。”“村山谈话”为安倍之前的日本历届政府所继承。
相关文章
- 人民日报:二战策源地如何形成
- 蒋高明:日本的农民合作社什么样
- “民主外衣”拴不住日本的冒险政策
- 日本力推G7新声明意欲何为?
- 张志坤:“日本也折腾得差不多了”的判断有盲目之嫌
- 美日TPP谈判前景不乐观
- 要安倍承认战争罪行为何那么难
- 张承志:亚洲的方向
- 张文木:西太平洋矛盾分析与中国选择
- 张志坤:日本在战略上已经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