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向小学生贩售转基因知识妥当吗?--评《种瓜得豆》编入六年级课文

火烧 2011-01-08 00:00:00 网友时评 1031
《种瓜得豆》被编入六年级课文,引发对转基因知识是否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讨论。文章质疑转基因技术的成熟度与风险,呼吁教育部重新审视教材内容,避免误导下一代。
   大家都知道,转基因技术目前还不大成熟。对社会来说,还是一个不稳定的科学技术,他的危害或许会超过他带来的好处。而现在,这个不稳定的科学技术却出现在了我们小学六年级的课本里面,而且是单方面地鼓吹转基因的“优越性”,避而不谈转基因风险问题。虽然我不能完全否认转基因的粮食,但就目前来讲,一个不成熟的东西似乎不应该对一个还不懂事的孩子宣传吧。

在美国,他已经对他的第一代转基因技术开始检讨,并承认其第一代的技术已经失败。且就目前社会上的转基因品种而言,第二代是否失败或许已经在不言之中了。也就是说,转基因技术是否存在合理性都应该开始需要质疑了。那么,让一个小学生学习是否妥当呢?

再此,我强烈要求教育部对此文是否编入课文进行认真思考,以免误了我国后一代的成长。

《种瓜得豆》课文原文
原文网址: http://www.jiaoba.net/yuwen/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669
此文乃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的课文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确,瓜是瓜,豆是豆,种瓜怎么可能收获豆子呢?然而,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却能做到“种瓜得豆”。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
  人们发现,在生物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许多基因。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科学家已经摸清了一些生物体内的基因的本领,他们把一种生物里的某种基因“搬”到另一种生物里。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
  如果把豆子里管结什么果的基因“搬”到瓜里,完全可能做到“种瓜得豆”。不过,也许让瓜结出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此,恐怕也不会有科学家做这件事。
  但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却大有用武之地。
  有一种叫棉铃虫的昆虫,它是棉花的头号“灾星”。而有一种细菌可以分泌(mì)一种杀死棉铃虫的物质,是棉铃虫的“克星”。我国科学家把这种细菌里管生产这种物质的基因“搬”到棉花里,这样棉花也会产生可以杀死棉铃虫的物质。棉铃虫吃了棉花的叶子,自然也就没命了。这种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美国科学家把牵牛花里的蓝色基因“搬”到玫瑰(méigui)花中,结果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玫瑰。这种玫瑰使爱花的人们乐不可支。
  此外,科学家还培育出了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等等。
  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也派上了大用场。有的小朋友可能听说过,心脏移植是一种治疗疑难心脏病的有效方法。要做这种手术,首先要有心脏,但是目前心脏“供[gōnɡ]不应[yìnɡ]求”,许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疗的机会。科学家发现猪的心脏跟人的心脏比较相似,可猪的心脏与人体“不和”。于是,科学家把人的某一种基因导入到猪体内,这样转基因猪的心脏就有了一些人的“脾气”,移植到人体后,可以与人体“和平共处”。目前,这项转基因技术,科学家正在研究中。

相关文章

  • 刘金华:关注转基因,这个问题不简单
  • 视频附文字稿: 《转基因赌局:用生命下注》
  • 佟屏亚:转基因作物能抗虫、增产是骗人的
  • 顾秀林:世界数百科学家公开宣言:转基因安全无共识
  • 最经得起科学考验的转基因问题意见书(全)
  • 孟山都的黑心成长史
  • 佟屏亚:农业部把转基因谎言“科普”到中学生课堂,罪过!
  • 杨昭友:转基因鬼子来了,中华民族何处去?
  • 直言了 | 官方机构和官方媒体合伙撒谎:联合国没说“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安全”
  • 江晓原:为何要回避转基因主粮的专利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