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选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选
出自:畅享课堂 作者:1203阿香
1、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一个真正的人,宁愿自己被砍头,也不会背叛自己的信念。(P2)
2、人要有自尊——自己要尊重自己,善于珍惜个人的荣誉,自己的名声,关心集体与同志们对自己的行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品评,……要有今天比昨天更好的愿望。(P3)
3、教育伦理学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奉献。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教会他生活,则意味着教会奉献。
4、我相信教育者的话语有着强大无比的力量。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我们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学生们的心扉。(P4)
5、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P7)
6、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欢乐,就在在于与他人交往。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每个眼神,甚至你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在别人心目中留下反响。(P18)
7、一旦孩子做好事是为了显示自己,帮助同学先考虑炫耀自己和得到夸奖,这是很危险的。(P19)
8、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孩子们去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精神力量,并把这种奉献作为一种隐秘的、不可侵犯的东西藏在心间。(P19)
9、当你感到困难不可克服,产生畏葸念头的时候,你会走了轻松的下坡路,最怕的吝惜自己。对自己的吝惜,是一种意志薄弱的情感,它甚至能使一个强者变成一个弱者。一个弱者,不会有多大欢乐,他不知生活的真正幸福,理想对他来说是不可理解的,也难以达到。(P32)
10、在一个人的幼年就进行精神力量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您若是错过了对幼年孩子的锻炼,那您就错过了一切。绝不能允许一年级学生的头脑里产生:“我们还小”、“我们可力不从心”、“这对我们可难啦”等念头。(P33)
11、(要让孩子树立):我应当是坚强的人,勇敢的人;不让别人去保护我,而我应当去保护别人;世界上有数不尽比我弱的人,我应当是他们的保护者。(P33)
12、一条很重要的教育准则:就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能对自己做出了似乎他做不出的事而千百次地感到惊奇,即对自己的精神力量感到惊奇。(P33)
13、如果你丧失奉献精神,起初你会成为一个渺小的自私自利的人,然后会变成卑鄙的人,再往后会成为一个叛徒。(P33)
14、真正的精神力量,则表现在人的善良、敏锐和宽宏大量上。只有善良、宽宏大量才能使人成为坚强的人。不要怜悯自己,但要关于怜悯别人,“要去怜悯那些不幸的人”。(P40)
15、没有什么比利己主义更可怕的事了,没有再比为自己懒惰辩解更有害的了。(P43)
16、美是顶峰,你从顶峰上可以看到那些没有理解和感受到的美的东西,可以看到那些从来没有看到的喜悦和崇高精神的东西。
美是照耀世界的明亮之光,借助这种光,你能看得见真相。真理和善良,在这种光照之下,你会体验到一种献身精神和毫不妥协的精神。
美是心灵的体操,它能矫正我们的精神、我们的良心、我们的情感和信念。
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面前能看见你自己,同时也能知道如何对待自己。(P49)
今天把《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囫囵呑下,摘录几条,还是坐享其成的。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选(二)
出自:畅享课堂 作者:1203阿香
1、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
2、一个人只有在其童年和少年时期同大自然和人们打交道的那种条件下使他的心灵不平静、忧虑、柔弱、敏感、易受刺激、温柔、富于同情感,他才会成为有教养的人。
3、在孩子为他人创造欢乐的地方,教育者的话语会具有强大的威力。
4、孩子对美的感受越早,对美的惊奇越精细,他的自尊感就越高。
5、用惊奇的眼光看人,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基础。
6、只要去冲击儿童思维的源泉,都会从中涌现出一个个新鲜的问题。
7、没有心灵上的修养,智力上和意志上的修养是不可想像的。
8、这里尤为重要的一点,正是细致的提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教师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提示都会唤起儿童中丰富的思想。教师善于委婉地、细致地、非强加地去启发孩子。P26(想起这样几个句子: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他需要你针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和恰当的提醒。)
9、人应当有诗意的思维-----不然我们就会掉进粗鲁和粗俗里边。(喜欢粗鲁和粗俗两个词,粗鲁应对于不精致,简单的思维;粗俗的反面是诗意,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10、 我把美称之为心灵的体操,是因为它能矫正我们的精神、我们的良心、我们的情感和信念。
11、 一旦知识不去激发人的为热激情,一旦知识不再给人带来斗争精神,那时知识就会失去教育作用了。教育者最怕这些冷冰冰的,“通知”式的真理。(第一次看到用““通知”式来形容知识,这种“通知式的知识”就如“通知”是自上而下的、冷冰冰的,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告诉式的。于是想起了赞可夫的一句话“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的加工,那么这种知识传授的越多学生就越冷漠。”)
12、 老师的语言和观点应当成为美妙而令人迷醉的音乐。其中也包含着指责、责备。委屈、愤怒、斥责和毫不妥协,但所有这些感情都透露着真实和理解。(第59页)(真正的教育者事一定都是这亲,这才是教育者真实而爱的声音。)
13、 凡是心中没有过去的人,那他的心中就不可能有未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有的世界。每一块墓碑下都是一部世界史。(海涅)(第65页)
14、 你在父母面前永远是个孩子。你的每一步,你的每一举动,无论是好是坏,都在父母心目中引起欢乐或苦恼,幸福或难受的反应。要记住,你就是父母生活的意义、生活的甜酸苦辣。(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即便现在已经为人母,有时很难理解母亲的心,过后又深深自责,然后母女一起受伤。昨晚就和老娘吵架,想起早逝的父亲,在那边一定很孤独,且父亲在世的那几年兄弟姐妹生活都不是很宽裕,父亲最后的几年一定很压抑,真想早点到那边陪陪他。)
15、 为了不触痛任何一颗心,老师应当拥有多么好的敏感性、洞察力、细心和远见啊。
16、 你们要善于用自己孩子的目光去观察世界,这一点,则是你们教育技巧的源泉之一。
17、 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一个人只有在他懂得爱的时候,才会成为真正的人。)
18、 让学生 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最重要的教育问题。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的,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使人终生都入迷地想同书中的思想、美、人的伟大精神、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打交道。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发现学校里的图书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智力生活的欢乐的话,那么学校也不会给他什么,他只能怀着空虚的心灵走进生活中去。(第116页)
19、 在学校里,不仅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思考、认识周围世界和科学与艺术的财富。在学校里,还要教孩子们生活。
20、 你要教自己的学生去思考,他会终生把您当作智慧与道德的老师来回味并表示敬重。
21、 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不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为花。(第135页)
22、 你要带着一种思维走进教室,形象地说,意味着带着一种惊讶走进教室。我的学生应当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面前体验到惊讶感,感到自己不是软弱无力的一粒尘埃,而是一位大无畏的舤海家。(第136页。“惊讶”奇怪、惊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理智的探险,是教师生成教育智慧,学生生成精彩观念的过程。对于这一点的感悟,是在暑期听余教授的讲座后,课程的核心在体验,重在形成观念,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23、 把弄脏的墙重新刷白了,这很容易,而被不公正玷污了的心灵将终生伤痛,如果这个心灵没有变得冷酷,也没有养成卑鄙和伪善的习惯的话。
24、 请求是心灵的一种激情。
25、 感谢是奉献的产物。(第177页)
26、 教育上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在于使每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而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我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一条达到良好欲望的小路。(第289页)
27、 家庭生活不可能也从不会总是节日。
28、 爱,这不仅仅是充满激情的欣赏,为你所创造的美的一种享受,而且是为你所爱的人永无止境地创造美,(第243页)
用心摘录,正版心得。
附: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参加过伟大的卫国战争,1942年负重伤后,胸部带着两块残留弹片,回到战争爆发前就一直热爱着的教育岗位,从1948年到1970年,他一直是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和教育研究中,他著有41部专著和小册子,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文艺作品——供孩子们阅读的故事和童话。其中许多著作已经译成30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基本包括了他一生撰写的主要著作和论文。被后人誉为乌克兰民族英雄史册上与奥斯特洛夫斯基同样值得世人称颂的名人。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中提到列宁给社会主义提出的任务,是“教育、训练和培养出全面的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人,即会做一切工作的人”。他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不是靠一套专门臆想出来的措施所能实现的。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就必须深入的改善整个教育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的另一面
作者:李镇西
至今有人对苏霍姆林斯基充满偏见,认为他的教育思想是斯大林时代的产物。在我看来,这至少是误解。1998年,我曾到北京参加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正是在那次会上,我曾经当面问过苏霍姆林斯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您认为你父亲在教育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当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正是我父亲,第一个把‘人性’引入了苏维埃教育!”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苏维埃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教育的最杰出的贡献,然而,因为这个贡献,苏霍姆林斯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苏霍姆林斯基当然是一位忠诚的布尔什维克,但他首先始终是一位坚持实事求是,勇于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每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观点和进行的每一项教育改革都需要追求真理的勇气。他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大胆的革新精神,经常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例如,他在实际工作深感研究儿童是搞好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功,因此公开指出,苏共中央1932年对儿童学的批判有过头的地方,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又如,在1955年以前,苏联学校完全取消了劳动课,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因素,他又眼见越来越多的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的事实,因此坚持进行劳动教育,他所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从1947年起就给毕业生授予职业证书。可是,赫鲁晓夫在1958年大搞生产教学,劳动占用了过多的学习时间,这时,他又第一个出来反对这种过头的做法。因此,苏联就有人称赞他有一种实事求是,干预“逆潮流而进”的精神。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始终脚踏实地,立足于实践,真正面对学生的心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唯上唯书是从。(参见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
苏霍姆林斯卡娅还告诉我,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过程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这就不符合当时苏联教育理论界的潮流和教育行政的口味;对于上级的错误指令,他从来都是拒绝执行。他主张对教育对象应该研究,注重对人本身的关注与研究,主张吧情感教育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呼吁儿童与大自然及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些正确的主张却被指责为“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不谋而合”。1957年他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后,对理论界那种“理论脱离实际,装腔作势吓唬人”的不良倾向没有表示丝毫的妥协,他决不像有些人那样奉承拍马,做表面文章,面对错误的职责和各种压力,他毫不动摇,继续自己的教育探索。到了60年代,他已经很少去莫斯科参加苏联教育科学院的会议了。表面上看,苏霍姆林斯基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实际上,在他生前,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没有能出版。他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还是通过特殊渠道在德国出版的,为此,他差点被开除党籍!然而,历史证明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不朽。现在,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希腊、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或苏霍姆林斯基实验中学--他那充满人性的教育理论成了全人类的教育遗产!
他的感情真挚而充沛,他的思想朴素而深刻,他的语言平易而精彩!让每一个从他身边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拥有自由舒展的心灵并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追求。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他的思想理论可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一些不可避免的历史的局限,但是仅仅凭他“要培养真正的人”这一矢志不渝的信念,他教育胸襟的博大和教育理想的崇高以及他教育论著中所散发出来的民主芬芳,就使他的教育境界远远高出了苏联同时代许多的教育家。
我可以这样大胆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与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他是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的先驱者。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