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劳动主义论纲

火烧 2005-09-09 00:00:00 中华文化 1033
本文围绕劳动主义论纲展开,引用雷锋名言强调劳动的光荣与劳动者体面,探讨劳动在社会价值观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劳动精神与社会意义。
                                              劳动主义论纲
                                             古月清华[原创]

      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
      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
                                                                             ——雷锋[1]

    主义,是人的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主义是对人生目的的导引。明确主义的主体性,是该主义确立并发展的根据。劳动主义,就是劳动所有者的主义;劳动所有者,就是劳动主义的主体。劳动主义,是对劳动所有者意识和利益的概括,是对现实社会矛盾的规定和论证,是对运动和制度变革的经验总结,是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
    在这里,笔者提出“劳动主义”这个范畴,一是对应“资本主义”和“集权主义”;二是强调其主体性,即劳动所有者;三是取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避免和消除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含义的不清楚而导致的对人类劳动解放运动理解上的偏差;四是从劳动所有者立场出发,规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五是在本文中,“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的学说,并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劳动主义的第一阶段;现代劳动主义是劳动主义的第二阶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中体现的一般原则和精神的继承。

                     (一)
    当今世界,正处于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史前时期”的最后阶段——资本雇佣劳动制与集权官僚制社会,突破并否定这两种制度,是劳动主义的历史意义之所在。在人类历史和思维逻辑中,劳动主义的兴起要晚于资本主义和集权主义,但它又是与资本主义、集权主义相对立而产生的:
    1、资本所有者的主义,就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主体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其信仰的对象是资本,人生目的是占有资本,即私人占有公共价值,支配劳动,控制他人;资本价值论,是资本所有者的经济观;社会关系以资本关系,即资本雇佣劳动关系为主导,社会形态是资本雇佣劳动制社会,基本制度是资本私有制和“资主制”。资本主义实现了少数人通过支配和控制社会公共价值而对大多数人的支配和控制,因此,它实质上是一种奴役制,是不符合或违背人本质和人性的;
    2、权力所有者的主义,就是集权主义。集权主义的主体是权力的人格化——专制官僚,其信仰的对象是权力,人生目的是占有权力,即私人占有公共权利,以权谋私,支配他人;权力价值论,是权力所有者的经济观;社会关系以权力关系,即权力控制劳动关系为主导,社会形态是集权官僚制社会,基本制度是权力私有制和等级制。集权主义实现了少数人通过支配和控制社会公共权利而对大多数人的支配和控制,因此,它实质上也是一种奴役制,是不符合或违背人本质和人性的;
    3、劳动所有者的主义,就是劳动主义。劳动主义的主体是劳动的人格化——劳动所有者,其信仰的对象是劳动,人生目的是发展人的本质,升华人性,即共同占有公共价值与公共权利,联合劳动,自由发展;劳动价值论,是劳动所有者的经济观;社会关系以劳动关系,即自由联合劳动关系为主导,社会形态是民主劳动制社会,基本制度是劳动公有制和民主制。劳动主义通过突破并否定资本私有制和权力私有制,打破并逐渐克服了人对人的控制与支配,最终使所有的人都成为自主、自立、自由的劳动所有者。
    劳动所有者的主体,在早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产业工人,在落后国家是农民。在资本关系和资本私有制形成以后,产业资本雇佣劳动所有者即产业工人阶级,在其思想代表马克思等人的导引下,首先明确了自己的劳动力所有权,并意识到自己不但是劳动的主体,即劳动成果和人类文明的创造者,而且理应成为社会的主体,即劳动成果和人类文明的所有者,由此,产业工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义——“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广泛的联合,为争取社会主体地位与自由发展而斗争。20世纪遍布全球的,以社会主义为旗帜,以产业工人和农民为主体的劳动解放运动,充分证明了联合起来的劳动所有者力量之强大。
    马克思是系统地概括劳动所有者意识和利益的第一人。他站在19世纪雇佣劳动所有者,特别是产业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创立并论证了劳动解放和雇佣劳动所有者的“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那个时代产业劳动所有者的意识形态,与当时产业资本所有者的意识形态,即处于自由竞争体制阶段的“资本主义”,是互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概括劳动所有者的意识和利益,系统论证劳动解放的劳动主义理论形成的标志。劳动解放,不仅在于解决劳动所有者基本生活资料问题,更在于劳动所有者如何成为自主、自立、自由的社会主体,并具有相应的经济和政治权利,而首要的或根本的权利,就是劳动力所有权和对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劳动所有者之所以是劳动所有者,就在于他是劳动力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与民主权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劳动力所有权是最为基本的权利,正是劳动力所有权的应用,即劳动,产生了对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而民主权,就是由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所派生出的各项政治权利。劳动所有者通过联合斗争、制度变革和法律规定,确立和保证其权利和利益,进而实现其社会主体地位,这是劳动解放的根本标志。劳动主义运动,就是联合起来的劳动所有者以劳动解放为旨归的斗争运动。各国劳动所有者的工会组织、团体和政党的形成、发展与壮大,既是劳动所有者联合斗争、争取权利的结晶,又是他们继续联合斗争、维护权利的手段。劳动主义运动,在它形成和发展的一百多年中,汇聚成了人类进步的巨大潮流,特别是20世纪,由苏共、中共等劳动所有者政党武装夺取政权后所建立的初级劳动公有制,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壮丽的事业。
    建立劳动公有制,目的是解除资本雇佣劳动关系,把资本的剩余价值还原为社会的公共价值,进而打破和逐步克服人对人的控制,建立自由劳动所有者的平等交换关系,确立并保证劳动所有者的劳动力所有权和对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所派生的民主权,进而提高劳动所有者的素质技能,实现其社会主体地位和自由发展。劳动公有制是人类社会经济关系演化的必然,其根据就在于素质技能不断提高的劳动所有者在劳动交换关系中的内在要求。劳动公有制和资本私有制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是否有剩余劳动,而在于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由谁占有和收益:在劳动公有制条件下,是由联合起来的劳动所有者占有和收益,成为社会的公共价值;而在资本私有制条件下,则是由联合起来的资本所有者占有和收益,成为资本的剩余价值。尽管劳动公有制有很多缺陷,但它是人类社会的真正革命,是自由联合的劳动所有者平等交换关系的制度化,是人性升华的新阶段,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1],进而结束“人类社会史前时期”的创造性尝试。劳动公有制的建立,为全世界劳动所有者的大联合创造了历史和逻辑的基础。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劳动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初级劳动公有制的建立,是劳动主义确立的三大标志,也是劳动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二)
    劳动主义,作为劳动所有者的主义,它的根本和根据,就在于劳动。劳动主义认为:
    劳动,是人的脑力与体力相统一的劳动力的使用,是劳动的质与量的统一,是人的素质技能的体现,不论何种劳动,都是人的素质技能的综合运用;劳动,是人成为人,并作为人存在和活动的根本,是人本质的核心,是人性升华的根据,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人的本质,以劳动为核心,以需要、交往和意识为其主要因素。人本质的发展,就是劳动的发展,以及需要、交往、意识的变化,其根据和标志是劳动所有者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人性,是人本质的展开,是对人类本质属性的一般规定。人性升华,就是人本质发展的具体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人性中所包含的动物性野蛮成分(如自私、虚伪、剥削、压迫、战争等)逐渐被克服。劳动所有者,就是不以权力、资本和财富压迫奴役他人,而以自由联合劳动来改造自己和世界的人;反之,凡是以权力、资本或财富压迫奴役他人的,不管他是“劳心者”,还是“劳力者”,都是非劳动所有者,是“非人”——反人类的人。劳动所有者,是劳动力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民主权的有机统一体,统一的根据就在于劳动。作为人本质的体现者,劳动所有者既是劳动的主体,又是社会的主体;而劳动者,作为劳动力的人格化,他在资本与权力的统治下只是劳动的主体,而非社会的主体,他是处在“人类社会史前时期”的劳动所有者,是劳动所有者的异化。人类解放的历史,就是劳动所有者克服异化、成为其自身的过程,即劳动主体争取成为社会主体的斗争史。正是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劳动所有者不断提高着自己的素质技能,以联合劳动和争取自由的斗争,实践着人性的升华,变革着人类的社会。
    20世纪劳动主义运动的发展与波动,劳动主义制度的挫折与变革,现实社会矛盾的变化与演进,是劳动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根据。马克思创立了 “马克思主义”,但他并没有终结劳动主义理论,也不可能终结劳动主义理论。马克思的历史局限,概括起来说,也就是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产业劳动所有者的局限。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主要矛盾,仍是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统治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已经日益“全球化”。同时,资本统治方式、劳动所有者的素质技能和劳动方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的一般原则和精神,这就是在劳动解放和人性升华的大前提下,代表劳动所有者的利益,对劳动所有者意识的概括。
    因此,我们不需要“保卫马克思”,也不需要“回到马克思”,马克思和我们一样,都姓“劳”,都是劳动所有者。所要保卫的,是劳动所有者的权利和利益;所要发展的,是对发展了的劳动所有者意识的概括,和对发展了的社会矛盾的揭示与论证。同时,探讨劳动所有者素质技能及劳动方式,并对劳动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即其经济政治权利,进行分析,由此规定和论证现代劳动所有者的主义——现代劳动主义。

                    (三)
    现代劳动主义作为劳动主义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其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劳动主义的主体,是现代劳动所有者,是劳动力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民主权的有机统一体,其统一的根据就在于劳动;其人生目的,是发展人的本质,升华人性,其中,劳动是人本质的核心,是人性升华的根据;其哲学基础,是劳动历史观和主体辩证法。历史是劳动的历史,是劳动所有者的历史,劳动历史观,就是劳动所有者的历史观;辩证法的主体是人,是劳动所有者,主体辩证法,就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辩证法;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从劳动所有者角度看,并非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是劳动所有者的素质技能与其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作为一个社会范畴,其主体是人,是劳动所有者,是劳动所有者素质技能的总体表现。劳动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即经济和政治权利,是其素质技能的社会形式,它在总体上就表现为生产关系。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主体都是人,是劳动所有者,二者必须通过劳动所有者的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这两个范畴的中介,才能得以规定。解放生产力,就是确立劳动所有者的社会主体地位,形成新的社会关系——“自由人联合体”;而劳动所有者加强自身联合,增加并强化其权利,争取其社会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并有效发挥其素质技能,又是发展生产力的惟一根据。
    3、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资本统治与雇佣劳动、集权统治与自由联合之间的矛盾,而由资本与集权统治相结合而产生的杂种——官僚资本,则是落后国家变革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官僚资本,是政权资本化与资本官僚化的产物,是集权统治的现代形态,其制度基础是集权官僚制,其思想根源是官文化。作为拥有劳动所有者数量占世界第一,而且仍旧保留劳动公有制的惟一大国,同时,又作为集权官僚统治达二千余年,并拥有悠久官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并非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或民营经济的矛盾,而是公有制经济与新兴官僚资本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兴官僚资本势力膨胀迅速,已经成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敌人;
    4、现代劳动主义运动,是现代劳动所有者以劳动解放和人性升华为宗旨的联合斗争运动;其基本原则,是以民主促进现代劳动所有者的自由联合;其基本组织力量,是各国工会组织、劳动所有者团体和政党;现代劳动主义制度,主要是劳动公有制和民主制。劳动公有制的基本内容,是确立并保证劳动所有者的劳动力所有权和对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由于20世纪初级劳动公有制和民主制的缺陷,使得少数人利用公共权利侵吞和占有公共价值的现象普遍发生,严重时造成了劳动公有制的衰退和破败,这正是马克思所担心的“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危险性的实现。苏联可谓其典型。因此,对公共价值与公共权利的占有和控制问题,集中体现着劳动主义制度的主要矛盾。当前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权利体系上强化劳动所有者的所有权主体地位,并以民主法制保证其对公共价值的占有和提取、分割、使用等环节及其公共权利的控制;
    5、现代劳动主义的本质,就是现代劳动所有者在争取建立、完善劳动公有制和民主制的进程中,提高素质技能,实现社会主体地位和自由发展。劳动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在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在于劳动所有者社会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由此促进劳动所有者素质技能的提高。
    总之,现代劳动主义,作为现代劳动所有者阶级意识集合的主义,并非只是对现代社会生活中新现象的补充论说,而是在概括现代劳动所有者阶级意识的过程中,系统考察现代社会矛盾所形成的对劳动所有者的权利和利益,以及社会矛盾的基本认识。这是对作为劳动主义第一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体现的一般原则和精神的继承。但是,我们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直接等同于劳动主义的一般,更不能认为现代劳动主义只是劳动主义的特殊。现代劳动主义所概括的现代劳动所有者意识及对社会矛盾的认识,也是在特殊中包含一般,在逻辑中概括历史。正是这种一般性,要求我们必须承继“马克思主义”的特殊中所体现的一般原则和精神,同时也要从现代特殊社会矛盾的考察中,进一步发展、充实这个一般原则和精神,并由此来说明现代特殊社会矛盾,进而为劳动主义下一个阶段的(也是必然的)发展,准备必要的历史和逻辑前提。

    人生在世,要明确自己的主义,进而捍卫自己的主义。劳动主义,就是劳动所有者自己的主义,它不是理论的设计,而是现实社会矛盾演化的要求。马克思指出:“虚伪制度内的一切进步和不一贯全都是最大的倒退和始终一贯的卑鄙。”[3]正是“虚伪制度”——资本雇佣劳动制和集权官僚制的统治,使广大劳动所有者意识到了自己应有的地位、权利和自由,并为此而奋争。
    ——“时间开始了!”(胡风语)21世纪的人类,必将在联合起来的劳动所有者与“虚伪制度”的矛盾斗争中,变革社会,升华人性。

    全世界劳动所有者,联合起来!


注释:
 [1] 雷锋:《雷锋全集》,第33页,华文出版社2003年版。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32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69页,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