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垄断业"高薪"没"养廉" 反腐吹向特殊利益集团

火烧 2006-10-27 00:00:00 时代观察 1029
文章指出垄断行业高薪难养廉,反腐行动聚焦特殊利益集团,揭示电力、通讯等行业贪污贿赂犯罪高发,强调权力市场化与腐败垄断化的关系,呼吁打破垄断以根除腐败。

策划:垄断业"高薪"没"养廉" 反腐吹向特殊利益集团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王建明认为,目前中国的贪污贿赂犯罪的行业特点越来越明显,大量的贪污贿赂犯罪集中发生在公共权力比较集中、资金比较密集、资源短缺、垄断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等行业和部门。

检察机关3年揪出67505人
高垄断行业成犯罪高发区

  记者从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一次年会上获悉: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中国检察机关共依法查处贪污贿赂犯罪67505人,有力地惩治和震慑了贪污贿赂犯罪。

  资料显示,电力、通讯、公用事业、交通、教育、金融等部门和行业,由于掌握着管理处罚、资金信贷、审批调配、工程发包、质量监督等权力,成为滋生腐败犯罪的高发区。2005年,反贪污贿赂总局确定的六个重点领域和行业中,侦破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约占全部案件的1/4。

垄断行业"高薪"却没"养廉" ?

  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已成为收入分配改革讨论中的“众矢之的”。不久前,一则“某电厂抄表工一天抄四次电表就可领取十万年薪”的新闻再次引发对垄断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高工资高福利的争议。一般来说,油水越多的部门,对蠹虫越有吸引力,也往往是产生腐败的温床。

  比如,广州今年查办的商业贿赂案件以工程建设领域案居首,达39宗,土地出让领域案达23宗,另外,政府采购领域案有12宗,医药购销领域案有7宗。办案人员介绍,群体性犯罪表现突出,其中查处了窝案串案67件,在工程建设和医药购销等领域吃“回扣”现象突出。同时在权力集中部门和垄断经营行业,商业贿赂案也比较密集。

腐败垄断化根在权力市场化

  公众赋予的公权力,不是良性运作,不是为公众谋取福祉,而是成了寻租的工具,成了维持特殊利益集团的工具。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说,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两大原因:一是腐败,二是垄断。腐败和垄断从来就是孪生兄弟,绝对的垄断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腐败往往根植于绝对的垄断。不打破垄断,腐败断难绝迹,而要想根除腐败,必须从消除权力市场化始。

警惕特殊利益集团已形成

  一些垄断利益集团,依靠行政性手段垄断资源。靠权力寻租而形成的一些群体,就形成了所谓的“特殊利益集团”。 公众赋予的公权力,不是良性运作,不是为公众谋取福祉,而是成了寻租的工具,成了维持特殊利益集团的工具。

  中国现在存在特殊利益集团,还对政府的决策及政策的执行具有影响力。但影响的方式并不完全像西方多党制议会框架下那样运行。它有中国式的运行逻辑,一方面,它们有正规的渠道,比如通过特殊利益集团中的一些代表去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直接投资或者广告来控制媒体,表达声音,干预国家决策等,在某种意义上这不算犯法。

  另一方面是收买官员,特别是当其利益与一些政府部门或机构利益具有一致性时。有时会出现行业利益与主管部门利益联手来影响国家立法和行政。

  另外,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也会主动把政策向他们倾斜,回应强者的需求,比如在国企改革中,公共政策往往更倾向于关照企业主和高层经理。

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着力防控强势利益集团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此次闭门会议的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有观察家指出,六中全会后,中国将着力于加强防范“强势利益集团”破坏社会和谐,同时中央希望通过此次会议重新树立权威,因此矛头所指以及政治风向值得关注。

相关链接:中央将向垄断国企开刀

  在舆论沸沸扬扬的同时,传出了电力系统要减薪的声音。有报道指,电力部门将首先掀起减薪风暴,幅度高达30%至50%,以纾缓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引发的不满情绪。消息称,金融、证券、电讯、烟草等垄断行业亦将成为调控目标。 可以预见,为了缓和社会对垄断企业的不满情绪,中央拿垄断国企开刀是必然的事情。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