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大学》诠释十七

火烧 2010-04-20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围绕《大学》诠释十七,探讨修身齐家的重要性,强调心灵意识的修养,解析辟义及家庭关系处理,突出修身是齐家的前提。

《大学》诠释十七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桩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释诠】  所谓若要让自己的策略方法为家族宗亲所服从,必须先要自己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原因在于:人对于自己亲爱的人就有所宠幸而护其短;对于自己轻贱或厌恶的事物会因偏见而就不见其长;对于自己畏惧和钦敬的事物因距离感而难于有效交流和沟通;对于自己怜惜悲痛的事物因过于忧虑而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置;对于自己狂妄或怠惰的脾性习焉不察。  

能做到既喜好事物的优长而又能容忍其短劣,既讨厌事物的丑恶之处而又能宣扬其真善之境的人,天底下实在是太少了。  

所以,有条谚语就说:“人们常常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坏,人们总是不满足自己庄稼秧苗的好。”  

这也正是为什么说自己不能言行一致、一碗水端平,正确处理个人问题,就不能让自己的策略和方法为家庭宗亲信服的原因。  

【把握】  辟:bì,彰明;惩罚;批驳;宠幸,偏爱。 pì,偏;旁侧;倾斜。敖:ào,倨傲;狂妄;后做“傲”。汉贾谊《道术》:“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敖。”áo,出游、闲游;戏谑;犬长四尺为敖;喧噪。《荀子·强国》:“无爱人之心,无利人之事,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讙敖。”  

   

从此章中,我们会明显感到,此所要修之“身”,非肢干器官之体,而是心态、脾气、欲望、情欲也。就像上章之“心”为“思”一样,此章的“身”,实乃“心灵意识”。这是古今同名不同器之别。是需要我们尤为注意的。否则,就会闹张冠李戴的笑话,并误己害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