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美国战略重点转向亚太

火烧 2011-05-27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美国击毙本拉登被视为亚太战略调整关键,旨在强化与巴基斯坦关系,牵制中国影响力,并向欧洲盟友展示实力,同时扩大反恐战争范围,巩固全球领导地位。
美国战略重点转向亚太


金钟民   一平 译  

    

    美国已经有了足够的理由将反恐战争推广到更大范围,已经使巴基斯坦别无选择地靠向美国,已经使印度体会到美国可能支持巴基斯坦,已经示威欧洲盟友,使美国再次宣示了自身在西方世界的主导地位。最重要的是,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可以以更有力更强硬的姿态出现,体现美国依然占据世界的领导地位。
    美军击毙本·拉登绝不仅仅是一次孤立的反恐战争胜利。放在亚洲的大环境中,可以看出美国在此处布局的综合考虑。作为在世界事务中作用越来越明显的亚洲,与美国建立密切关系的实际只有东北亚与东南亚的边缘国家。对于亚洲的核心主体国家,美国所能施加的影响有限。随着中俄经济实力提高与反恐战争的发展,美国必须在亚洲核心区域寻求立足点,不仅要在亚洲长期存在,而且谋求在亚洲事务中起决定性作用。此时本?拉登被击毙,完全可以看作是美国在亚洲战略的发展与调整。
    首先,作为亚洲的实际中心,中国已难以受到美国太大影响(俄罗斯重心在欧洲,在亚洲事务中作用不及中国)。同时作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中国也是美国需要限制围堵的目标之一。而印度出于自身目的,也愿意与美国接近。因此,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美印关系不断升温。但是美国在印度下一代战机竞标中意外落败,使美国人明白俄罗斯对印度影响依然巨大,同时印度也一心谋求世界大国地位,不会过于依赖美国。因此,美国此时击毙本.拉登,不仅向印度展示肌肉,同时借此拉近美国与印度死敌巴基斯坦的关系。奥巴马总统在新闻发言中刻意提到巴基斯坦的帮助,意图使巴基斯坦与“基地”组织彻底决裂。同时使印度看到如果放弃与美国合作,美国很可能转而支持巴基斯坦。
    其次,随着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大批武器装备并帮助其快速实现军队现代化,两国关系更加密切。中巴之间日益紧密的合作会大大削弱印度对中国的牵制作用,使美国全面围堵中国的意图难以实现,同时中国在靠近美国反恐前线的地区拥有了自己的坚定盟友与更可靠的信息来源。美国此次将巴基斯坦形容为击毙本?拉登贡献巨大的盟友,无疑希望使巴基斯坦政府与本国“基地”组织之间关系激化,使巴基斯坦不得不依靠美国。一方面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提供更多帮助,另一方面削弱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以反恐为名在巴基斯坦国内建立自身的军事存在,增加一个坚定的围堵中国的军事据点。而中国限于中巴之前的良好关系,不可能在中巴边境部署太多防卫力量,从而使美国在与中国的较量中获得加分。
    第三,美国不仅不会从阿富汗撤军,反而可能会增兵。本?拉登之死是美国政府消除国内民众反战言论的手段。美国政府明白,击毙本?拉登与消灭“基地”组织是两回事。本?拉登之死不仅不会给“基地”组织造成什么大的损失,反而会导致在阿富汗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报复行动。此时,美国现任政府可以再次树起反恐大旗,国内赢得支持辅助大选,国际上获得道义支持,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反恐战争,继续对其认为存在恐怖主义的国家进行军事打击。美国借本?拉登之死说服并堵住了本国反战势力的嘴,同时也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制造借口。
    第四,美国希望借击毙本?拉登向其欧洲盟友示威。相比同在阿富汗进行军事行动的欧洲盟友,美军将本?拉登击毙无疑宣示了自身超一流的实力。而且相对于美国退出后就停滞不前的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美国取得的这种决定性成果将告诉其欧洲盟友谁才是老大。
    虽然许多媒体质疑本?拉登被击毙的真实性。但相对于美国已经达到的目的,本?拉登是否真的死了似乎显得并不那么重要。美国已经有了足够的理由将反恐战争推广到更大范围,已经使巴基斯坦别无选择地靠向美国,已经使印度体会到美国可能支持巴基斯坦,已经示威欧洲盟友,使美国再次宣示了自身在西方世界的主导地位。最重要的是,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可以以更有力更强硬的姿态出现,体现美国依然占据世界的领导地位。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374期,摘自2011年第5期《环球军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