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还是舍本逐末
最近两个月以来,潘太史作为日文翻译,先后在南京和北京参与了两个中日大型合作项目的商务洽谈工作,内容大多涉及高新技术以及新能源领域。中国高层领导人对于日本企业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十分重视,驻日使馆高级官员甚至对于具备一定实力中小企业也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颇有几分求贤若渴之态。
据说有这样一家日本企业,其注册资金不过一亿日圆,大约折合800万元人民币,从业人员不过25人,竟然拥有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风力发电技术。更加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潘太史去年曾经为日本东京一家注册资金仅为1000万日圆(折合人民币80万元)的咨询企业担任口译,三一重工总裁唐修国先生竟然亲自接待并且很快就达成了交易。
潘太史对于这些日本中小企业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并不排斥,对于中国政治家、企业家的开放精神也完全理解。不过中国历史上向来不缺乏能工巧匠,只是由于僵化科举制度以及满清政府的倒行逆施而逐渐失去了活力。革命胜利之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很快就建立健全了遍及全国的工业体系,并且在1975年建成了一个初步繁荣兴旺的社会主义国家。周总理代表全国人民郑重重申,要在20世纪末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雄伟目标。
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就一落千丈。毛泽东时代的工人虽然也有贫富差距,但是二级工36元和八级工108元之间不过相差3倍,而八级工与总理之间也不过相差3倍而已。广大工人阶级在工厂、车间里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呢就创造出了两弹一星这样的人间奇迹,并且还提出了以“两参一改三结合”为主要内容的“鞍山宪法”,即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生产,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工人群众的三结合。
因此潘太史认为,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固然未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屈膝投降,对外国专家奉若神明,对本国工人视如草芥,那么中国的制造能力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既然日本中小企业可以依靠少数几名技术人员甚至仅凭创业者一人之力即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潘太史深信中国工人阶级也同样具备这样的能力或潜力。
根据本人对社会的长期观察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改革开放的正当性、合理性以及进步性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荡然无存。中小企业非但未能获得政府的任何支持,反而还面临诸多莫名其妙的苛捐杂税。就创业成本而言,即使开设一家翻译公司也会遭遇诸多陷阱。由于许多地方的工商局禁止在民宅内注册,因此公司需要租赁办公场所,除了5%的营业税以外,还要承担城市建设税、教育附加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名目繁多的费用。支付工资时则需要相关社保证明,支付劳务费时800元以上的部分需要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交纳期限为三个月,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根本无法使用盈余来冲抵亏损!
综上所述,中国领导人对于先进技术的向往之情固然可嘉,但是这种对外求贤若渴、对内冷若冰霜的做法显然是在舍本逐末,因此丝毫不值得称道。最近,某政要率领一个规模庞大的考察团访问日本福岛地区,据说考察团中还有来自国内诸多旅行社的代表,其中也包括交通公社新纪元国际旅行社。这家公司是旅游行业中全国第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殊不知正是这家旅行社竟然公然克扣本公司签约导游人员社保费用,据说每年都要涉及多起诉讼案件,称其为不法企业也并不为过!
因此潘太史强烈要求呼吁有关人士能够认清形势,翻然悔悟,不论党员也好,官员也罢,你首先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即使当真有为普世价值殉葬之心,也应该首先保持应有的人格与国格!
2011年5月21日星期六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