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大形势》

火烧 2010-04-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36
本书探讨中国未来发展模式,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建立低生存成本社会的主张,结合历史、经济、政治多角度分析,展现80后对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的思考与主张。

1、备选书名:  

《中国大形势》  

                  ——我们的时代、目标与道路  

认清形势 形成合力 国强民富 指日可期  

或《做最好的中国》  

——一个80后对中国模式的思考与主张  

   

作者简介:  

高连奎  财经学者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的提出者  

曾以笔名“翰啸”在媒体发表过政经及历史类评论多篇。  

其中的《人民币升值及小布什的连环计》、《西方:你的启 蒙 老师叫中华》、《美新财长上台,中国应高度关注》、《中国“国富”的说法不靠谱》等文章都曾被广泛转载。  

在经济模式上主张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战略目标,在民生保障模式上主张实行“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模式。  

内容简介:  

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我们照搬苏联,80年代我们学习新加坡,90年代我们羡慕阿根廷,本世纪前十年我们又模仿美国,偶像相继倒下,今后十年我们一定要走出自己的模式,本书以广视角、大视野,跨越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多学科,对中国的形势、目标、道路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又透彻,全面而又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讲“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和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主张。  

完成时间:2010年5月份初  

字    数:约20万字  

简单介绍本书的卖点:  

1、笔者是80后,80后当官的不少,出书的就更多了,但80后像笔者如此细致的写书来探讨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人不多,但我们这代人的独特经历决定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因此应该让别人了解我们对中国模式的想法,笔者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以出书这种方式将我们这代人的想法表达出来。  

2、笔者本科时学习的是工科,自动化专业,考研时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而考研后期对研究经济学产生兴趣,因此自动化、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经济思想史等学科的知识对完善笔者的思想观及本书的写作都有非常大的贡献,早在上大学时的2006年,笔者论文《平衡经济学原理》就入选过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现在可以在网上论文数据库中查询到,笔者还发表过《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变迁》论文一篇,在论文数据库中可以找到,本书中对中国传统文明的重新认识皆来自这些研究,一般情况下笔者喜欢将本书定为一本财经类书籍,但书中很多内容比如关于中学西渐、中国潮等内容属于历史范畴,比如民族国家、文官制度等内容则属于政治学范畴,而关于中产阶级社会的研究和社会保障模式的探讨则属于社会学范畴,因此本书又并非纯粹的财经类图书,因此在吸引财经读者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其他方面的读者,因此笔者的读者群应该是非常广泛的。  

3、笔者大学毕业后,长期在企业从事策划工作,也略通图书策划,笔者在写本书时在选替、谋篇布局、书写方式等方面就从市场需求出发,力求使读者能够接受这本书及书中所表达的思想。  

4、营销三大战略中的第一战略就是差异化战略,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籍的差异化就表现在:首先书的内容,在中国在同一本书中能够垮学科对中国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书非常少,而现在的中国问题却是垮学科的问题,如果不要垮学科的研究就不能研究清楚,而笔者独特的学习经历就正好达到了这方面的要求,其次是在中国能够对中国发展问题提出完整系统的主张的人非常少,而笔者就提出了这样的主张,而且笔者的主张都是原创性。  

5、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主流思想方面比较一元化,本书的部分观点可能与我们以往的认识有着非常大的冲突,可能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和讨论,可以形成社会热点,这样有利于书的销售,也可以作为本书的营销技巧之一。  

6、本书是站在大历史、大时代的背景下探讨中国问题,与那些针对社会热点推出的应时之作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本书既可以短期热起来也可以形成长期销售。  

7、这也是中国学者首次针对中国的现实发展问题如此系统的提出主张,作者知识之广博、视野之开阔、思想之高远、逻辑之严谨都是其他作者很难做到的。  

8、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笔者以《刷盘子还是读书》、《谁来拯救中国经济》《中国怎么办》三本书为标杆,与他们比起来,本书内容更通俗、语言更浅近,专业理论更少,因此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  

对财经感兴趣的人士、对社会感兴趣的人士,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士,关心中国发展前途的人士,对当前中国发展问题感到困惑,对社会发展趋势感到渺茫的人士,政府人士,商界人士、财经人士、职场人士、在校老师、学生等。  

   

《中国大形势》   

            ——做最好的中国  

目  录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与近现代强国之路  

   

第一章:中学西渐与西方文明的崛起  

   

第一节  “中国潮”时期:中国影响着欧洲最时髦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中学西渐”路线图:中国思想如何传到西方  

第三节  中国需要自由、平等、博爱吗?  

第四节  中华文明—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之源  

第五节  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四大影响之一:人文社会的形成  

第六节  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四大影响之二: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七节  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四大影响之三:经济学思想的形成  

第八节  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四大影响之四:文官制度的建立  

   

第二章 世界工业革命与中国近现代强国之路  

   

   

第一节  本章前言 五种战略指导下的中国近代强国之路  

第二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之一:洋务运动时代  

第三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之二:革命与战乱时代  

第四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之三:毛泽东时代  

第五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之四:比较优势战略时代  

第六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之五:自主创新战略时代  

   

   

第二部分 世界经济大败局与中国道路选择  

   

第三章  大危机下的美国式建言与中国式应对  

   

   

第一节  本章前言 华尔街危机与美国模式的破产  

第二节     大危机时代的美国式建言之一:分国企股票  

第三节     大危机时代的美国式建言之二:分外汇储备  

第四节     大危机时代的美国式建言之三:分国有土地  

第五节  大危机时代的美国式建言之四:所有民营企业免税  

第六节  大危机的中国式应对: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型“V”反转?  

第七节  中国战胜经济危机的真正秘密  

   

第四章  华尔街金融危机与美国模式破产  

   

第六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六大根源之一:商业根源  

第七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六大根源之二:政治根源  

第八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六大根源之三:思想根源  

第九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六大根源之四:产业根源  

第十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六大根源之五:公司治理根源  

第十一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六大根源之六:技术根源  

第十二节  如何解读里根的成功与布什的失败  

第十三节  美国对中国的指责  

第十四节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三大误区   

   

第五章  世界经济大败局与中国发展道路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一:阿根廷篇  

第三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二:俄罗斯篇  

第四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三:日本篇  

第五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四:东南亚篇  

第六节  中国发展道路之价格闯关  

第七节     中国发展道路的大争论  

   

第六章  摆脱企业经营中的美国迷信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企业常见的两大美国迷信之一:从科龙之败看企业的“品牌迷信”  

第三节:企业常见的两大美国迷信之二:从通用破产看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崇拜”  

   

第三部分:把脉中国增长 寻找动力之源  

   

第七章  中国经济形势大透视  

   

第一节  本章前言 把脉中国经济  

第二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五大误判之一:被误解和滥用的内需不足论   

第三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五大误判之二:被错批的“高投资率”  

第五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五大误判之三:谁说中国人不消费?  

第六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五大误判之四:五大原因导致居民收入占比降低  

第七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五大误判之五:中国经济高增长的真相  

   

第八章   寻找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动力之源  

   

第一节  本章前言  劳动生产率:一个需要持续改善的经济指标  

第二节  经济增长应该从量变转向质变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   

第四节  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第五节   世界自动化企业在中国  

第六节   世界自动化企业在中国之一:瑞士ABB   

第七节   世界自动化企业在中国之二:美国江森自控  

第八节   世界自动化企业在中国之三:德国西门子  

第九节   世界自动化企业在中国之四:法国施耐德  

第六节  中国自动化现状与未来  

第七节  中国需要怎样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第四部分 我们的时代与学术现状  

   

第九章  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早已来临  

   

第一节  本章前言:人类已经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  

第二节     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  

第三节     美国金融创富的三大绝招之一:放高利贷  

第四节     美国金融创富的三大绝招之二:赌博  

第五节     美国金融创富的三大绝招之三:价格操纵  

第三节  货币政策并非控制资产泡沫良药  

第四节  货币政策难控通货膨胀  

第五节  精准调控——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发展方向  

第六节  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管理重点  

第七节  我看金融的逻辑  

第八节  中国的内忧外患均来自于金融  

      

   

第十章  中国的经济学江湖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经济学思想  

第三节  莫干山会议—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登上前台  

第四节  西山会议—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狼狈出局  

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四大思想领袖  

第六节  当代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一:何新  

第七节  当代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二:张五常  

第八节  当代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三:郎咸平  

第九节  当代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四:刘军洛  

第十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新势力  

第十一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新势力之一:钟庆  

第十二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新势力之二:宋鸿兵  

第十三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新势力之三:时寒冰  

   

第十四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新势力之四:叶檀  

   

第十一章 经济学是什么  

   

第一节:解读经济学的三大主题:经济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二节:解读经济学的三大主题:如何提高经济效率?  

第三节:解读经济学的三大主题: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危机及如何避免?  

第四节: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缺陷  

   

第五部分:中国民生问题的解决之道   

   

第十二章:深挖中国民生困境的根源  

   

   

第一节  本章前言:探索民生之困的根源  

第二节  当前中国 民生艰难  

 第三节   民生困境之辩:中国“国富”的说法不靠谱  

第四节  “藏富于民”没有抓住中国主要矛盾  

第五节  “新五蠹”上演财富惊天大挪移  

第六节  贫富分化使社会出现“水葫芦、巴西龟”现象  

第七节  自来水提价只是资源要素价格的冰山一角  

第八节  民间疾苦教育也应纳入官员教育的内容  

第九节  城镇化可能带来民生风险  

   

第十三章:西方中产阶级社会的诞生与崩溃  

   

第一节  本章前言 中产阶级社会 一个本不应该在中国出现的话题  

第二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一:美国模式  

第三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二:日本模式  

第四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三:新加坡模式  

第五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四:北欧模式  

第六节  总结中产阶级社会  

   

第十四章 中国的民生出路:低生存成本社会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人类早期的社会理想及其实践  

第三节  生存环境与国家制度的微妙关系  

第四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一:民众生存成本过高的原因何在?  

第五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二:“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是怎么回事?  

第六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三:如何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  

第七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四: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有什么好处?  

第八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五: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是否适合中国?  

第十节  中国的房地产问题;  

第十一节  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三个层次  

第十二节  成立国家战略委员会的建议  

第十三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注意事项  

   

   

第六部分 对中国当前形势的总分析  

   

   

第十五章  当前中国形势的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社会面临的十大风险  

第三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十个注意事项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手机:1365328296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