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纪行(二):故居,图书馆,遗物馆
韶山纪行(二):故居,图书馆,遗物馆
“轰隆隆、轰隆隆、呜——,轰隆隆、轰隆隆、呜——,车轮飞,汽笛叫,火车向着韶山跑……。”这首当年家喻户晓的儿歌,曾经在我的心中激起过许多美好的遐想,产生了要前去坐坐这趟车,以亲身体验一下它欢快的节奏的愿望。尽管岁月流逝,这愿望却是那样的顽强,在我心中挥之不去。这一回的韶山行,我打定主意要实现这个愿望。
事先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它在长沙的开车时间是早晨6:30。为此,到长沙后,我们就在火车站附近选了一个地方住了下来,以便第二天好乘那趟车。本来我们已经告诉所住旅店服务员,叫第二天早晨5:30叫醒我们。可是,不知为什么,第二天5点还不到,我和老伴就都醒了。等到服务员来叫我们时,我们已经洗漱整理完毕,正准备出发呢。
过去叫“韶1”、“韶2”的那两趟火车,如今已改称5365次(去韶山)和5366次(返回长沙)了。上车前我在站台上数了一下,整列车由8节车厢组成。是那种老式的车厢,里边的设施设备都比较旧,但也过得去。车子开动后,我从前到后地转了一下,乘客不是很满。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现在交通发达了,去韶山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多了嘛。车上有广播,我原本以为它还能播放一下那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的歌,可是,自始至终,它并没有播放。对于我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以为在运行的适当时候,它会将这趟列车和其目的地介绍一下,可是也始终没有。既然没有,也就只能如此了。
走出韶山火车站的出站口,在其前面的广场上我回头看了看车站的“芳容”,看到其大门门头的正上方,悬挂着一幅毛主席的半身画像。这样画像是当年许多火车站里都有的,而今恐怕只有韶山车站才有——这也许就是主席家乡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吧。
到韶山,我们住下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去瞻仰主席的故居。其时约上午11点,只见故居前面的路上,已经排着长长的等待瞻仰的队伍,远处还有人流从几个方向汇集过来。我们即快步走近加入到那队伍中。其间,我对老伴说道:“什么叫做影响?这就叫做影响。”对于我的说法,老伴表示赞同。主席的故居,我和老伴过去都曾经瞻仰过,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瞻仰,我们要算是旧地重游了——正如古诗词中所说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如今我们人虽然已经老了,可那颗崇敬却心却依然如故。
从故居出来,走过一排出售纪念品的摊子,来到一条山洞口。一位当地的中年妇女告诉我们,那山洞是华国锋主政湖南时专门为了疏散故居出来的人流而修建的。她还告诉我们,洞顶的灯光设计有讲究,开始一段无灯,往前灯光逐渐加密,它寓意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看来,当年为修这条高不足 三米 、宽不足 二米 的山洞是动了脑筋的。
经过那条山洞,我们即来到了另一个小山冲。在那里吃过农家饭,下午我们先后参观了毛泽东图书馆和毛泽东遗物馆。
毛泽东图书馆,是全国唯一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它经中共中央批准而建,落成于1996年12月,目前已藏书15万册,将来的最大藏书量可达50万册,起着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的作用。在目前所藏的15万册图书中,有许多极其珍贵的藏品。限于篇幅,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图书馆一楼进门大厅里有一尊铝质毛主席挥手的塑像,估计有近 3米 高,那是1967年由黑龙江省当时的2100万人民怀着对人民领袖崇敬的心情集资制作并赠送给韶山的,无疑地要算是该馆馆藏的一件珍宝了。
毛泽东遗物馆落成于2008年12月,是2004年在中共中央决策和直接关怀下开始实施的“韶山一号工程”的主要建筑之一,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产物。内藏毛主席的遗物6536件,其中属国家一级文物的就有20多件。其序厅中央的龙钮大印,是开国主席毛泽东开国初年约一寸见方的私人用章的放大,由采自福建省的寿山石雕刻而成,原石重30吨,雕刻成功后的现印章重5吨,其精美绝伦的造型和雕刻工艺是举世无双的,起着镇馆之宝的作用。它连同序厅正面墙壁上仿北京新华门内照壁上毛主席手书体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组成一副立体的写意画,寓意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权利应该为人民服务。这样设计,正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颇具匠心的。
在遗物馆,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它的陈列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分“勤政为民、鞠躬尽瘁”、“反奢倡俭、清廉如水”、“博学多思、孜孜不倦”、“亲情如歌、友谊似海”、“雅情逸趣、坦荡襟怀”五个部分,真实地再现了老人家日常生活的景况,充分地体现了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光辉思想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风范。这个展览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世人,自毛主席逝世以来的30多年中,尽管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那些顽固坚持反毛立场的“精英”们极尽造谣、污蔑、诽谤之能事,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地企图抹黑他,妖魔化他。可是亿万人民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不但不减,反而与日俱增的缘由。
此外,遗物馆里目前还有毛主席生前所收藏的戏曲音乐唱片磁带展,毛主席的摄影师钱嗣杰摄影作品展和军表展等,我们也都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了参观,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