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谁在推动全球粮价

火烧 2011-03-18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全球粮价持续上涨,油价波动、气候异常及生物燃料需求增加是主要因素。各国采取储备政策应对粮价上涨,同时扩大生产以缓解供需压力。
谁在推动全球粮价


张咏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日前表示,全球粮食价格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表示,世界范围内将出现食品价格长期上涨的局面。由于2008年粮价飞涨曾威胁到不少国家的政治稳定,甚至导致部分国家发生了骚乱乃至暴动,所以此番粮价再次进入“牛市”,自然引起全球市场的普遍担忧。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4日报道,FAO于3月3日宣布,2月份世界粮食价格较1月份上涨2.2%,达到创纪录的高位。该组织同时还警告,原油市场的波动可能会进一步推高粮食价格,而路透社在同一天的报道中也表示,假如油价进一步上涨,同时各国为消除不安全感大举囤积食品,将导致全球谷物市场的动荡局面进一步加剧。IMF在此问题上也持近似看法,英国《金融时报》在3月4日的报道中援引该机构的话说,世界面临着长时期食品价格高涨的局面,而农业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方面发生了结构性变化。IMF的大宗商品经济学家指出:“世界可能需要习惯较高的食品价格,比人们此前司空见惯的水平更高、更波动的食品价格将构成各项挑战,而政策制定者,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需要持续应对此类挑战。”

                               粮价上涨早有预警

    这次粮价飞涨并不出人意料,路透社在2月21日的报道中援引瑞士基金管理公司Aisling Analytics的商品交易员查尔斯•范奈尔的话说,随着人口迁入工业化地区以及新兴经济体增长,食品价格料将会持续上涨一段时间。《金融时报》早在1月13日就报道,FAO于1月上旬提出警告,假如粮价进一步上涨,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可能重演,这一趋势已让发展中国家担忧不已。
    虽然作为亚洲地区主食的大米价格保持稳定让官员们略感放心,但粮价——尤其是小麦之类的谷物——长时间处于高位,将对较贫穷国家造成冲击,粮价飞涨已在阿尔及利亚和莫桑比克引发骚乱。“玉米和大豆储量异常吃紧……而市场价格正飙升至极其强劲的水平。”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家查德•哈特表示。

                              石油价格令粮价波动

    在论及此次粮价快速上涨的原因时,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被普遍认为不容忽视。路透社3月3日称,运费成本攀升将加剧全球农产品通胀忧虑。从亚洲到中东,再到非洲,粮食价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涨了一倍多,而随着各国竞相争抢供给,大宗商品运输成本盘旋式上升恐又会把食品通胀推得更高。主要粮食航运路线运费于2月4日开始从两年前的低位回升,预料会在第二季度进一步提高,背后的推手主要是能源成本的飞涨,随着运费转嫁至民众日常消费层面,大家在超市购买面包和肉类时还需为运费上涨买单,食品涨价问题只会继续恶化。
    在3月4日的报道中,路透社援引FAO的报告说,油价突涨以及急于避开动乱影响的进口商囤积库存,或使本已动荡的粮食市场再受打击。油价上涨会通过化肥生产、农机燃料和运输成本等因素逐步传递到食品价格上,因市场担忧中东和北非的动乱会中断该地区原油供应,并且利比亚冲突导致石油减产,这些因素共同提振了油价上涨,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年初迄今已经上涨了21%。而在《华尔街日报》3月4日的报道中,FAO下设的政府间粮食组织的秘书长阿卜杜里萨•阿巴西安说,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最近上涨至超过每桶120美元,三年前助推粮食价格至创纪录高位的各种强有力的因素可能会再次显现。他认为,虽然至今石油价格还未成为助推粮价上涨的一个驱动因素,但有可能再次扮演在2008年危机中充当的角色。最近几天由于利比亚和中东各国的骚乱不断升级,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虽然目前还未涨至高位,但分析师警告说,如果动乱蔓延至其他重要产油国,比如沙特阿拉伯,油价可能飙升至每桶200美元以上。

                               拉尼娜是罪魁祸首之一

    气候因素同样被认为是原因之一,路透社引用了FAO的报告称,由于2010年天气恶劣,2011年的全球谷物库存预计会大幅减少。《华尔街日报》表示,世界粮食主产国连续遭遇恶劣气候,大大降低了全球粮食丰收的希望。农业官员与交易商担心,随着拉尼娜气候现象的恶化,农产品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拉尼娜现象通常会给阿根廷、巴西和美国等重要农产国带来干旱天气。而《金融时报》则认为,发展中国家正在大量囤积粮食,以抑制恐慌性购买、通胀和社会动荡。阿尔及利亚在1月底时曾经购买了80万吨小麦(远高于正常水平),而沙特则宣布计划将该国小麦库存水平增加一倍。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也加入了抢购稻米的行列。另外,生物燃料对于某些农作物的消耗也是导致粮价飞涨的“罪魁祸首”之一。《华尔街日报》援引阿巴西安的话说,石油价格上涨令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更具吸引力,因为这些农作物可以被转换成乙醇以代替燃料,这会在下一种植季挤占小麦等重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

                               限制奢侈宴会应对涨价

    面对粮价飞涨的严峻局面,各国根据本国情况做出相应对策。据路透社报道,为应对国内粮食危机,印度正考虑借鉴邻国阿富汗的做法,严控富人的奢侈婚礼与宴会。印度政府为解决穷人吃不饱饭的问题,计划限制该国中产阶层豪华奢侈的婚礼与宴会。印度食品与消费事务部长K•V•托马斯说:“我相信通过限制奢侈性社交活动所造成的粮食浪费,可以为穷人备足粮食。”而韩国则考虑建立谷物战略储备,并计划购买玉米等主要粮食,韩国农业部官员表示,该国旨在建立除稻米外的其他谷物储备,如小麦和玉米等,储量约为全年消耗量的12%。俄罗斯《商业日报》也报道,该国可能推出规模为50亿卢布(合1.71亿美元)的国家食品干预基金,以遏制土豆等主要食品价格的上涨趋势。

                               扩大生产带来乐观情绪

    虽然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全球粮价会进一步上涨,但也不尽是悲观情绪。路透社称,美国农业部长托马斯•威尔萨克近日表示,今年美国农户将耕种更多的作物缓解紧张的供给。他在向美国国会众议院农业委员会所作的证词中指出:“假如春夏两季降雨量正常,2011年主要作物产量有望增加,这将有助于重新储存一些余粮,并减轻农作物的价格压力。”
    《华尔街日报》也在报道中说,世界许多地区的农民开始扩大种植面积,如果天气条件比较有利,市场预期食品价格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下跌。伦敦国际谷物协会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说,2011年全球小麦种植面积预计将增长3.1%,达到2.24亿公顷,小麦产量预计攀升4%,达到6.7亿吨;而俄罗斯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幅可能会超过15%,该国去年因遭遇严重旱灾导致小麦减产。巴西已开始收获大豆,而雨水则让阿根廷的大豆重振旗鼓,此前不久,1月的干旱天气几乎有毁掉它们的危险。
    (《环球视野》第356期,摘自2011年3月8日《青年参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