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时间一天,遍地是盐——政治体制打响改革的第一枪

火烧 2011-03-2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围绕政治体制改革展开,强调改革是改良与革命的结合,探讨社会主义优越性及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科学发展观对改革的重要作用。

 

作者:周立龙    2011-3-19  

认真思考改革,特别是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它无疑是改良与革命最理性与最完美的结合(1);认真体会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至今三十二年,弹指一挥间,改革不停地深化,政治体制原本应该逐步走向完美与理性。但现实给人的感觉当局对待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的决策与态度似乎是“放纵的、盲从的”,但有谁能理解与懂得它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否太长?而它的长短要取决于我们完成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任务完成的时间;完全取决于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演绎的深度。试想如果没有一个“放纵的、盲从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不经过一个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科学发展观”的阶段,诺大的一个中国,有谁能在 “民主自由”与“市场经济”的面前做到:“时间一天,遍地是盐”?  

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所谓的房改问题、教改问题、所谓被帝国操控形成的C型包围问题等等,只要我们真正的回归社会主义的本质,就统统不是问题!  

十七号发现“天下一夜无盐”,心里非常清楚,但仍然忧心忡忡,愁肠百结。于是当晚写下一篇《控制食盐、水与空气——资本家打响垂死挣扎的第一枪》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103/221626.html  

深知党和国家绝对不会容许资本家的贪婪与罪恶;深知政治体制改革到了最理性的阶段。在人大十一届二中全会上吴邦国委员长提出“五不”指示;习近平副主席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提出《关键在于落实》;温家宝总理说当前最大的危险是腐败,薄希来书记坚定而执着地唱红、打黑,让我们感受到“和谐与科学发展观”给上层建筑中的政治精英带来的意识与智慧。充分相信“科学发展观” 会逐步形成思想意识领域里的效应蝴蝶,充分整合中华民族百家文化的精华与智慧,在当前改革的环境中充分起用太极的两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便会轻而易举并迅速完成社会主义的凤凰涅磐。(完)  

附:(1)周立龙著:《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第三章第一单元第一节  

一、改革既是改良,又是革命  

改良本身是事物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是事物具有的共性与规律。而我们所说的和所理解的改良,总是认为有人为和外在的因素。  

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之中,地球都是非常渺小的,只是无数星系中的行星一颗,在宇宙时空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历史仅仅只是非常短暂的一瞬。认识了人类自身的地位与价值,就会懂得人类社会的改良既是有人为的和外在的因素,也仅仅只能是加速改良的进程,不可能改变事物的本质,所以它是微不足道的和非常正常的。既然改良是事物本身具有的共性与规律,所以改良的性质是积极的、进步的;改良的过程是温和的、渐进的、局部的和相对有限的。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革命是人类社会中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级为了改变阶级自身的命运而采用的工具和手段,所以革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时限性、彻底的破坏性和跨越式的进步性。从这一点讲,革命并不一定是事物本身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更不是事物本身的必然规律,而具有很大的人为性。既然具有人为因素,就必定带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正是这些不确定性,使人类社会曾经有过历史性的突破与飞越;也正是这些不确定性,使人类社会终其突破不了循环往复、艰难痛苦的轮回。所以革命是应该谨慎的、认真的,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倒退,对待革命的态度必须是非常理性的。  

改革既是改良,又是革命。将改革与改良、革命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尽管它们都有人为的因素,改革相对改良与革命,改革才是真正进步与理性的。所以改革应避免改良与革命的弱点而发挥改良与革命的优点,它应该是良性的、进步的、彻底的和全面的,所以改革是人类社会真正进步的唯一方式与途径。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推进选择了改革的形式,是中华民族已经成熟与理性的标志,它无疑是唯一的、正确的。  

改革不是质的改变与扬弃,而是质的改进和提高。所以我们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动摇,共同致富的方向不能变。我们理解了改革、改良和革命的关系与本质,就应该懂得改革是全方位的和彻底的,不可能有单一地与分离的所谓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只有在政治体制改革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在主观意识上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主导,所以中国三十年的改革不只是单一的拉动了中国经济体制,事实上也改变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所以有人说当今中国社会是个多种社会形态并存的社会。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多种形态社会在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积极作用,但是多种形态并存的社会必竟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好在和谐治国方略,消弭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科学发展观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和分歧回归到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使得中国的体制改革能够稳定的向前推进。(光大出版社出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