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的帐篷和他的革命
卡扎菲的帐篷和他的革命
1、有报道说,利比亚现在领导人卡扎菲平常生活习惯奇特,其中一个奇特之处就是他喜欢住帐篷而不喜欢住官邸,1991年美国轰炸的利波里的时候,从电视里看到过,他当时就是因为住的是帐篷,所以才躲过一劫,所以对这位传奇人物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他的帐篷,同样印象很深。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这个人现在还在,说明帐篷对他的意义非同一般。
两年以前,从网站和报纸上又看到,卡扎菲出访西欧一个大国,硬是不顾西欧文明的习惯,竟然在到访国家不住总统套房,而要住在自带的利比亚式的帐篷里。虽然觉得,外交场合强调个人特点何必太过?但后来想想,也未必没有必要。所以觉得,对卡扎菲的帐篷谈不上是肯定的意见,但也不必急于否定。
卡扎菲的帐篷未必真如利比亚普通老百姓住的帐篷一样地简朴,就如过去同样是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王公贵族住的与普通牧民住的,搭建质地、内部陈设等等不会完全一样,但是,帐篷毕竟就是帐篷,卡扎菲的帐篷,是可以搬动的,既可以从他的首都搬到乡下和利比亚沙漠,甚至可以随他一同出访。
2、从1969年发动起义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至今,卡扎菲在利比亚执政已达到41年,虽然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但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600万人的国家摆脱了贫困,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虽然这种变化有这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变化的因素,但利比亚内部社会改革必然是重要原因。
就是说,卡扎菲是革了他生活的那个国家的旧社会的命的,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经,所以才遭到了反对。卡扎菲始终不愿意丢掉他的那个帐篷,未必完全是有意要在这个高楼大夏林立、西装革履才算入俗的时代标新立异,总可能也有他自己所想到的一些原因。
3、一位俄国工人革命家在十月革命以后曾对革命与艺术进行比较。他嘲笑十月革命后一些单纯的文学家和诗人把艺术理解得那样狭隘,以为只有诗人写的诗才算艺术。他认为,革命才是真正的艺术和最高的艺术。他说革命与其他生活一样,有自身的规律。他用自己的话说,革命就是野营,而不是定居;是片段,而不是完整的情节。他甚至如预言家一样说道,完整的情节只有等到革命完成以后才会上演,而那时,革命家自己是看不到的——诗也达不到的悲凉!
利比亚,卡扎菲,这个时代沙漠里一个孤独的帐篷——野营的象征。虽然非洲沙漠与地中海的时代组合可能已注定这也是生活的一个片段,而不是情节,但这个片段,各种信息告诉了人们,在这个时代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2011.3.31)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