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还会大幅度下跌
股市还会大幅度下跌
何必
上周等了一个周末也没有预期内的利空消息放出来,25日股市又跌了150个点。当日大盘平开后出现一拨放量的跳水行情,随即向上反弹,但成交量却逐渐萎缩,午后开盘,空再次占据了主导,尾盘更是放量加速下跌,很多老股民害怕股指二次探底,有的已经清仓出场了。老股民:“在暴跌之前五六天,清仓了,就等着有感觉我再做了,现在绝对不做了。”上证指数最终跌破4000点,收于3941点,继上周五后再次下跌150点。大量个股在盘中跌停。上周末没有利空出台,那么今日大跌的原因是什么呢?广发证券首席分析师朱哲:“从3400点的反弹吧,反弹到上周三四的时间,市场没有创出新高,市场有恐高症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呢,反弹行情中领涨的品质还是我们在前期节目中提到的优秀上市公司,包括一线二线蓝筹,那么这些品质随着盘面上涨,积累了一些获利盘。我们说在这个位置向下调整也是一种必然。”另外,大盘在6月13日后,走出一拨缩量行情,证明目前市场交投并不活跃。朱哲:“意味着一些中线或中长线的资金,对于后面的市场相对于比较敏感,进行一个减仓为主的操作。”专家提醒投资者,4000点左右机构投资者会选择安全边际高的品质进行投资,前期炒作过高的题材股,会因为失去巨额资金的给养快速回落,因此投资者应尽量选择优质的上市公司谨慎投资,以规避大盘宽幅震荡所带来的风险。(2007年6月26日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目前市场上资金不够活跃,说明投资者还在犹豫。多空双方的分歧也会不断加大,股票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大家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继上周三开始的下探,周五达到了幅度扩充的格局。我周五那些上周初刚刚清仓的家伙,看着泛绿的大盘乐不可支,念叨着“绿油油,绿油油,小白菜……”并安然自得地分析着,最高委府对大盘点位的预期,应该在3300到3400点之间,所以调整是必然的。
上周连续的政策出台,密集于调整出口退税范围,治理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等等。
进入今年,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各界对于走势的判断也各执一词,形成了莫衷一是甚至针锋相对的预期。与此对应的是,政策接连不断出台,让人领教到行政权力在中国经济当中越来越大的分量。
王未名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报道。
2007年06月0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9:25北京时间 17:25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股市先跌后升
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80%由普通平民拥有
中国股市星期二(6月5日)经过大幅度波动之后,在下午反弹,以超过2.5%的升幅收盘。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在星期二大部分时间持续下滑,投资者担心北京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来冷却股市。
上证在下跌了7%之后,反弹回升到3767.10点收盘,上升了2.63%。
深圳成分股指数今天也低开,其后回升,以12017.71收盘,上升了549.25点。
香港股市也跟随中国股市出现波动。星期二以20842.15点收盘,上升了0.54%。交易商说,由于中国股市波动,一些投资者继续把资金转移到香港,令香港的股市得到支持。
日本股市没有受到中国股市波动的拖累,反而受惠于华尔街股市创出历史性新高,出现三个月来首次超越18000点的水平。
日经平均指数以18053.81点收盘,上升了80.39点。这是2月27日以来的最高。
在美国,道琼斯指数在星期一以13676.32点收盘,上升了8.21点,创出历史新高。
中国证监会在上星期三(5月30日)调高股票交易印花税率,股指应声下跌,当日跌幅达到6.5%。
而星期一股市跌幅甚至超过上周,上证综合股指狂跌330.34点,成为10年来一日内跌幅第二大的交易日。
在规模较小的深圳股票交易所,综合股指在星期一下跌954点,跌幅为7.76%。
而上周的剧烈震荡,也使得BBC对此给予了关注。
2007年06月2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45北京时间 18:45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新增股计划令中国股市下跌
中国股市降温,交易所数据板上一片惨绿
中国大型国有公司宣布下周发行更多股票的消息后,中国主要的证券交易指数下降了3.4%。发行更多股票会稀释现有股权。
上证综合指数下降到了4,088.377,损失了137.7点。不少股民担心被套牢,抛售获利。
近月来投资者蜂拥入市,使中国股票交易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加剧了人们对股市泡沫的担忧。
分析家说,中国政府一直试图为股民热情降温,使股市保持在更现实的水平。
不过许多观察家说,尽管股价短期下挫,但是流通性股票增多从长远来说会增强企业管理,而且也应该使股市受益。
在周五宣布计划在国内股市发行更多股票的公司中最大的两个是中国石油和中国建设银行。
经济过热
此前中国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后,中国股市下跌后随即回升。
投资者对流动资金紧缩的担心除了公司增发股票的原因外,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政府周二宣布减少对数千种出口产品税收优惠。
中国有关部门宣布,从7月1日起中国将对包括玩具和水泥等2,800种产品取消或减少税收优惠,以遏制出口行业和高耗能企业的过度增长。
面对中国外贸盈余、固定资产投资以及通货膨胀一起上升的局面,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对中国经济过热发出警告。
其中的说辞,与摩根大通的看法有着相似之处。后者最近认为,看好中国A股市场有三大理由:目前,对于A股市场的估值存在一定的争论和分歧。龚方雄认为,不应仅限于对估值本身技术性的争论,而应更加注重一些基本层面。支撑中国股市持续向好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企业的盈利增长仍然会持续,而由于市场对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所以,至少未来两年,中国企业盈利增长加速的态势仍然会继续保持,并好于市场的预期。二是增长的盈利性大为改善。三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尤其在美国经济放缓过程中,中国的出口不但没有放缓,反而是加速,而且这种加速是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6%左右实现的,出口企业边际利润也在改善,这表明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实际上非常强。
但是,人们还是注意到,类似摩根大通这样的机构,也时不常放出一些障眼法,为其自身在市场上浑水摸鱼制造舆论。这种套路,从吴仪在美国向米国人增加200亿美元额度QFII、紧接着国内股市就大幅度下跌让QFII们抄底获利的情形如出一辙。
至于具体到A股市场的向好,企业盈利能力、增长质量和整体经济持续性,这都是似是而非见仁见智的喋喋不休。
不久前,南方都市报载文认为,泡沫之争掩盖股市真问题。中国股市最大的风险不在于投资者的不成熟,不在于股市过热,而真正在于投资者对监管层能力缺乏信心,以及本土机构和专家研发能力的匮乏而导致股市话语权的旁落。
被金融界经常笑称为“悲观主义者”的谢国忠,一向因敢于发表警世危言而站在风口浪尖。最近的一次,是因为他发表了《警惕股市泡沫》的署名文章。在他看来,市场对金融股的估值已经陷入疯狂。中国股市的长期平均市盈率大约在15至20倍之间。当市盈率超过25倍时,就很可能存在泡沫。他预测,在未来,中国股市可能会经历一次痛苦的调整,如同2001年后所发生的那样。
在我看来,谢国忠和易宪容应该是一个类型当中的人。从2004年开始,这俩主儿就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破裂后可能引发的结果大言不惭,闹得中国那些大名鼎鼎的房地产开发商咬牙切齿地发言说,不怕政策,就怕像这俩家伙张嘴说话。
虽然,房地产泡沫并没有像谢国忠预期的那样在半年之内破碎,可市场上泡沫的存在却逐渐让越来越多的人形成共识。也正因此,坊间对于长痛不如短痛的判断也甚嚣尘上、普遍认为泡沫被强行稳定的事件越长,破碎后所导致的危险越大。目前人们意识到,房地产市场问题远远不是什么经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就像郎咸平所表述的那样,房价高企本质上就是腐败造成的。可也因此,在目前全方位失控的情况下,房价的合理化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谢国忠、易宪容们的危言耸听,还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经济学者里面还能够有如此看空唱衰者,毕竟也算是幸事,虽然因此易宪容被拿下了行政官职。
与摩根大通那种精心谋算当中对股市的击节叫好不同,也有西方媒体对中国股市里蕴藏的危机忧心忡忡。路透社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股市在一片叫好声中节节高攀,但积累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极易形成资产泡沫,信贷资金大规模进入股市,历来是政策管理部门严格防范的,因其极易形成资产泡沫并会在泡沫破裂后伤及投资者并累及银行。而这种极具风险的投资方式也常常被定义为赌博。但不幸的是,这种危险的赌博方式,可能正在中国上演。居民户贷款增速按理并不应该出现快速上涨,唯一可解释的,是这些以原有房产或汽车抵押而借贷来的资金正悄悄地流向股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苦果自己遭殃。投资者也好,监管层也罢,纵容信贷资金大规模进入股市,无异于杀鸡取卵。
而如果按照南方都市报的看法,市场恐慌本身就是来源于对监管层的不信任,以及股市研判能力低下所带来的话语权的拱手相让,这已经在核心层面上决定了中国股市必定是个万劫不复的泥沼。而在目前委府权力无限大责任无限小的大背景当中,监管不力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与民争利成为委府生存常态,我们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却无可奈何。
英国金融时报还用了中国观众熟悉的冰海沉船的典故来说明今天中国的股市。伦敦《金融时报》报导说:
搭载9000万中国股民的“泰坦尼克号”目前似乎是如此安全:17万亿左右的市值,每天几万人的涌入,而且近两日每日以100个点的速度前进,这正是电影《泰坦尼克号》海难前的狂欢。但是,在巨礁林立的风险海洋中,这艘巨轮还能行多远,每个人都在观望。与电影不同的是,在这艘随时都有可能沉沦的巨轮上,你将看不到少年画家杰克舍命救富家少女罗斯的情节,也将看不到妇女和儿童在海难前的优先逃命,更多的是,投资者在利益面前争相逃命的恐慌。当然,也许一些人可以全身而退,但更多的人将是从一无所有转为极端贫困。
伦敦金融时报认为,今天的中国股市,已经无法用金融市场的曲线涨落来描述,“现在更多的是人性的舞台:无知、希望、贪婪和恐慌将是后面演出的主角,并轮番推动市场的演绎。”
*政经风险 多方防范*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文章也提醒说,万一中国股市真的崩盘,那不只是股民倒霉,没有进场的12亿非股民的利益,以及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都可能连带受损。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股市泡沫里蕴含的政治风险。一名财经分析师私下告诉本报:“中国股民不只会跳楼,他们还会去天安门广场静坐,去自焚,外国记者赶去拍照片引起国际舆论,中国政府就怕这个。”
海外媒体报导说,中国政府对股票市场暴跌也做好了一些紧急应急措施。据报导,一些城市的医疗单位要求医院和救护站做好准备,及时抢救因为股票崩盘而在股票交易大厅里昏厥的股民。教育部最近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个高校保证饭菜质量,稳定饭菜价格。防止发生学潮。
教育部在紧急通知中,还要求各高校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加强对学校校园网的管理,及时删除有害信息,防止不负责任的炒作。
*“会出现大萧条吗?”*
《华尔街日报》发表一位读者的意见说:“只有那些经历过大萧条后又重新依靠自己的力量崛起的国家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国家,一个伟大的国家。 这真的会是一个规律吗?中国经历过政治上的动荡,却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萧条。中国会出现大萧条吗? 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似乎有些清晰:没有经历过大萧条的国民必然是幼稚的。”
……
本周的开始,又被称作是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可中国社会可否扪心自问,如果真的股市崩盘,所有的中国人(当然包括12亿非股民)是否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呢?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