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大开国门 走出国门

火烧 2007-07-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双重开放的重要性,既要引进高科技,也要大胆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出通过经济合作与全球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经济崛起,实现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结合。

大开国门 走出国门

——勿忘双重开放

  通常讲开放,主要理解为是引进国外的资金和科学技术,着重于“引进来”。加上加强对外贸易,获得外汇,似乎开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但是,这只是开放的一重含意,开放还有另一重含意,就是“走出去”。双重开放才是全面的开放,才是主动的开放,才更有利于我们民族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以小生产者的观念理解开放,更不能以被动的态度理解开放,这在我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尤其有重要的意义。
  封建时代的闭关锁国,是从两方面表现出来的,不仅不让洋人走进来,而且不让自己的子民走出去,所谓“不许片板下海”,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说法。历史证明这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错误政策,贻误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机会,导致了后来的被动挨打。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在世界的新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能再错过机会,不能再犯目光短浅的小生产者的错误。所谓“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现在可真到了一个大好时机,万万不能错过。
  我们不仅要大力引进来,而且同时要大胆走出去。引进来高科技,促进国内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的发展,同时,利用这一发展,将生产的产品推出去,推进我们对世界市场的进军。占领世界市场的份额越大,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就越大,也才能赶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国。从世界范围里获得资金,才是充裕的资金,从世界范围里获得资金,才是敢于参加世界范围里的和资本主义的竞争,这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有政治意义。
  走出去,不仅是贸易走出去,更重要的、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是财力、人力都要走出去,为我们积累的雄厚的财力、人力找到发挥其作用的合理位置。这一构想的基础就是当今所谓三个世界划分的局面,广阔的拉美和非洲,不仅应该是我们援助的重点,而且也应该是我们走出去、谋发展的重点。帝国主义总是掠夺第三世界的资源,我们却可以、也应该和第三世界的弟兄门团结起来,保护这些资源,在那里设工厂,搞企业,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给中华民族扩大了活动空间。
  这是一种大中华的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眼光。既是国际主义的,也是爱国主义的。
  我们不应该限制我们的民营企业去闯荡世界,更不应该限制他们只是在国内和同伴、和国营企业竞争、厮杀。有了经济实力,到世界上去和国外资本一比高低,这才是正确引导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的一个正确的政策。
  我们的人力资源是丰富的。这不应该是我们的负担。我们的南方沿海诸省的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到海外发展的勇气和能力,只是封建王朝限制了他们的进取,最后吃亏的是中国自己。现在,不能重犯这一错误了,人多力量大,挤在一起反倒成了问题,不如放开手脚,走出国门,一显身手。我们不能像旧时代的殖民者那样,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掠夺当地的资源。我们提倡我们的人民和当地的人民一起去开发、去发展、去创造那里的经济繁荣。和辽阔的拉美、非洲相比,我们的人力资源只嫌少,不嫌多,那里有更好的用武之地。这对于我们从全局观点调配我们的人力是有好处的,对我国、对世界、尤其是对第三世界,也是大有好处的。
  我们正在发展和拉美非洲的经济合作,这是一个完全正确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我们的政府对于愿意并能够向海外发展的一切企业和个人都应取支持的态度,并帮助做好培训辅导协助工作。这个战略计划的真正实现,将有助于避免沿海诸省的穷苦百姓,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偷渡,去受苦,去出卖自己的劳力、甚至肉体。
  大开国门,走出国门。胸怀祖国,创大中华。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