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世博二日游,留下遗憾太多!

火烧 2010-06-29 00:00:00 网友时评 1032
世博二日游体验差,排队时间长,精华馆难参观,人性化设计缺陷明显,中国国家馆难进,外国人稀少,留下诸多遗憾。

世博二日游,留下遗憾太多!  

我是6月22日晚间到达上海。按照原定计划,23-25日游世博,但我只游了两天后,游兴全无。我不好说世博不好,我只想说,不游世博,可能只是一阵子的遗憾;游了世博,必定是一辈子的遗憾!  

一是需要牺牲太长的排队时间。23日上午9点多钟,我进入了世博会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排队的队伍在就象长蛇一样,延绵在各国展馆的栅栏中,需要排队等候的时间令人难以忍受。例如,去沙特馆参观,排队的时间竟然超过了9个小时!在德国、日本等热门馆前,至少也需要5个小时以上。而排了这么久的队,真正用于参观的时间少的是8、9分钟,长的不过就是20分钟左右。把时间都花在了排队等候上,划算吗?来这儿,就是想多看几个国家的城市文化和足迹,然而,我们却花费太长太长的时间,用在排队上,还能看到些什么呢?还能体味出什么呢?  

二是最精华、最核心的难以一睹“芳”容。我在两天的时间里,只看了葡萄牙、匈牙利、波兰、吉尔吉斯斯坦、圣马力诺、法国、朝鲜馆、世博文化中心、非洲联合馆,中南美洲联合馆,欧洲联合一、二馆、城市生命馆、城市地球馆、城市足迹馆、中国省区市联合馆等,而对于象沙特、德国、日本、瑞士等热门场馆,由于没有排队等候的耐心,只看了看其外围,里面究竟有些啥,我不知道。本来最想去的中国国家馆,却被拒千里之外。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用在参观中国国家馆,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由于每天只发放数量有限的预约券,没特定关系,想都不用想;再说,谁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时候发放预约券,人们总不可能一直守侯在那里吧?虽然中国国家馆将永远保留,但谁又能保证其展出品会长期供游客观看呢?  

三是一些忽略人性关怀的细节设计缺陷,随处可见。我仅仅只举一个例子。24日,上海断断续续地下起了毛毛细雨,园区内除了世博轴下的凳子没受到雨水侵袭外,世博轴以外供游客休息的凳面上全部布满了雨珠,人们只能望凳兴叹。我找了好些地方,都是同样的景况。那天,我所听到的埋怨声、骂娘声,后声盖过前声,实在难以入耳。不知道组委会的官员们是否能听到?象类似的境况,在各停、候车处也比比皆是。我就想问一声,象这么一个简单的细节,世博组委会为什么就不能考虑得尽可能地完善呢?  

四是清一色的中国人成了上海世博会的主流面孔。本来,全世界人民共同参与上海世博,是题中之义,可上海却唱了一曲独角戏,很少见到外国人参观的踪影,实在是大煞风景。有人对我这样说,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去那里参观的人数达到6422万人,是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届世博会。我估计,其中的外国人至少不低于五分之三吧?本届世博会,据说上海决心突破7000万人的大关。照目前的情形估计,突破7000万人大关,应该不会太难;但即使突破之,也没什么可值得炫耀的。我在网上没查到日本1970年的总人口数量,只查到2005年的人口总数是1.28亿,而今天中国的人口总数应该不低于13亿。那么,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要达到日本当年的规模,我以为,至少应达到8亿人以上,才可以与之媲美。而要8亿中国人来上海参观世博,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相对于在南非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而言,有那么多外国人去南非,为什么就没外国人来上海,或者来的是寥寥无己呢?这个问号,于我而言,似乎成了一道难解的谜。  

还有许多许多的遗憾,我不想一一述说了,譬如,听参观过的游客说,用中国人的血汗钱建起的美国馆,并没什么实质性内容,反倒成了宣传西方“普世价值”的教堂。联想起美国将于6月底派核动力航母赴黄海参与美韩联合军演,你说,我能高兴得起来吗?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遗憾太多;世博上海,不能开怀!  

   

两江回来了,深切感谢各位博友对陋博的呵护和支持!  

   

您或许对下列文章有兴趣:  

民航中南局长死得很“特别”!  

神木县委书记将解职,网民热议现体制弊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