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浅谈自私

火烧 2011-04-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自私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分析阶级斗争对制度更迭的影响,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中自私的差异,指出毛思想中斗私批修的重要性,以及公有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

(写得不好,作为网友们讨论的引子吧)  

   

右派常说,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社会主义不符合人的本性,资本主义符合人的本性,所以社会主义会失败,资本主义则可以永远存在。“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个话看似有道理,问题是右派把它绝对化后与社会发展问题相联系,就不对了。  

一个社会制度的实现和解体与人的一般性自私没有关系。社会制度的更迭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地主阶级推翻了奴隶制度,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制度,无产阶级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样的社会制度的改变,无不伴随着暴力革命。人的本性中除了自私还有怯懦,而革命是要冒生命危险的,枪子不长眼睛,失败了不是被杀头,坐牢,就是流亡,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惜屡败屡战呢?问题在于人还有阶级性,我们不能把个体的人的本性与他的社会性割裂开来。当被统治阶级推翻旧制度的决心相当普遍时,革命就可能成功了。同理,维护一种社会制度也是这样,统治阶级不够强大,还缺少经验,是会出现旧制度复辟的。应该说,改变或维护一种制度靠的是为之奋斗的阶级在政治上的实力和经验,与个体人的自私没有直接的关系。  

人的自私与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自私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上层注重的是资本的扩张,中下层一部份人也想得到上层那样的地位和财富,这个环境下的自私会造成一种“力争上游”的景象,人人都想发财,但绝不会改变少数人压迫剥削大多数人的情形。社会主义社会里不是没有自私,比如要比别人先增加工资,比别人先得到分配住房。但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这些自私并不导致剥削压迫,相对的社会平等不会因为这些自私而改变。再说,一般性自私随着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也必然得到改造,就是说环境也改变人,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本性。  

毛那句著名的话——“要斗私,批修”,就说明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存在自私问题的,但毛也不是要把合理的个人利益加以消灭,他还说要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就是说还要肯定和维护合理的个人利益。毛说的是要斗私,不是说灭私,毛反对的是腐蚀新社会的自私,阻碍三大实践的自私,并不是人一般性的自私。当然,人一般性的自私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破坏新制度的因素,但是否破坏得了还是取决于无产阶级的政治实力和经验。  

毛说要斗私批修,当然是为了反复辟。毛尤其重视官员因为掌握权力和知识份子掌握知识而脱离群众,导致社会上特权阶层的产生的问题。有些人评毛评不到点子上,其实毛最根本的是建立,发展和保卫公有制,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错误或肤浅地解读他。所以毛要对这两个群体加以监督,让他们不要脱离工农群众,防止公有制变质。有“私”,才要监督。不是有没有私的问题,而是要在斗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新中国第一批掌权的人是过去的革命者,功臣,这是历史条件决定的。坐天下的人有一些一般性的自私可能也不能避免,问题在于要基本上做到为人民坐天下,这一点毛时代许多干部还是做到了,这也是保守派群众反对批判老干部的原因。但文革要树立的精神在于人民是主人,有权批评监督人民的勤务员,文革的反对派实际上就是反对这个东西。所以,他们的思想是资产阶级化的。可是,重点不在换人,简单的换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毛当然看到接替久经考验的革命者掌权的将是经历很不相同的一批人,他希望一大批有知识又能与工农相结合的人接班,同时解决好群众监督的问题。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些在他逝世前没有来得及解决好,资产阶级乘机复辟了。有人把社会主义的成败都归于毛个人,这是不对的。关键还是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实力还不够,经验还不足,光有英雄也改变不了历史。  

但无论如何,毛为党和人民树立起来的文革理念是清晰的,就是直接诉诸群众来监督,方法是群众运动和“四大”。走资派以后不搞群众运动和取消四大,导致监督缺位,造成今天这种糟糕的局面。走资派把“政治挂帅”改成“发展是硬道理”,很多群众还以为是什么好事,这也是缺乏政治经验的表现。不过,几千万工人下岗,还压上新三座大山,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让人民得到教训,取得经验,懂得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挂帅。人民走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了,群众监督在斗争中发展起来了,人民的利益才有保障了,并得到稳步发展。  

有人很欣赏美国多党制,三权分立的监督机制,但那些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监督权力的,而公有制是人民所有的,就要依靠群众——走资派不愿意这样做,陷在右翼思维中的人怎么也不能理解这两种不同的逻辑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