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版“OK”
文章探讨中国版‘OK’的起源及其在改革开放后的影响,分析其如何取代传统用语,并反映民族自信问题。
漫谈中国版“OK”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OK”是销声匿迹听不到的,改革开放后,随着国人出入国门的频繁,“OK”也就乘虚而入“偷渡”进来了。
“OK”的由来,在美国历史上并不是名门贵族的习惯用语,而是铁路工人的习惯用语,是从美国铁路扳道工人的惯用语那里演变得来的。当铁路工人当班时,总归要检查一下铁路的健康状况,当一切都正常时,他就会很高兴的大喊一声:“全部正常”;而“全部正常”的英语是:“All correct”,因为“All”的读音接近于“O”;correct读音接近于“K”,于是,就把“All correct”,简称为“OK”。
以上就是“OK”的由来,后来,做任何事,只要你认为满意了、认可了、接受了,都是以“OK”作为结束语。
事实上,“OK”就相当于中文的:“行”;“好的”;“不错”;“对的”;“同意”;“完全正确”等表示同意确认的名词。
这些表示同意确认的名词,在中国已经沿用了数千年,经久不衰,然而,在不到数年的“改革开放”时间,舶来品“OK”却把中国千年来惯用的:“行”;“好的”...等习惯用语,如秋天扫落叶般的被淘汰出局,丢进历史垃圾桶。
为什么某些中国知识分子,总归喜欢用“OK”来为自己的发言助威壮胆,加油鼓劲,有一点像“晚上走墓地吹口哨”一般的是为了“自我壮胆”。
某些中国知识分子对“OK”的“情有独钟”,似乎是“小菜一碟”“猴毛一撮”“不足挂齿”的问题。然而,它却是折射出“民族自信”的大问题。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