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横断科学知识批判

火烧 2010-10-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本文批判横断科学知识的实践方法论局限,强调其应上升至实践存在论层面,明确理论基础与历史生命力,涵盖形式逻辑、新三论老三论等知识体系的生成与局限分析。

横断科学知识批判  

(黄凤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本文以科学学原理为标准,从横断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及其生成角度,对其展开批判。批判的作用在于为各种横断科学知识提供生成基础和逻辑基础(两种基础统一于实践。只是,前者指现实的直接实践,后者指历史累积的间接实践。因此,两者可统称为实践的理论基础),使其从“实践的方法论”层面上升到“实践的存在论”层面,从而使其具有历史的“生命力”。  

本文所指横断科学知识包括号称自己在知识体系中具有“横断”功能和地位的现代新三论老三论、形式逻辑及辩证逻辑。批判将指出其所谓“横断”仅限于“实践的方法论”层面的意义。经过科学学原理批判后,其所谓“横断”将上升到“实践的存在论”层面的意义,各种横断科学知识将明确自己的实践的理论基础,进而明确自身的局限性和张扬历史的“生命力”。  

形式逻辑批判。这里的形式逻辑指涵盖数学知识/统计学知识/概念形式逻辑等在内的所有表面上不以具体存在为反映对象因而号称自己“横断”的知识体系。对形式逻辑的实用主义态度,导致了人们对其停留在“实践的方法论”层面意义的理解,而以形式主义忽略其“实践的存在论”层面的意义。作者作有一“数学原理提纲”,拟以历史间接实践反映生成论为指导思想梳理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史,展示数学知识随历史人类实践反映的不断积累而不断拓展的历程。同样的,统计学知识和概念形式逻辑也是随历史人类实践反映的不断积累而生成的,不同的是,概念形式逻辑是在图形/模型等反映稳定性最强的存在的实践反映基础上,对稳定性相对较弱的存在的实践反映;数学知识是在概念形式逻辑的实践反映的基础上,对稳定性相对更弱的存在的实践反映;统计学知识是在数学知识基础上(当然,既然是基础上,也可以说是前者的真理性已经转化到后者之中,从而使后者的真理性高于前者),对稳定性相对更弱的存在的实践反映。这些知识体系是随历史人类实践反映的不断积累的不同阶段所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知识体系都有自己的“理论域”的。因此,不同的实践的理论基础,决定了知识体系的不同的“理论域”。当任何知识体系回归到这个层面的理解后,就能明确自身的局限性,并以此规划未来。  

现代新三论老三论批判。读者会注意到,现代新三论老三论的核心系统论和存在的三重根原理类似。不错,两者都是在图形/模型等人类潜意识或显意识中反映稳定性最强的存在的实践反映基础上,对稳定性相对较弱的存在的实践反映,并且在概念知识体系及以下知识体系中是真理性或稳定性最强或最抽象的知识。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横断”的。但是同样的是,前者仍然停留在对自身的“实践的方法论”层面意义的理解,因此多应用于应用科学领域,而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由于没有“实践的理论基础”作支撑,难以还原于对存在的反映。比如,将系统论应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就会导致还原论/平衡论等等。而存在的三重根原理则是在历史人类总和的“实践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更容易还原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国家的三重根原理/经济的三重根原理/文化的三重根原理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而形成进而构成科学学原理知识体系的。  

辩证逻辑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学”、“哲学的三重根或哲学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学原理”中已对唯物辩证法有所批判和研究。唯物辩证法声称自己是对最普遍存在的反映,而且这个“最”是一种建立在对无限世界的整体认识上建立的一种具有本体论倾向的极限之“最”,因此也声称是“横断”的。那么,有限的实践何以能反映无限的存在呢?本体假设,不可避免。当然,这又涉及到哲学学了,读者可参考“哲学的三重根或哲学学原理”一文。科学学原理体系中是用定性向论为假说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由于向论不同于唯物辩证法的本体倾向,因而向论假说永远不会在实践中被证伪(当然,也永远不会被证真。仅能在实践的理论上完备。当然这种完备不同于哲学的反实践的理论上的完备)。而矛盾论却在实践中处处碰壁,这是由于任何本体论必然会导致反实践认识论的。或哲学学的理解就是,(国家/阶级或个人)价值观或价值论为哲学的外部联系,反(超国家/国家/阶级或个人)实践认识论为哲学的外内联系,(超国家/国家/阶级或个人)主体性本体论为哲学的内部联系。补充一下,政治哲学的三重根依次是哲学研究(超国家/国家/阶级或个人)主体的政治价值观/反哲学研究主体的政治实践认识论/哲学研究主体的政治制度(主张)本体论。经济哲学和文化哲学,依次类推。  

( 2010年10月31日 )  

请读者依次参考以下博客文章《知识原理》《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经济的三重根(或经济学原理)及当代中国经济分析》;《社会科学学原理》《哲学的三重根或哲学学原理》《社会科学的两重系统风险及其规避》《传统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是某国家主体认识关于社会存在的F()<1的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学原理》;《当代中国权贵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学或社会科学学》;《马克思主义学——当代中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学或社会科学学》;《现代空想共产主义学》;《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性质和过程分析》。另可参考《科学学原理草稿》和《国家社会主义与权贵资本主义草稿》。  

邮箱:[email protected]  

科学学学派博客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