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的宇宙观是实用主义--毛泽东启示录(103)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值得认真研究一下,特别是报告所涉及的问题以及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所造成的影响。大家刚拿到材料,可能没有来得及看完。我也刚开始看。希望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现在全世界都在议论,我们也要议论。总之,它一是揭了盖子,二是捅了漏子。想一想我们如何对待这事,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对苏共二十大有保留意见。《人民日报》发表了两篇社论(指 1956年2月19日 发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和同年 2月28日 发表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第一篇是根据大会开始时赫鲁晓夫的公开报告写的。那时,我们不晓得他会大反斯大林,从大局考虑给予支持。但社论中只谈了和平共处与和平竞赛问题,没有谈和平过渡问题,因为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苏共二十大结束的第二天,中央收到代表团发来的电报,报告赫鲁晓夫大反斯大林,但由于不了解详细内容,不好仓促发表意见。
——所以在第二篇社论中,我们采取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方针,只讲他们的第六个五年计划,笼统地表示支持。
——现在看来,至少可以指出两点:一是揭了盖子,一是捅了漏子。说它揭了盖子,就是讲,这个秘密报告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正确的,它就破除了迷信。说它捅了漏子,就是讲,赫鲁晓夫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
——赫鲁晓夫搞突然袭击,不仅各国党没有思想准备,苏联党也没有思想准备。这么大的事情,这么重要的国际人物,不同各国党商量是不对的。事实也证明,全世界的共产党都出现混乱。
——过去认为赫鲁晓夫这个人不死板,较灵活。1954年,我国国庆五周年,赫鲁晓夫到中国访问,那次接触中感到此人比较灵活。
——那次谈判结果,他给了我们一些东西。如将旅顺口和新疆的几个中苏合营公司还给我们,帮助我们修建兰州、乌鲁木齐到阿拉木图的铁路,给我们贷款五亿卢布,帮助我们兴建15个项目,连同过去斯大林答应的141个项目,共156个项目,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骨干工程。
——不过,现在看来,此人有点实用主义。他上台后需要我们支持,所以把中苏关系搞得好一点,把斯大林的沙文主义的某些做法收敛了一些。
根据吴冷西回忆《十年论战》
——苏共“20大”反斯大林,对我们来讲的确是个突然袭击。但赫鲁晓夫大反斯大林,这样也有好处,打破“紧箍咒”,破除迷信,帮助我们考虑问题。搞社会主义建设不一定完全按照苏联那一套公式,可以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方针、政策。
——苏共“20大”反斯大林已经发生,我们也没有办法。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要做的是从苏联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要一反斯大林就如丧考妣。现在全世界是否要来一个反共高潮,我们也没有办法。人家要反,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我们自己要硬着头皮顶住。
根据吴冷西回忆《十年论战》
——去年这一年,国际上闹了几次大风潮。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大反斯大林,这以后,帝国主义搞了两次反共大风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有两次大的辩论风潮。在这几次风潮中,欧洲美洲有些党受的影响和损失相当大,东方各国的党受的影响和损失比较小。
——苏共"二十大"一来,有些从前拥护斯大林非常积极的人,这时候也反得很积极。我看这些人不讲马克思列宁主义,对问题不作分析,也缺乏革命道德。
——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包括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你从前那么拥护,现在总要讲一点理由,才能转过这个弯来吧!理由一点不讲,忽然转这么一百八十度,好像老子从来就是不拥护斯大林的,其实从前是很拥护的。斯大林问题牵涉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各国党都牵涉到了。
——对苏共"二十大",我们党内绝大多数干部是不满意的,认为整斯大林整得太过了。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正常的反映。
——但是,也有少数人起了波动。每逢台风一来,下雨之前,蚂蚁就要出洞,它们"鼻子"很灵,懂得气象学。苏共"二十大"的台风一刮,中国也有那么一些蚂蚁出洞。
——这是党内的动摇分子,一有机会他们就要动摇。他们听了把斯大林一棍子打死,舒服得很,就摇过去,喊万岁,说赫鲁晓夫一切都对,老子从前就是这个主张。后头帝国主义几棍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几棍子,连赫鲁晓夫的腔调都不得不有所改变,他们又摇过来了。
——大势所趋,不摇过来不行。墙上一蔸草,风吹两边倒。摇过来不是本心,摇过去才是本心。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一月十八日
——绝大多数苏联人,不赞成这样谩骂斯大林。他们越来越怀念斯大林。
——苏共领导人严重地脱离了群众。他们时时刻刻感觉到斯大林的阴魂不散,在威胁着他们,其实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全盘否定斯大林表示非常不满意。
——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至今不敢拿出来同苏联人民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见面,其原因就在于这个报告是一个见不得人的报告,是一个严重脱离群众的报告。
《对二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稿的批语和修改》一九六三年九月
——赫鲁晓夫们很幼稚。他不懂马列主义,易受帝国主义的骗。
——他不懂中国达于极点,又不研究,相信一大堆不正确的情报,信口开河。他如果不改正,几年后他将完全破产(八年之后)。
——他对中国极为恐慌,恐慌之至。
——他怕东欧各党和世界各共产党不相信他们而相信我们。
——他有两大怕:一怕帝国主义,二怕中国的共产主义。
——他的宇宙观是实用主义,这是一种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他缺乏章法,只要有利,随遇而变。
《赫鲁晓夫的日子不好过》一九六四年一月十七日
——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有过不少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但也不是没有缺点,没有片面性,这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地系统地掌握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还要在今后长时间内探索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
——开始我们模仿苏联,因为我们毫无搞社会主义的经验,只好如此,但这也束缚了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实践,又有了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毛主席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一讲話》1964年 4月4日
——列宁、斯大林领导时,外部情况比赫鲁晓夫时代严峻得多,但都顶了。赫鲁晓夫受内外因素互相影响,发生了质变,外因(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政策)通过内因(资产阶级分子的产生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蚀)起作用。
转引自吴冷西《十年论战》(下)第782页
——修正主义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旧社会母胎中的产物。就算没有赫鲁晓夫,难道苏联就不会出修正主义?我看很有可能。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一定社会阶层的反映。
转引自《毛泽东传》下卷,第1338页)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