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价值观被扭曲的代价
——人类生存发展的可持续性深层思考之二
一百多年前,以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为代表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广大国家原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被外来强权所打破,被扭曲。由此引发世界经济社会格局的重大变化。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发生了两个重大事件。一是 1840年6月28日 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是1849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完成了对印度全境的占领,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当时的大中华,幅员辽阔、物产丰富,GDP占世界总量的30%以上,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在生态环境、人文地理近乎原始的状况下,温室气体排放几乎等于零。如果没有受到外界影响,这种状态或许还能延续数百年几千年。但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这个自成体系的泱泱大国之门。一夜之间,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热兵器替代了冷兵器。给这个古老国度带来了兵荒马乱,战火连年,使亿万民众陷入了人间地狱之中。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殖民者的自私、贪婪和灭绝人性。
这是中国的灾难,同时也是世界的灾难,整个人类的灾难。
西方哲人罗素到中国实地考察后说:“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体。”几千年来,中国独尊儒学,倡导中和思想,盛行中庸之道。形成了外圆内方,循规蹈矩,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和重义轻利,小富即安的价值观。对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能简单地贴上好与不好的标签。如果从长远的观点把它放在宇宙星系的历史长河中来看,地球上长期自然形成的国家、部落、种族之间,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文明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循序渐进地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那么,我们现在遇到的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危机,就有可能推迟几千年,上万年。这种情况对我们当代人可能是一个损失,因为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没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没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当代人的当期效益。但对子孙后代来说却是积了阴德的,有益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革命的近200年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先行一步的西方岛国,先是把自己的居住地弄得污秽不堪了,再向外扩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对外侵略,掠夺,实行殖民统治。他们在把掠夺的财富向本国运回,用来修复生态环境,建设花园住宅时,却把污染源向外转移。并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为这些后发国家带来了“文明和自由”,也就是他们认为先进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其代价就是后发国家良好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原有的生存环境被摧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被扭曲。有点像愚昧的农夫,为了向土地索取更丰厚的回报,肆意向外砍伐森林,放火烧荒,开垦草场,结果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他们自己也面临着生存之忧。
三十八年前的1972年,《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作者、英国历史学 家汤恩比 博士,与日本国际创价学会会长、联合国和平奖获得者 池田大作 先生有一个经典的对话:“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更危险的时代了。这种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是人类自己导致的;它远比地震、火山爆发、暴风、洪水、干旱、病毒更为危险。”两位大师预言,人类必将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婪而迷失方向。科技手段将毁掉一切。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信仰的衰落,人类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两位杰出的思想家还有着相似的共识,这就是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有人认为这是英日帝国联手,阴谋棒杀中国,但仍不能排除这是世界级人文学者对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的表面繁荣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