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民生问题市场化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火烧 2011-04-16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指出民生问题市场化是社会不稳定主因,收入差距扩大、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加剧矛盾,批评市场化改革忽视社会责任,导致民众负担加重,引发社会不安。

改革30多年,中国经济挖到了第一桶金,GDP总和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当然极大地满足了好大喜功者的虚荣心,明智务实的中国人却高兴不起来。借用总理的话讲,对于十三亿人民而言,把GDP的庞大数字往每一个人身上一平均,天大的事也变成了小事。许多人非但不能认清这一点,反而是每当回顾起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一提到可歌可颂的巨大成就则言必称后三十年老邓,而对落后和不尽人意之处则言必称前三十年老毛。这是极为轻率和不负责任的傲慢与偏见!  

我们就看现在吧,沿海和内陆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城镇居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一些由经济畸增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日益凸显,甚至已经出现贫富、强弱阶层矛盾激化的迹象。住房、医疗、教育、最低生活和养老保障等在毛时代引以为傲的优越性国民福利,如今都一古脑儿地抛给了特权、垄断意味十足的所谓市场。民生问题历来就是关乎社会责任的政治问题,但把政治问题顷刻变成市场问题,该找市长的事要去找市场,因为市长自己也变成了“生意”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具特色的现象了。  

跟随红色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两代人,因分配不公还来不及发“财”就被赶进了“市场”。想住房的时候靠买了,想读书的时候交不起学费了,想看病的时候被医疗费惊呆了。尤其是房子的价格已经比读书医疗更为离谱,成为国家经济命脉中牵一发痛全身的火药雷区。有关房子文章太多,此文不多纠结。我只想表明一个事实,以上提到的民生项目,即使是在准资本主义国家也已经不算问题,至少是不需担心民众走上街头的问题。而在我们这里却已经成为社会不安定的最直接因素!  

中国已经步入为数不多的“金砖”国家行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然而,只要我们弄清楚了今天的市容繁华是在毛时代工业体系基础上将能源过度集中和无限透支的结果,是牺牲了亿万人生计福利而成就的国富民贫、少富多贫的事实,是用甩民生包袱的办法来使国库丰盈,在贪、黑、假、盗、骗盛行于世的恶劣生活背景下,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脸面和底气去讥笑毛时代的“左”倾与“落后”?  

看看官方公布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的数据统计,1978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6,但到了2010年,这一数据成倍攀升至4.2。由此看来,劳动所得已经不能解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医的问题。而让居民去找市场,这无异于是从感情上、责任上对民众的彻底遗弃。毕竟,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去钻营投机买卖,而只能靠自己的手艺技能谋生,面对少数人把控的民生资源市场,在天价面前,民生只能长叹垂泪!  

十七届五中全会在研究国家“十二”五规划时,重点提到了“包容性增长”原则,旨在淡化GDP增速指标在地方ZF考核体系中的地位。这对于民生的复苏来说有如天赐福音。然而,一个房价的宏观调控,由国务院三令五申,执行起来尚且如同儿戏,ZF又拿什么来保证社会的安宁,拿什么来取信于民?过去三十年发展,为了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效益,国家付出了资源性开发过度和收入分配严重不公的不明智代价!  

假如今后各级党Z干部的任用真的会从过去的偏重效益优先的政绩利益型过渡到以公平正义、民生为重的文人治国型,那将标志着制度性改革真正步入到健康的轨道上来。尽管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百般阻挠,但我们始终相信天地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宇宙法则,谁也无从改变执政党与民众舟与水的关系,载舟覆舟,协调平衡,终归是众心所向,大势所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