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馄饨汤圆一锅煮--也谈左派分裂问题

火烧 2011-04-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左派分裂问题展开,以馄饨汤圆一锅煮比喻政治斗争,强调思想路线斗争的重要性,探讨毛泽东思想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馄饨汤圆一锅煮  

   

------也谈左派分裂问题  

   

作者:剑行天下  

   

馄饨是一个味道,汤圆是一个味道,馄饨以咸香为主,汤圆以甜香为主,混在一起,五味杂陈,不好吃,不好吃也得吃,政治斗争不是请客吃饭,满席奢华,口感上乘,而是要学会吃那种馄饨汤圆一锅煮的东西,以调理肠胃,滋养气机,而后能神清气爽、生龙活虎。  

   

不能在书斋里推演社会变革和政局演化  

   

笔者大体拥护张宏良先生“救党保国”的政治主张,只是在策略层面、局面认知层面等问题似乎可以进一步探讨。  

在我看来,宇太先生的主要观点,就是彻头彻尾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观点。从宇太先生的雄文“炮打司令部”,可以看出,他自诩为毛泽东第二,但只能算做是一个书斋里的书生,血气方刚,文字华美,引经据典,才华横溢,全然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完全是在书斋里推演社会变革和政局演化。笔者并不认为他真正理解了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文如其人,我要奉劝那些企图说服宇太先生的人们,你们说服不了他,只能和着馄饨汤圆一锅煮了吃,一锅煮,才能维护大局,一锅煮,才能使自己在风雨中成长,一锅煮,才能有思维激荡而不失偏颇。  

   

思想斗争是常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伴随着各种路线斗争,思想路线斗争、政治路线斗争、军事路线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大到党的总路线,小到一场具体的战役策划。林彪同志在长征时不是埋怨毛泽东走弓字吗,辽沈战役时还拒绝过中央攻打锦州的命令,解放以后,和刘的右倾路线的斗争,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终结。但是,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汤圆和馄饨总是放在一个锅里,这不能仅仅解释为他胃口好,也许有更为复杂的原因。  

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一个团体,一个党派,只能听到一个声音,那他还有生机和活力吗?万马齐喑,必然是失败的前兆,万马齐鸣,才是兴盛发达的像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宇太先生做了一件好事。他激发我们更多地思考一些问题。也活跃了气氛。  

   

“穿着西服的宋江”是赞许  

   

宇太先生称张宏良先生为“穿着西服的宋江”,这 也不是什么侮辱之言,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赞许。如果我们把宇太先生定位为左,在他眼里张宏良先生不就是右派吗,不就是宋江吗?苏东坡有个和禅师论道的故事,他对禅师说:“大师,你知道此刻你在我眼中像什么吗?在我眼中,你就是一堆牛粪”,禅师回应说:“在我眼中,你是一朵鲜花。”苏东坡回家和苏小妹说起此事。苏小妹说:佛家有云,心中有即眼中有,你看他是牛粪,是因为你心有牛粪,他看你是鲜花,则是因为他心如鲜花啊。”  

宇太先生自称是“戴着墨镜的阿Q”,反倒真的有点像。阿Q虽然高喊革命,但不知道革命为何物,只知道革命后可以和赵太爷平起平坐,可以使唤小D,可以和吴妈困觉,可以想邹七嫂的女儿……,但这不完整,他更有点像“戴墨镜的孔乙己”,知道茴字到底有几种写法。算啦,不说了,说多了得罪人,不利于团结。  

   

在真理面前左和右都是错误的  

   

我不喜欢左派这个称呼,他给人思想偏狭的感觉,两害相权取其轻,我宁愿称为“毛派”,更希望称为“人民派”,“革命派”或者其他的什么派。因为,“左”或“右”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在真理面前或左或右都是错误的。大家对毛泽东都比较熟悉,博古李德时期,毛泽东就是一个大右派,王明时期,毛泽东也是个大右派,建国后,毛泽东相对于刘,就是大左派。那么,毛泽东到底是左派还是右派?他什么派也不是,他总是站在接近真理的中点上,不偏不倚,把握着事物的本质,寂然不动,中庸而行。说他是左派的人,一般自己是极右分子,说他是右派的人,一般自己是极左分子。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曾经说:“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际。动其心者,当在大本大源”,他接着又说:“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如何寻求真理,毛泽东以最直白的声音告诉全党:“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他不是左的,也不是右的,而是和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执中而行的。谁背离了这一点,谁就不要扯什么“毛泽东第二“的蛋。  

   

让群众变成可以依靠的力量  

   

宇太先生还说发动群众起来革命,真有些像开玩笑!  

在所谓左派阵营中(姑且这么称呼),普遍流行一个偏向,过度研究毛泽东的文革思想,对毛泽东早期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研究不够。这样,就不能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面对左派目前的境况,笔者认为,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局面更为类似,因此需要从毛泽东早期的思想中吸取营养,使自己从弱变强,显得尤其重要。而文革时期,毛泽东有着绝对的权威,基本能够控制大局,和目前左派面临的局面完全不同。  

如何依靠群众的问题,在毛泽东早期的文稿、谈话中,有许多切实可行的做法,来发动群众,继而依靠群众,那时难点是发动群众。而在文革时期,发动群众不是难点,依靠群众则是需要战胜的思想难点,因为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已经在逐步形成。我们必须看到,目前群众并不是一只可以依靠的力量,群众还没有发动起来。当群众没有被发动时,就是一盘散沙,就不是一只可以依靠的强大力量。因此如何发动群众,成了今天左派必须面对的问题。不要认为网络上具有偏左思想的群众,是可以依靠的强大力量。那些在此发议论的作者,很多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晚上梦游般一番宏论,明早还得面对现实,上赡长辈,下哺婴幼,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沉重的背囊,一丝也不敢懈怠。甚至还有意无意地向精英集团靠拢,一旦靠上去,就会华丽地转身。  

再者,卖国贪腐势力并不怕有人在网上吵吵闹闹,也不怕个别人告状上访,他们视之如粪土。你话太多,他就跨省和谐你;你要上告,他就让安元鼎囚禁你;你在政府门前静坐,他就趁着夜黑派军警抓捕你;你要游行,他就说你违法,名正言顺拦阻你。你只能“朝看日东升,暮看日西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老去。  

因此,发动群众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关键是拿什么来武装群众,毛主席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武装”,“枪杆子”不是指实际的机枪大炮等武器,而是要给他们相应的具有力量的东西。没有武装起来的群众,是待宰的羔羊,同样也不是可以依靠的力量。  

文革时期,毛泽东给群众的分发的“武器”是什么?是“造反有理!”,天下官僚最怕的就是这个东西。所以改开以后,他们最迫不及待的就是否定掉毛泽东的这个东西,继而顺手把“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四大自由一块儿给灭了。时至今日,谁还会发给群众这个“武器”?没有人会发了!再没有人会发了!!所以说,过度研究毛泽东的文革思想,意义并不大,毛泽东的权威已随着他的年代远去了。那么群众力量的前途在哪里?我们每个人都要深思。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不管宇太先生出于什么目地,弄个“炮打司令部”,但是,他学习毛泽东、崇拜毛泽东、思想左倾,大体上也是实情。看人要看主流。因此,大家也不要太在意他一时的言行,本着真诚友善的原则,进一步团结他、尊重他,帮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而不要把他排斥在外,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臭毛病太多,他们大多心胸狭隘、性格偏激,清高自负,脾气倔强,缺乏整体观,意志不坚定,情绪还常常激动,思想易走极端还善变。大家要理解。知识和胸怀、眼界、胆略常常成反比。所以中国的大知识分子,最多为相,永远成不了帝王。  

《炮打司令部》是毛主席的一张大字报,他可是在胸有成竹,大局在握,审时度势后所发出的带有明确政治意图的大字报,不是在书房里头脑一发热即兴而为的东西,有着深思熟虑的政治谋略。而宇太先生的《炮打司令部》,又在制造什么效果呢?使得本就微弱的左派势力受到重创,差点乱了阵脚!这不是在搞乱自己的队伍吗?不要以为和毛主席的大字报取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名字,就等同于一样的功效,一样的远见卓识,画虎成猫最为寻常了。对张宏良同志有意见,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坐下来沟通嘛,何必这样凭一时书生意气,头脑发热,让亲者痛,仇者快呢?因此,对宇太先生该批评的要批评,该肯定的要肯定。一切都从团结出发,从维护整体利益出发。馄饨汤圆一起煮了吃,应该当成是一种历练!  

有人认为,宇太先生刻意分裂左派阵营、有成为左派“带路党”的嫌疑,建议大家对这件事不要再去过多猜度什么了。能分裂,说明左派阵营出问题了,出问题就要着手去解决,而不要疑神疑鬼,在消磨迟滞中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原本左派的势力就很虚弱,经不起任何折腾,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毛主席曾经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但这句话背后,还隐藏着一句话:敌人和朋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间、情况、形势的不同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果我们只记得前面一句,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1935年毛主席团结了像蔡廷锴这样的红军死敌来反蒋抗日,西安事变以后,和不共戴天的对手蒋介石结成抗战联盟,1972年还把集国恨家仇为一体的美国人招进了自己的书房。  

回过头来,再看宇太先生的问题,是不是就简单多了吗?  

                                             (全文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