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光明日报》文章赏析——苏联亡于修正主义而非“斯大林模式”的“体制”的另类解读

火烧 2011-04-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苏联亡党解体原因,认为修正主义而非斯大林模式是根本因素,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与改革方向对制度的冲击,强调马列主义立场。

   

对“《光明日报》文章赏析——苏联亡于修正主义而非‘斯大林模式’的‘体制’”的另类解读  

   

读了马门列夫老师“《光明日报》文章赏析——苏联亡于修正主义而非‘斯大林模式’的‘体制’”感觉有不同的想法,现写出来以期得到指正。  

1, 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所谓的“斯大林模式”吗?  

 “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所谓的“斯大林模式”,而在于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最终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老师说:“修正主义右派一直攻击所谓‘斯大林模式’,把苏联解体归罪于‘斯大林模式’,甚至把中国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也攻击为‘斯大林模式’。文章断然驳斥了这一攻击,明确指出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所谓的‘斯大林模式’!不在社会主义制度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不等于“斯大林模式”,当论敌(这里的论敌不都是“修正主义右派”)在批评“斯大林模式”时,你说是批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偷换概念。苏联等原社会主义国家出修正主义为什么成了普遍现象?难道仅仅是诸如“国外帝国主义”的存在,“国内小生产”的存在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等等…这些外部因素?“斯大林模式”中难道没有使掌权的党变为修正主义党的内因?换句话说,“斯大林模式”中难道没有严重的非社会主义制度成分?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都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客观诉求?  

《光明日报》文章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其建立初期,主要是在上世纪30—40年代,总体上是符合当时苏联的国内外形势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客观诉求。”  

马老师是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客观诉求”,在这里省掉了“在一定程度上”。我这就要补充一句了,因为不能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否定了巴黎公社对官僚体制的革命也是客观诉求的“创新”。  

3,为什么“修正主义将改革的方向逐渐引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  

《光明日报》文章说,“苏共领导集团没有及时和正确地进行改革,反而将改革的方向逐渐引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从而最终导致了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  

马老师说:“社会主义不完善之处可以改进,问题是修正主义借口‘改革’,将改革的方向逐渐引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  

正因为制度中存在“不完善之处”(不过,说是“不完善”也太过“轻描淡写”了)才给了修正主义者以借口,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给否定了,把“不完善”的地方给“发扬光大”了。  

4,马老师说,“根本原因是从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的修正主义路线”,但这条修正主义路线是怎样形成的呢?  

马老师说,“这条路线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党内的反映”。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在党内得到反映的呢?“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魂”,它要“附体”,这个“体”就是“官”体!如果这个“体”非常健康,这个“魂”是附不上的。像感冒病毒广泛存在,但对一个有较好免疫力的人来说是不会感冒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马老师又说,“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斗争,因此,仅仅在党内开展不行,只能发动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发动广泛的阶级斗争,而且一次文化革命还不行,还需要多次,不仅如此,一旦修正主义篡权,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丧失后,还需要进行二次社会主义革命,那就不单纯是文化革命了。”我也同感。不过,党内党外的斗争如何结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完全照搬过去的“阶级斗争”形式。  

5,苏共垮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修正主义政党的垮台,这一历史教训必须更深入地进行探讨。  

《光明日报》文章说,“苏共垮台,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和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苏共垮台,而是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苏共垮台,或者说是已经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性质,亦即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的垮台。”  

马老师说“共产党变修后,脱离人民,反对人民,必然垮台,但这不是真正共产党的垮台,不是马列毛主义垮台,不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垮台,而必然是毛主义共产党与修正主义路线彻底决裂后的重建!必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重建,如果不能重建,就必然滑向彻底的资本主义,这不过是延长毛主义共产党和无产阶级专政重建的过程。”  

是的!共产党变修后,脱离人民,反对人民,必然垮台,毛主义共产党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重建。但重建后的毛主义共产党和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吸取苏共变修的沉痛教训。而这个教训不是停留在《光明日报》文章说的:“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最终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句话上,因为这等于没有说。“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最终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苏共变修”是一个意思,是同义反复。  

6,修正主义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  

《光明日报》文章说,“苏共党内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苏共的蜕化变质,是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的。一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并且是一部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史。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如果说在其形成之初只是一个贪污腐败、追求享乐和安于现状、不思改革的群体,那么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了自己的私利,背叛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目标的社会阶层,从而成为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物质力量和原动力。”  

马老师说,“修正主义的经济根源是不得不存在的市场和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法权,既然存在资产阶级法权,就必然存在执行资产阶级法权的机关,这个机关就是列宁说的‘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的国家’,这个‘国家祸害’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正是培养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的土壤!”  

这个“国家祸害”什么时候才能没有呢?照你所说这个“国家祸害”的土壤培养了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如果“进行二次社会主义革命”把修正主义赶下了台,这个“国家祸害”的土壤又会第二次培养出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然后再“进行第三次社会主义革命”,…这不就还是没有跳出“历史周期率”吗?其实,马老师回避的问题就是这个“国家祸害” 怎样才能消除?在社会主义制度设计上究竟什么地方应该完善?你只管批评项观其封建的“半社会主义”论,而没有从不同意见中吸收合理的成分。  

马老师又说,“因此,修正主义的阶级根源就是资产阶级,就是党内资产阶级,而且必然是卖国主义的买办资产阶级!而不是如项观其所说的封建官僚阶级”。  

这里你又回避了一个词:“官僚阶级”,为什么要回避呢?社会主义国家非“官”莫属?所以不便说“官”的不是了?要不是马老师跳不出精英治国的传统思维吧?难道就不能在资产阶级前面加个定语?“封建官僚阶级”一说难于接受,“官僚阶级”一词也难于接受?巴黎公社的历史贡献之一,就在于“官”字的重写!苏共的失败主要就是没有重视巴黎公社重写的这个“官”字的意义。  

7,为什么“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变动却至为关键”?  

《光明日报》文章说,“执政党的领导人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问题上所起的十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关键的作用。”  

马老师也承认“资本主义一般不会因为国家领导人的变动而改变国家的阶级性质,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变动却至为关键!”为什么呢?马老师回避了。  

马老师说,“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是什么‘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修正主义就是借口‘从制度上解决问题’而复辟资产阶级法治国家的。只能从路线斗争上解决问题,只能从无产阶级问革命上解决问题,只能从对修正主义路线的持续批判上解决问题,真正把在群众斗争的风雨中经受过考验的马列毛主义者到各级领导岗位上。”  

解决这个问题既然“只能从路线斗争上解决问题,只能从无产阶级革命上解决问题,只能从对修正主义路线的持续批判上解决问题”那么,如何保证路线斗争的胜利?不要制度保证,用什么保证?以前不也是进行了路线斗争,不也是对修正主义路线进行过持续批判吗?  

马老师又说,“显然选拔领导人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选举问题,而是一场阶级斗争问题,而且是两个阶级斗争的关键问题!这一斗争肯定会有曲折,会有反复,曲折和反复会教育人民,使人民成熟起来,人民成熟的过程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成熟过程。”  

“选拔”谁来选拔?是不是制度问题?  

“使人民成熟起来,人民成熟的过程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成熟过程”。 “人民成熟的过程”就是阶级觉悟提高的过程,“无产阶级专政的成熟过程”恰恰是制度成熟的过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