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思考
273 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思考
(2009-10-09)
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教训就是:追求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当然很需要,关键还是如何确保人民群众对利益的绝对控制掌握。
革命年代就是如此,让人民群众掌握自己的生存命运是最好最有力的思想动员。
重求论述财政权的绝对重要性也是如此。
这是一个最根本的思路,社会主义建设最主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一切利益让人民绝对控制掌握。这比一切思想都管用,都最根本。
马克思主义者是辩证唯物主义者,承认思想精神意志,但不能是唯心去决定行动,这是一定要牢牢记住的。
社会围绕利益制度的活动是最根本的体现是谁当家做主,也是唯一标志。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经验。中国的制度好不好行不行,现在全世界都十分清楚,社会主义尽管不完善也比资本主义好。列宁曾经有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的思路设想,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宏观调控思想。
今天看来,新经济政策本来可以进行具体的调整,不能完全的废除。结果是损害了农业,耽误了轻工业,其实对重工业是有负面影响的。
在货币没有消失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是不能人为取消的,可以宏观调控和干预。
社会主义的工业、新兴产业能够生机勃勃,充满生机活力,是社会主义能不能建立巩固的关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需要工业、轻工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农业人口转移升级是农业的根本方向。社会主义是把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转变为新产业的工人阶级。以往没有清楚的意识这一点,也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难以进行。
轻工业的发展,不会对重工业的发展带来障碍,苏联模式没有通过轻工业积累资金,反而压制轻工业的发展,这是形而上学的认识。这其实是急于求成的狭隘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大教训,结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不够,农业农民积极性不高,全社会的消费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资金积累受到影响,其实是阻碍了重工业的发展,而且不是健康发展。
这里需要认识魏永康妈妈的思维方式,这是典型的无知又不谨慎稳妥的思维方式。她不承认一切学习的、生活的、{生产的}、社会的需要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学生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她把高分看做一切,把任何东西都看做与高分对立不共戴天的东西,坚决停止,结果是魏永康得到高分了,魏永康也废了。
魏永康妈妈孤立静止机械的看待高分,斯大林模式孤立静止机械的看待重工业和人民生活。
把轻工业看做与重工业势不两立、不共戴天、根本对立的,而不是当做必须的相辅相成,这是思维的严重无知,是农业社会狭隘的思维遗留,也是既得利益阶级社会价值观急功近利愚昧野蛮的毒害。这是共产主义者必须牢记的经验教训。
世事如棋局局新,新局面新生事物新问题要深入实际实践,稳妥的以群众实际可能的实践为依据。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是十分科学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比如魏永康越高分,魏永康就越失败。这就是辩证法。苏联的重工业越发展,苏联模式就越失败,这是一个对社会思考的重要启示。
斯大林当年为什么无法收购粮食,反而更加控制农民搞集体化。因为,粮食收购价格太低,农民不愿意售粮。
斯大林模式极端片面的堵塞市场和轻工业的积累资金,通过剥夺农民利益财富搞工业化,这是十分错误的。
斯大林不学习列宁从实际出发进行人民利益的调整,反而主观急于求成形而上的搞公有制,结果无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经济都存在许多弊端,导致蜕变。
走集体道路是正确的,第一村与小岗村相比就是证明。只是开始操之过急,没有让群众有实践接受的过程。没有建立符合群众积极性的氛围与制度,行政命令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民主建设的缺失,靠的是行政,结果出现了对行政对干部无形中的依靠依赖。不搞群众的主人翁控制权,没有群众监督机制,出现了干部利用权力多拿多占,多拿工分,为自己的亲属谋私利。当时虽然不严重,不过还是造成群众积极性的不高。
土地公有,大型工程需要集体劳动,集体安排。农业生产完全集体化则需要过程,而不是急于求成的集体劳动形式。
工厂也出现了官僚权利有形无形的膨胀。民主就是人民绝对控制掌握一切利益,离开这一点是不行的。
政治制度是代表政权性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往斯大林模式,主观上名义上是人民的,实际是官僚控制一切,最终结果已经清清楚楚了。
斗争是需要的,斗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制度,否则就是错误的。只有伯恩斯坦才胡说八道运动就是一切目的微不足道。建立建设什么制度,制度的科学性,是不是能够科学操作,是不是能够确保人民利益人民主人翁人民成为统治阶级是最根本最关键的。
困难时期的群众,今天还是理解毛主席,赞扬毛主席的,人民群众的评价是公平公正的。
社会主义阵营的农业生产积极性的不高有普遍性。拿小岗村的出现为例,当然有私有制阶级社会余毒的严重影响,也有社会主义建设失误的原因,一方面管理还是沿用既得利益阶级社会的政治理念,实际上是官管,而不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农业只有社会化大生产才能实现完全的集体化,所以开始时期,不能无视生产资料的落后状况,不能无视私有制阶级社会思想残余还存在的实际,不能形而上的急于求成用集体劳动的办法当成集体化公有制,脱离实际。比如革命成功初期,可以先进行土地公有制,农业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完全可以进行集体化管理集体化建设,这些完全可以实行公有制,可以组织农民进行集体建设。农业生产根据生产资料实际先进行家庭生产。只有循序渐进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出现后勤、操作、加工、物流、分配的社会化生产,才能依靠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理念的管理完成公有制。社会主义的公有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才能完善的过程,只要政权在劳动人民的手里,通过建设的过程逐步达到完善的公有制,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生机活力就会无限。
真正的反思反省,才是真正的做好事做正确的事
现在有的妖魔化污蔑化主席和社会主义,有的则极力美轮美奂,好像社会主义一定要斯大林主席这么搞,就是没有真正的看看马克思主义真谛。
看黎阳老师描述的文革,重求觉得,即使有破坏者存在,但是不能说文革的做法就是正确的,打击敌人保存自己,成了让敌人打击了,把群众打的晕头转向,当然可以说这是有奋斗就有牺牲,但这是应该的合理的牺牲吗?
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发展生产搞活经济,而是压抑人的生活。在战争时期还让大家伙自觉自愿,在和平建设时期是适得其反的。因为许多人有生活苦衷需要钱,即使是追求进步名誉,最终内心也会反感的,因为这和人的正常生活背道而驰。
一位1950年出生的农民,说他到了三十岁兜里经常没有一分钱,而有的人竟然还欠生产队的钱。不能再让人们认为这是正统真正的社会主义了。
马克思夫人得到母亲的遗产,把送当铺的窗帘赎回,很高兴的给友人写信。革命导师可没有发明背离生活的思想。
农业时期的人们和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是不是不同了?如果再形而上的把农业社会环境形成的朴实当成无产阶级需要的阶级感情是不行的。
在和平正常时期这样做,能让人向往的吗?与马列社实质是背离的。而粗放经营却一开始就存在。
这是农业社会的生活习惯,是对发展变化带来人的道德问题所持的担心。想通过物质财富简单化,让人没有物质基础使欲望膨胀,达到道德稳定的目的。而不是通过物质精神文明的进步,不是通过废除既得利益制度来实现人的思想意识的健康。即使如何严密强制,但是必然会有松动的时候,那么就如同打开潘多拉盒子,人的道德动摇和逆反心理就会爆发。这样的方式方法背离人的正常生活,也不能解决既得利益阶级社会中人的缺点,全面的看是适得其反的。
与虚荣不良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是一回事。新型社会是超越资本社会的,是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社会,是健康整洁,同时也是崭新的,必然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因为这是新型社会的实质决定了的。
斯大林模式到头来,出现了适得其反的重大失误,确实不得不认真思考了。只有把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实现未来的胜利,那么人民和党付出的代价才没有白费。
请读者们思考,为什么马克思列宁的话听不进去,可是传统的农业时代的空想幻想,农业时代阶级社会的思想思维、政治意识却大行其道,结果蜕变背叛必然出现,而人民群众无能为力。这究竟有什么历史的人文的社会的传统惯性的东西在危害人间?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警惕什么?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斯大林模式有许多潜意识的农业阶级社会思维。怕人民群众生活丰富多彩了,就会变坏了,因此贫困不但不是罪过,反而正中下怀。建立简单化生存,让人道德乌托邦。不能追求方方面面的知识,怕思想复杂就会不纯洁。其实事实上完全相反。
列宁指出: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无知贫困是最大的罪恶发源地。马克思就指出这是私有制阶级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存在的根本原因。同样,资本主义不可能让人民生活安康,美国西方就是这样。因为群众都生活好了,它们的经济锁链就不管用了。
一切左倾右倾都是必然失败的,左右都干扰人民认识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只有实事求是从实践实际出发,才能坚持马列主义原则原理。
搞所谓的社会民主主义是一定要失败的,斯大林模式和斯大林的是非成败可以吸取教训,但不能打倒丑化,更不能无视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取得的丰功伟绩。斯大林的功绩是不容置疑的,俄罗斯已经正视这一点了。
十月革命不容置疑,列宁主义不是斯大林模式
如果斯大林开始就按照列宁的科学路线方针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那么社会主义会比邓的改革开放建设的更快更好,更能有优越性。如果如此建设六十年会是什么样子?苏联是从1921年开始建设的,中国从1951开始算起,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会无以伦比。
现在的中国人民,养着贪官污吏,承受腐败官僚主义和社会问题的极大浪费等等,还要养着美国,养着国际资本的盘剥。如此都能取得发展,如果按照列宁的路线,社会主义真的不敢想象了。
毛主席的功绩是需要宣传的,但是今天要搞社会主义必须是名副其实的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不能继续过去的失误了。
把农业时代的愚昧空想当成社会主义,这是个严重的教训,请一定认识这个让人民受到既得利益的阶级社会复辟的痛苦失误。如果继续这样的失误,如果不能彻底的肃清农业空想对革命内部的危害是不行的,人民是不会答应的。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是这么说的:
第十五个问题:你们打算一下子就用财产公有来代替今天的社会制度吗?
答:我们不想这样做。群众的发展是不能命令的。它受到群众生活条件的发展的制约,因而是逐步前进的。
第十六个问题:你们认为,用什么方法才能实现从目前状况到财产公有的过渡呢?
答:实行财产公有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通过民主的国家制度达到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
第十七个问题:一旦你们实现了民主制,你们的第一个措施是什么?
答:保障无产阶级的生活。
毛主席1944年的10月30日的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文说:
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欲速则不达”⑵,这不是说不要速,而是说不要犯盲动主义,盲动主义是必然要失败的。在一切工作中都是如此;在改造群众思想的文化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如此。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重求——原来的社会主义阵营都没有很好的这么做,而是做了一些适得其反的事情。经济上急于求成形而上的看待公有制,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似是而非,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重视不足。
有的网友问重求,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我让其想想再仔细看一看,重求就是完全按照马列主义的实质阐述的,按照毛泽东思想实质进行的研讨。
如果是靠名义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那么就是形而上学,就是今天社会主义事业徘徊不前的原因。
重求的社会主义和发动人民群众认可认识社会主义,不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质和毛主席的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吗?
没有人民当家作主就没有真正的财产公有。搞社会主义建设只有政治制度先行一步,首先彻底颠覆过去的既得利益阶级社会制度和政治理念,政治上保证人民必须当家作主,掌握社会物质财富控制分配权,让政府从管理角色转换到服务角色。
社会制度先行,任何社会变革都是如此。资本主义就是制度建立以后,经过发展才出现了工业革命。
让政府从管理角色转换到服务角色,十分重要。政府必须是人民权力机构控制的,干活跑腿的公仆。不能实行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政府与议会平起平坐,不能司法与议会平起平坐,必须是人民自下而上的控制和公决。
请仔细看一看,重求就是完全按照马列主义的实质进行的思考,按照毛泽东思想实质进行的。如果是用名义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那么就是形而上学,就是社会主义今天徘徊不前的原因。
如果没有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必然无法遏制既得利益把财富转移到美国西方发达国家。而经济又被美国西方资本操纵出卖国家人民利益,让本国人民成为美国西方资本压榨的对象,成为转移环境资源危机的对象,当然无法发展并且陷入恶性循环。
社会主义阵营失败一方面是急于求成的废止市场经济货币金融,片面的强调公有制,而这个公有制又没有科学的制度让工人阶级牢牢掌握所有。关键还是这个模式的政治制度是十分不足十分有缺陷的,人民没有掌握根本的经济权,政治权被官僚毫无制约的控制。这使得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无法发挥,反而造成官有制。结果使社会主义失败了。
请参考 641 学习列宁主义认识斯大林模式误区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