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无锡新华书店打人事件与叫好的左派网友商権
先亮观点:
1、阎崇年老师被打事件,我支持阎老师。我认为阎老有优良的史学家风范,有学术良心;阎老有自己的学术观点,并没有刻意美化清朝统治者或统治历史,而是被人丑化诬陷;阎老作为老者应当被尊重,作为学者能赢得本人的尊敬。
2、我鄙视自称“先礼后兵”的大汉之风和他们那帮子人。
3、我对网上偏左舆论一片喊打之声感到痛心疾首。
配不配对这个事发表观点,说的话有没有人愿意听,与我该不该站出来为阎老辩护是两回事。见义不为,无勇也!人微言轻,自然在意料之中。
我一直相信左派才是国家民族人民的希望。这次阎老挨打事件,黎阳等人的“明星效应”已经显现,网络中的左派舆论一边倒地拥护打人者,不分是非地批判阎老。然而在我看来,这些人的言论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用错了刀,终归会砍伤自己手指的。不劝上几句,同样对不起内心对左派的认同感。礼无往教,结果也可想而知。
一、警惕网络中人为制造满汉对立的言论!
中国这样的大国,民族政策如何至关重要,不必赘述了。大汉族主义要不得,狭隘民族主义也要不得,最好每个民族的人民都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里亲如一家,获得主体性与认同感。
然而围绕满汉关系,网络中一直有两种很危险的思维在暗流涌动。一种是满独,知道的不少;另一种是仇满的大汉族主义,知道的人不多。仇满言论发展到何种地步了?四年前有个本科生面对面跟我说,汉族要崛起就要杀光满族人;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任何一个国家民族要崛起,都要靠屠杀别的民族来创造兴奋点,而满族就是最好的目标云云。
从中国满汉不分的现状来看,满独、仇满的言论都可以权当放屁,但不得不防。他们在网络中也有专门的阵地、聊天群组、网站。稍微费点心思,应该很容易搜索到。满独、仇满就在你我身边滋长,不得不防。
阎崇年毕竟是公众人物,他的历史观有据可查,容议。
打人的“大汉之风”和他背后的汉网,名气不大。一贯犯浑的“主流”舆论把他们当作“草根”的代表。这帮人是草根还是狭隘民族主义?有没有“大汉族主义”、有没有仇满?有没有仇恨共产主义、反对毛主席、崇拜国民党?我看得打上大大的问号。
“大汉之风”打阎崇年,是“草根”与“学术精英”的对抗,还是“仇满的大汉族主义”和“著名清史研究专家”的对抗,我看得打上大大的问号。
反正互联网有搜索引擎在,搜一搜,花不了多少时间就足以得出自己的观点。懒得争论,免得草民我撞了“皇汉”高手们的逆鳞,又没有荷枪实弹的警察保护,挨几耳光都算是轻的。
二、阎崇年有没有可能被诬陷?
网上流行的《阎崇年语录》,查无实据。网上流行的厉以宁、张维迎、茅于轼等人的“语录”也没注明出处。好在这些人活跃、说话多,读读他们的文章,窥一管而见全豹。
阎老的文章、节目也很多,和《语录》里的满遗气息根本不是一回事嘛。《阎崇年的“语录”和书中原话》对比得很详细([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22/200810/53829.html )。
《阎崇年语录》里的话是否都是他本人所说?如果有那么几句和阎本人无关,是谁把它们加塞进《语录》里去的?为什么要把和阎没说过的话编成《阎崇年语录》在网络上流传?
对不起,我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差点就让“炒作”二字脱口而出了。我小人!我的错!
三、谈谈汉网“好汉”们的“先礼后兵”
之一
有人(“东门”)撰文说打人者“好汉大汉之风”是先礼后兵([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22/200810/53794.html ),重点在“先礼”。引出结论“对这样一个(阎崇年)拒绝交流而不断放毒的人,除了打他几巴掌还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吗”?
缩写一下此人的逻辑,“先礼”完了,就获得“后兵”的许可证啦?
啊,那啥,我怎么记起来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甲午战争、抗日战争,那些狗日的侵略者都玩过“先礼后兵”这套呢?
“先礼”完了,就获得“后兵”的许可证啦?胡说八道嘛!
当“先兵”也合理、“后兵”也可行时,这时不先兵而先礼,是忍让的美德,政治上的以退为进。侵略战争,先兵后兵都不行;自卫战争先兵后兵都可以。朝鲜战争,中印之战,我国先礼后兵,政治上赢得主动。
先兵后兵都是当事人自己的事,劝是劝不住的。当年甲午战争“调停”的国家一大堆,劝是劝不住的。汉网的“好汉”对一个74岁的高龄学者大打出手——如果他不该“兵”,那么先礼后礼都是在犯罪。他硬要“兵”,甭管他先礼后礼,劝反正是劝不住的。左右都是打,还狡辩个先礼后礼干啥?
之二
话说无论是“先礼”,还是“后兵”,才疏学浅的本人都看不出汉网的“大汉之风”在哪里,必须要推导一下。
署名“东门”的文章《先礼后兵——阎崇年掌掴事件真相》,里面大谈“汉网好汉”们在阎崇年的讲座上挤兑主讲人,前后用到的一些词句倒是值得从心理学角度玩味:
“好家伙,接受挑战来了”(作者在寻找挑战的刺激?)
“近乎白痴的学生提了一个近乎白痴的问题”(作者在感受智力上的优越感的同时,看别人提问坐不住了?)
“让他热热身吧,不用太尖锐”(学术交流,还是打猎游戏?)
“这样的回答,明显太幼稚了”(又是智力上的优越感?)
诸如此类,贯穿全文。这位东门打着文化正义的旗号去拆别人台,整个过程享受得很嘛。这就是“皇汉”人士和草民们的区别,对他们网上写文辩论是过不了瘾的小儿科,一定得搞出个把举世瞩目的行为艺术来,才算得上豪杰!
设身处地试想一下,大汉之风果然不愧为“好汉”!当着求签名的书迷和工作人员掌掴一位74岁高龄的学者!这么高难度的事情,一般的“草民”想做时未必不会脸红心跳口干舌燥,打人不成,自己诱发个心脏病什么的就麻烦了。再加上还未出看守所就天下闻名,智勇双全!
之三
严肃点看,汉网的几位非难阎崇年的言论,连本人这个业余历史爱好者都无法说服。按“东门”的说法他们是“先礼后兵”,试问“先礼”到什么标准时可以“后兵”?“百分之X的读者认同我的观点不认同阎崇年的观点,我就可以后兵”,还是“阎崇年胆敢不和我辩论,我就可以后兵”?
把大汉之风的观点摆出来讨论一下,供参考:
【“列代农民起义的口号几乎都是均贫富,唯有满清,‘反清复明’的口号几乎贯穿整个满清时代?为什么满清酋长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慈禧更是提出了‘保满清不保中国’?”】
我的回答:列代农民起义的口号几乎都不是均贫富吧。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搞诸侯复辟;赤眉绿林起义靠的是谶讳说,“刘秀发兵捕不道”;黄巾起义用的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算它阴阳五行……土匪常常称王称帝,要么自称皇家的将军元帅,再往后还有打着救世主弥勒佛旗号起义的。军阀混战 常常称清君测。“均贫富”的口号在哪里?
说起“反清复明”,体现的到底是民族矛盾,还是阶级矛盾,还是政治斗争的口号而已?倒是让我想起了诸葛亮的“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他要反魏复汉,四次北伐看来是民族战争?南匈奴推翻西晋建立“汉朝”,晋是中国,还是“汉”是中国?都不是中国或者都是中国?南北朝,南方人称呼北方人索虏,北方人称呼南方人岛夷,杀来杀去,最后鲜卑出身的“索虏”大隋战胜了陈国的“岛夷”,哪个才是正宗的“中国”啊?——“反清复明”,政治斗争、阶级矛盾利用的口号而已。
至于慈禧说的保满清不保中国,难免让鄙人联想皇汉们心有戚戚的“中华民国”里,有人要保台湾不保大陆,以此为理由一边一国。掌掴阎崇年的好汉“大汉之风”,用慈禧的话举证满清和“中国人”无关,果然与民国精英登辉哥、阿扁哥心有灵犀啊。
历史的话题一辩起来就没完没了。窥管见豹,不知掌掴事件其他的看客怎么想,就我看来,汉网的几位好汉们的历史功底颇有问题。所谓“先礼后兵”,这个礼字恐怕太过自以为是
四、 谈谈黎阳先生的《打嘴巴算轻的》
黎阳 先生写《打嘴巴算轻的》一文,所用论据主要来自《阎崇年语录》。然而阎崇年明确表示,这些所谓的“语录”、诗词、博客等等,根本是捏造的。不妨再看一遍此文:《阎崇年“语录”和书中原话》([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22/200810/53829.html)
有人说,“只读《邓小平文选》,感觉邓小平就是一个百分百的布尔什维克”,用来说明阎崇年的文章未必代表他本人的观点。首先为这位朋友能从《邓选》中读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表示敬佩!!——虽然我是在讽刺,但此人“听其言、观其行”的思路是没错的。
问题是阎老一个清史研究专家,他的“行”就是著书立言啊!论行,《百家讲坛》看不出毛病,就说有“言”的问题;阎老的文章中看不出毛病,又说有“行”的问题——难道又要网民不明就里,便对阎老大加挞伐,搞有罪推定,好吧有罪推定也无所谓,但不要犯死循环这种低级的逻辑错误啊。
于是,本人不免想起了 黎阳 先生在另一篇文章中引用的 鲁迅 先生的话:“无论是谁,只要站在‘辩诬’的地位的,无论辩白与否,都已经是屈辱。更何况受了实际的大损害之后,还得来辩诬。”
假设,仅仅是假设哈,如果阎老没说过“语录”中的蠢话——那么, 黎阳先生打算逼这位老者为自己没说过的话去为被打事件“辩诬”么?
“辩诬”对当事人的不尊重是显而易见的。不必找别的例子,我的这篇文字本身就是例子。为了与人辩论,我反复地提“当众掌掴74岁的高龄学者”这样的话,生怕情景不够形象似的——有必要在此质问一下我自己:“你难道不是为了无聊的虚荣心,为了享受与人争辩的快感才在这里喋喋不休吗?”我嘴巴上一会儿“阎崇年”,一会儿“阎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揪着打人的事反复说;如果真的尊敬 阎崇年 先生,至少会表现出为尊者讳耻的常规心理。我就是个伪君子罢了。
“打嘴巴算轻的”,这句话给阎老未必合适,给我这样闲得蛋痛的人似乎反而合适——“打嘴巴算轻的”。 黎阳先生当然不会和我这样的宵小犯同样的错误罢?
五、 谈谈水火 先生的《使劲抽,没错!》
左派攻击阎老的文章很多, 水火先生的这篇在观点上有代表性:《使劲抽,没错!》([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18/200810/54008.html)
不得不驳,一驳就倒;而且是倒持太阿,授人以柄。这种立论方法,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看着让人心焦!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忘记啊!
之一
举一段水火先生的原文:
【网上随便找一个视频——《康熙大帝》第六集“削平三藩”,只要看一集,你就知道,“抽”得没错!
一、阎崇年反动的史学观点,该抽!
这一集中,满清削平三藩,是什么原因呢?阎崇年总结了三条:康熙“变局坚定、乱局镇定、胜利后淡定”。总之,康熙临危不惧,雄才大略,夙兴夜寐,这才赢得了平吴战争的胜利。】
明摆着,该系列的讲座的标题叫《康熙大帝》,内容自然是讲康熙。《削平三藩》这集,自然也是从削平三藩的过程来讲康熙本人。也得讲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来历吧?《毛泽东传》里也得讲讲四渡赤水,力排众议吧?
水火先生批评阎崇年,活做得不地道。人为给人一种错觉,以为阎老把削平三藩的功绩都算在康熙个人品质上。真相是否如此?
就在这集《削平三藩》中,阎老讲到康熙削藩的动机,特别讲了几点原因,动情之处,看了便知。我部分归纳如下(可去看视频):
“政治上,三藩割据一方,称王称霸,圈占土地,成为一方的割据军阀”;“经济上,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军事上,吴三桂为保军阀的位置,听从洪承畴的建议,“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也”,通过在边疆不停制造军事冲突来表现自己的存在意义,“借这机会要钱要饷要粮”,“不断制造边衅”
“特别是吴三桂在昆明啊,建别墅建花园,楼堂会馆,鱼肉人民。有人说昆明城几乎有一半成了吴三桂的私家花园”
要说这些内容美化康熙,有!上文与其说是康熙削藩的动机,更像是阎老自己支持削藩的原因。须知康熙肯定会思考“社稷”和满族前途这些帝王本位的事情。只从统一、稳定、和百姓福祉的角度来谈削藩的动机,这怕是正规的人民史观吧?只是尚未谈到人民创造历史而已。
如果阎老要美化帝王统治,何必从人民史观来谈帝王的决策呢?如果阎老习惯用人民史观来看待历史,又怎么会去美化帝王呢?退他个千八百步,就当阎崇年在美化帝王,但他说削藩动机时是在人民角度来谈,也是宣传了人民史观啊?好歹对半开吧。
平定三藩好比一碗美味的面条,人民种粮食生产面粉、农副加工品,是源泉,他康熙不过是做厨师的调调味道,让食物发挥它应有的美味。然而当我说这餐馆的面条好吃,夸这里厨师比其他厨师好时,水火先生若批评我“英雄史观”、不尊重种田的农民,风马牛不相及罢?
试问水火先生,“这种论调,该不该抽?”
之二
水火 先生引文:【阎崇年的残暴意识形态,该抽……阎崇年:“经过八年的平叛战争,吴三桂是败局,康熙帝是胜局,有些什么历史经验可以考虑?我觉得有三条可以考虑:一是不留后患。你看康熙20几岁啊,他很坚决,对吴三桂是斩尽杀绝,不留后患……”】
为什么不把“……”代表的那几句话写出来呢?阎老用感叹的语气说完康熙对吴三桂斩尽杀绝,立刻说“这样就把三藩撤了”,然后出字幕说明派了驻防八旗。“不留后患”的重点明显是指撤藩的彻底性,却又被张冠李戴和杀人扯在一起。
水火先生引文:【史料为真,是史学家开口说话的前提。这一集中,阎崇年为了证明吴三桂的骄奢淫逸,举了一个史料……来源何处?《清朝野史大观》!……所以我们花钱养一批“史学家”,目的就是让他们去伪存真。但是阎崇年居然拿“野史”做吃饭的家伙。】
一句话,水火先生居然完全不懂史料的来源是什么?
现在清史、民国史、共和国史全部没有所谓“正史”,我不知道 水火 先生打算从哪里了解近代史?
自己都说史学家做的事是“去伪存真”了,如果是老天爷自己写正史再扔到人间,还用得着史家?野史历来都是最重要的史料来源。没必要整那些虚无的史学理论。推荐水火先生去读一下裴松之注的《三国志》,算是中国人读史的入门读物之一,看看裴注引的史料来源和辩证思路。明确地说,形形色色的“野史”正是史学家吃饭的家伙!
写文来反驳别人的学术霸权,反而却用事实支持了他们设立的学术门槛,岂不讽刺?
至 于水火 先生所说,“神女花”一事,在基因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请教一下植物学家就知道“只能是鬼话”。试问口说“请教一下植物学家就知道”的 水火 先生,你有没有真的请教植物学家呢?基因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一个增产的杂交水稻还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去找野生良种呢?
当年达尔文预言会有长吻蛾,吻长达25至30厘米,“我这个信念曾被某些昆虫学家嘲笑过……”;而这种长吻蛾直到四十年后才被人发现。三国志里刘表养了千斤重的水牛,当时人也把它当成不可能;世说新语里提到三四尺长的珊瑚是当时的奇珍异宝……我不说“神女花”这个典故就是真的,我只想问水火先生,你又凭什么否定奇珍异宝“神女花”的存在?
再举阎老在《康熙大帝·削平三藩》中的一段言论:
“就吴三桂个人品质而言,在明清松锦大战期的紧要关头,身为宁远总兵,带头逃跑的,是他(义愤);李自成军队打到北京,背叛明朝,投降李自成的人是他;在明清山海关大战,背叛李自成,投降多尔衮的是他;军队打到缅甸,把永历帝弓弦勒死的是他;作为清朝的平西亲王,起兵反叛清朝的还是他。吴三桂一生三叛哪……反反复复,孑孓小人……吴三桂的个人品质,同我们下一讲要讲的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傅山等等,他们相比,可以说是龙蚁之分!”
这一段较能体现出阎老对满清统治一分为二的辩证态度。为 何水火 先生置若罔闻?反倒是 水火 先生文章中最后一段提到“‘指斥吴三桂是汉奸,就等于说满族是外族’,(阎崇年的这个观点)是胡说八道”,说阎老替汉奸吴三桂张目。如果认真看完了阎老《削平三藩》,还会犯这个人云亦云的错误么?真是遗憾!
六、谈谈阎崇年的“学术专制”
左派把阎老不和大汉之风等人辩论,当成学术精英话语霸权的典型来讲。这个突破口也选得太差了!
之一
首先,考虑到《阎崇年语录》的真伪,就连阎老开出“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三条件的出处也未必可信。
而且这三点我也看不出犯了什么大罪。先不说阎老,假设是 易中天 老师开个讲座,我发脾气要去和他争论三国问题,说他丑化诸葛亮和蜀汉政权,他凭什么要老老实实在那里跟我辩出个结果么?如果 易中天 老师涵养好,跟我辩到底,那中国想和他辩三国的人千千万万,每个都这样对待么?文人不知轻重,自古如此。一个梁漱溟为自己面子争论起来都没完没了,丝毫不顾与会人感受。全中国有多少人想像梁一样和毛主席面对面争论?排得过来吗?
左派因为对近代史有许许多多不同于“主流”的理解,所以谈起近代史的大事,特别是谈起毛主席时,很难被“主流”教育出来的年轻人接受。现在 张宏良 教授、 黎阳 先生是网络红人,假设他们开个两小时讲座讲近代史,下面混进来一群自由派青年提问,难道也跟他们辩论到底? 黎阳 先生的《如何看待毛泽东时代》有十余万字;假设我一个字没读就跑来 和黎阳 先生争论毛是不是 暴 君、独裁者,难道也和我争到底么?其他听众就都赶走好了?
大汉之风他们多少懂点历史,但面对面的提问也就那么回事。一个不知为面子还是为炒作就敢动手打人、毫无体谅之心的大汉之风,凭什么要求别人给予自己平起平坐、辩论到底的学术尊重?假如这样的人都可以获得与阎老辩论到底的资格,全中国有多少想辩论清史的人可以照做?
有几个人成了“学术明星”,是既成事实。明星与专家毕竟是两回事。硬要他给辩论对手定低标准,也要他定得起啊。
之二
学术是做给谁看的?阎崇年讲清史,是讲给大汉之风看的?大汉之风讲清史,是讲给阎崇年看的?
都不是嘛。阎老讲清史,给观众看。草根要讲清史,也讲给同一拨观众看。阎崇年开出与自己辩论者的三个条件来,难道是不准对方讲给其他观众?阎老有他百家讲坛那块阵地,讲他的专业清史,这也是多少年努力的成果。草根们何苦去稀罕这块地皮?我们有博客有论坛有贴吧不去,要去挤百家讲坛,它一个节目又挤得进多少个草根?看似反精英的论调,其实对精英的平台最痴迷
至于汉网把阎老不和他们辩论解释成学术压制,更是可笑!
好比本人去追一个女生,要求她嫁给我;她不答应,我啪地甩她一个耳光,然后大骂“你凭什么不让我娶别的女人”!她哪个字不准我去娶别的女人啦?倒是巴不得我不去烦她才对。
草根做学术,就要多想想怎么把自己的学术做好,推广开来。网上左派网站越来越红火,好文被到处转载,凭的还不是自己水准高?真的有本事,人民一定会赏识。找自己的阵地好了。主流媒体暂时去不了,不去也罢。
七、谈谈“不挨打”的学术自由
言论不和,该不该打?不该!左派以为自己没享受到学术自由,但我们起码都在享受“不挨打”的学术自由嘛!己所不欲,莫加于人。“主流”经营了这么多年,私下里痛骂党是邪教,毛主席是独裁者、 暴 君的人大有人在,遍地都是。这些人就是我们的亲朋好友同事同学。说服他们向左转好,还是把他们全部揍上一顿?选后一条路线也要自己有这个体力才行啊
退个千八百步说,他阎崇年全都是错的,左派言论全都是对的,但阎享受的“不被打的学术自由”也正是左派学者赖以活跃的基础啊!今天左派对广大网民吹捧说打人合理!明天左派有人开讲座了,个把右粪揣着拳头混进来就等机会打人,又怎么回应?指望广大网民认可左派合理,还是自由派合理?网民都认可自由派合理,就可以打人?就可以“还算轻的”?“使劲抽没错”?左派的学者还开不开讲座呢?
退一万步说,即便你看到不爽的人可以随便打,但也是一件策略上看极其愚蠢的事情。阎崇年在百家讲坛上讲了这么多期清史,观众群非常庞大。和某人争学术,是要消灭他的肉体,还是要消灭他的言论对观众的影响力。
选前者,打人也没用,无非让自己出出名罢了,虚名而已。刺客聂政杀人后,刺烂脸皮挖出双眼剖腹而死,别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肉体消灭的目的彻底达到了。汉网的好汉打人,是为了出名呢,还是为了言论自由?
如果想要和阎老争学术,争的对象就只能是观众。有的是渠道,有的是办法。精英有精英的平台,草根有草根的阵地。你一动手打人,瓜田李下,至少有一半的人会将此解读为炒作,而且远不止一半的人对打人因果的兴趣远远超过学术之争的内涵。至少汉网的这帮人就说服不了我,我就很看不起他们。争名夺利,弄得两败俱伤,何苦?
八、谈谈“重兵护驾”的明星学者是否该下课
当批评阎老的声浪成为主流,就越来越缺乏理智,不讲策略了。把“重兵护驾”和是否该下课扯到一起,无稽之谈!
新中国建国后,领导人哪个不是“重兵护驾”?怎么办?都下课
“重兵护驾”要看防的是什么东西。戴着头盔上工地,防的是难道是前后左右的工人?阎崇年、于丹在“重兵护驾”下去签名售书,防的难道是来求签名的读者?
不去怪汉网施暴的行为艺术家们,反倒怪起抗暴的受害者啦?“重兵护驾”,就该对来求签名的读者横眉冷目,恶语相向啦?家里装了防盗门,邻居造访也要打出门去啦?
九、谈谈个别左派人士在舆论斗争上的幼稚观点
舆论斗争凶险得很,走错一步都要丢子的。左派舆论在阎崇年挨打事件上越错越远,令人遗憾!有人跟我说这不是对错问题,而是策略问题,承认自己错了就输掉气势;而怎么说理怎么挽回,叫“战略失分下的小动作”
说实话本人最反感的就是这类观点。路该怎么走,无论对错,总归要自己来掌握。现在左派的舆论莫名其妙被一帮打人犯错的人引导了,本身就很被动很丢脸,不刹车,反而想将错就错跟着走,什么主体性都丢尽了,往死胡同里钻
次贷危机发展至今,中国要不要掏钱帮美国救市?还是壮士断腕,因势利导?
改革开放至今,要不要反思?还是要继续更彻底地“开放”?
大跃进几年里发生了严重的左的错误,要不要开个七千人大会检讨错误?对农民是退赔到底还是相反?
几篇支持打人的文章都考虑不周。许多观点看似有杀伤力,都可以被对立面利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这里尽量不把真正有杀伤力的反驳说出来而已
批评和自我批评,知错能改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如果以为这仅仅是美德就想简单了,这还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行军打战,研究怎么击败敌人,也算是对敌人的一种“批评”;如果不敢搞自我批评,做不到知错能改,就会被敌人抓住自己的弱点,打起仗来就是生死存亡的事情。百团大战伤敌十指,批评做得不错,自我批评做得如何呢?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前阶段一帆风顺,批评做得不错;后阶段可算大败,自我批评做得如何呢?自己不抢先搞自我批评,敌人就会抓住错误不放。志愿军后勤补给只有支撑7天进攻的能力,不预先算计好,就被美军抓住时限反扑。
挨打事件本身是小时,却被部分左派人士当成了攻击精英们学术霸权话语霸权的突破口。后来知道阎崇年没讲《阎崇年语录》上满遗满独的混话,而那帮打人的汉网“皇汉”一族未必是什么好人,此时能不能停下来自我批评,承认被舆论误导?
这方面真要学学孔子,孔子说“譬如为山,功亏一篑,止,吾止也。”当 鲁国 君臣与他改革道路背道而驰时,孔子能毅然出走周游列国。毛主席领导下经历无数艰辛才建立的党,一旦出现了当权派,“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去井冈山搞革命”,号召群众“踢开党委闹革命”。这些都是魄力!必须有这样的魄力才能让事情走上正确的道路。
阎挨打只是小事,批判精英的话语权威也非当务之急。因不明了的学术之争打一位受公众尊敬的高龄学者,这都说打得好了,怎么团结对事情不甚了解的普通群众?真打得好,讲得出道理来也罢。连脑筋偏左的我都说服不了,凭什么说服早就习惯主流价值观的普通群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明真相的偏左网友盲目叫好,全部加起来又有多少?大片大片的中间派被吓跑了,追都追不回来。
十、既明且哲,难矣哉!
韩非子写了许多篇很棒的文章,探讨游说君王的危险与困难。然而韩非子在游说秦王过程中得罪了秦王,于是被官僚联手整死了。司马迁写史记写到韩非,悲叹他能写出《说难》这样的好文章,却不能用文章中的道理“自脱”。
司马迁本人却也因和韩非子类似的错误,被愤怒的汉武帝下了重刑。这个事在汉书中有记载。作者班固谈到司马迁悲叹韩非,自己却不能摆脱同类的命运时,引用古文说“既明且哲”难矣哉!评价说司马迁的境界还不够高
然则班固晚年也卷入了朝廷中的政治斗争,下狱后被仇家整死。后汉书里记载了详细经过。后汉书的作者范晔看到了班固评价司马迁的话,留下评语批评班固只看得到别人看不到自己,做不到致论于目睫
后来,范晔也卷入朝廷的政治斗争,被当作阴谋颠覆政权的小集团的首领处决了。
数百年的循环至少说明了一个事情,批评和自我批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自我批评不仅仅是原则或品德,还是重要的能力,必须积累、培养的能力。只把批评别人当策略,不把自我批评当策略,总有被自己否定的时候。或者我这篇文字本身就是一个缺乏自我批评的范例。也好!
通宵写文,思维越来越迟钝;文中内容要休息过后才能自我反省,观点、言语不当之处肯定有,先道个谦再说!时间仓促,且战线拉太长,文意、文风不连贯,没有精力再做修改。见谅!到此为止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