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堵”局何时休
公有制的资源分配原则是最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应统一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先建立起发达的公交体系,再引导百姓公交出行的理念,低价开行公交才是正道,不能完全考虑盈利。将运营线路竞价拍卖,其实是“私”的行为,它将加大出行成本,最后的结果就像欧美国家一样,汽车泛滥。
私有制是最求利润最大化,汽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名片。汽车工业为企业家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他们崇尚“舒适的”“文明的”“高效的”出行方式,如今同样遇到交通的问题。
目前,国外汽车商在我国大力推行汽车产业,国家也给予政策扶持本国相关产业。鼓励汽车消费,我们只是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就业问题,经济效益可嘉,而由此带来的出行难以及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留给了政府和人民来解决和承担,资本家只管赚钱走人,它才不管呢!
中国人一直以来有攀比心理,你有我也要有,而且还要比你的高档。除了一些必需汽车的消费者,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人需要小汽车吗??我承认,汽车速度快,效率高。不过提升高度看:如果每个人都过多考虑自己,图自己方便,讲自己的效率,结果大家都不方便,都没有效率。换一种思维,为别人多考虑一点,大家都方便了。也更和谐了。关键是高层要倡导什么样的消费理念。他们是如何做的呢?百姓似乎看不懂。
一方面大力发展小汽车,通过补贴鼓励消费。另一方面又提倡公交出行,这似乎有点矛盾。老百姓花了十几万甚至更多的钱买辆汽车,速度20公里以下,不及自行车还来个”限号”行驶,这不是浪费社会资源么?又不环保,又没有效率,难道只是为了纯粹的拥有?!能否可以这样理解:卖一辆车,提高一点GDP,以后的环境保护投入,再来一次GDP,数据很好看,GDP上去了,受害的却是百姓。说堵车,其实堵的是百姓的心,堵的是效率、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