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中国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五年内必停止,进而采用鼓励生育政策!

火烧 2010-10-13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预测中国将在五年内停止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二胎政策,十年内鼓励生育。作者基于对人口问题的研究,认为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变,并附上相关文章作为依据。
各大网站上,有关中国现行强制计划生育政策的报道都表明:中国必在短期内改变现行的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笔者近年来,密切关注各种网站有关人口问题的报道和讨论中国现行计划生育的报道,得出了以上结论。而且,本人预言:中国最迟在5年内于全国推广二胎政策,十年内鼓励生育。谁不相信本人的预言,本人可以跟他打赌(赌资是易富贤的《大国空巢》,输者买此书给赢者。)

      为做实我的预言,下面本人把自己于2009年8月份骂“中国人口信息网”的一篇文章附后(《中国人口信息网,是灭绝中华民族的集中营》),并把“中国人口信息网”被笔者骂了之后,近一年来的良好转变用事实证明之。

                                                                                           第一章

本人于2009年8月份骂“中国人口信息网”的一篇文章:《中国人口信息网,是灭绝中华民族的集中营》

近来看了很多易富贤和何亚福两位学者的人口文章,很受震动。正是这两位学者,使我有了一种了解中国当下人口政策的冲动。出于这种目的,我跑到了关于中国“计划生育”最权威的网站:中国人口信息网!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中国人口信息网,一个欲灭绝中华民族的一个信息集中营!我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说说我的依据:  

一、 中国人口信息网上的信息,都是有意操控的。如其首页,最赫然在目的,就是首页左上顶端的“人口时钟”!但你知道它的“人口时钟”是怎样设计的吗?它的人口时钟既然只设计为“中国大陆人口时钟”和“今年已出生人数”两个信息条,而“今年已死亡人数”却不同界列出!难道中国人口只有出生而没有死亡吗?这么一个浅显的常识,中国人口信息网既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瞒天过海!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让中国人全面知道中国大陆人口出生和死亡的相对比例,从而给读者造成一种中国的人口在“不断增多”的假象,让中国人自己放弃批判“计划生育”政策的真实知识背景,以掩盖他们祸国殃民的政策错误!  

二、  中国人口信息网上的信息,都是过时的信息储备。如易富贤先生的系统研究,已经得出:中国人口的世代更替指数是2.3以上,而现在中国能怀孕夫妇的生育意愿只有1.6左右,如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对夫妇的生育指数更是在0.9!无论从那个方面看,现在的中国都是要鼓励生育,而不是执行使千万家庭走向灭绝的“一胎政策”(中国每1000个出生婴儿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1],),从而使中华民族走向灭绝的“一胎政策”!“中国每1000个出生婴儿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意味着实现现在的“一胎政策”,在生孩子25年之后,将约有5.4%的家庭面临“绝后”(灭绝)!因为,很多实行一胎政策的夫妇在孩子死时,基本上已经因没有生育能力或没有生育意愿而不再生小孩!如坚决拥护种族灭绝式政策“计划生育”的李银河,就因过了年龄没有生育意愿而“绝后”!  

虽然现在有易富贤、何亚福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但中国人口信息网出于掩盖其一意孤行的“计划生育”错误政策,却仍然不采用该两位学者的任何文章,而是采用毫无学术水平的流氓式的瞎说文章,如下面一篇:  

中国面临五大人口安全隐患 应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时间: 2004/07/20  来自:中新网  

   

   
  新近一期《瞭望》周刊的文章指出,中国正面临着五大人口安全隐患,要有效化解人口风险,防止因人口问题处理不好而产生局部或全局性危机,保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应采取五项措施化解风险。
  该刊认为,中国目前面临五大人口安全隐患:
  一,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中国人口总量早已超过最优规模(7~10亿之间),正逐步向安全警戒线(15~16亿)逼近。
  二,人口素质亟待提高。出生缺陷发生率处在较高水平,普通人群面对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双重挑战,且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整体受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三,人口结构凸显新的安全隐患。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常,二是老龄人口比例迅速上升。
  四,人口城市化对战略性稀缺资源压力加大。城市周边优质土地及水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五,人口流动冲击传统体制,改变人力资源分布格局。
  文章强调,为防范人口风险,需要采取如下五项应对措施:
  第一,提高人口风险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口安全观。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有效地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大大减缓了人口压力,明显降低了潜在的风险,但是必须看到目前的低生育水平不是自发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干预的结果,人口系统整体上并不稳定,增长势头还较为强劲,潜在的风险也依然存在。
  第二,继续毫不动摇地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持人口发展的良好态势。人口数量过多,依然是中国当前也是今后较长时期面对的首要问题。要尽可能降低人口总量峰值,同时争取早日实现零增长,以确保人口总量远离警戒线,不触及安全极限,把人口总量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第三,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人口素质。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同时,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农村卫生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第四,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口城市化道路。认真处理好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比例关系。城市规划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城市规划内容的深度上,做好城市发展容量、城市扩展方向,以及新老城内部的功能和基础设施布局。坚决反对简单扩大城市规模,盲目圈地占地。
  第五,建立完善的社会政策体系和稳定的资源支持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的计划生育、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流动人口管理、城市建设等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快各项事业改革进程。不断加大政府财政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三、中国人口信息网,所有的信息都是经不起比较的!中国人口信息网上的信息都指向一个意图:就是中国人口太多,人口密度太大,人均资源太少,中国没有老年化问题,从而中国需要“计划生育”政策!所有这些信息都是一个光天化日之下的恐吓谎言!下面是我最近在网上找到的,截至2009年全世界八大经济最强国家的一个国土面积和人口及自然资源对照表:  

2009年各国人口及国土  

1、  中国:人口13.20亿,陆地960万平方公里,约13.20万人每960平方公里。(湖南道县约2400平方公里,人口约70万,此县就是我所在的县,人口密度远高于全国,但我知道还可以把我县的地人比叫:地广人少!全中国现在更是地广人稀!)  

2、  印度:人口11.20亿,陆地320万平方公里,约11.20万人每320平方公里。  

3、  美国:人口3.0亿,陆地约960万平方公里,约3.0万人每960平方公里。  

4、  俄罗斯:人口1.4亿,陆地约1700万平方公里,约1.4万人每1700平方公里。  

5、  日本:人口1.28亿,陆地约37万平方公里,约1.28万人每37平方公里。1.34个  

6、  英国:人口0.6亿,陆地约25万平方公里,约0.6万人每25平方公里。一对3个  

7、  德国:人口0.83亿,陆地约36万平方公里,约0.83万人每36平方公里。平均每对夫妇生1.8个孩子。  

8、  法国:人口0.61亿,陆地约55万平方公里,约0.61万人每55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排序:印度>日本>英国>德国>中国>法国>美国>俄国  

人均资源比:俄国>美国>中国>法国> 英国>德国 >日本 >印度  

第二章

但是,今年以来,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口信息网,却大量转载了客观公正的中国大陆外一些地区的严峻人口问题,即人口结构急剧恶化的问题:老龄化、少子化、妇女总和生育率低下,等等诸多现代人口问题!下面我们看一些中国人口信息网转载的一些人口问题的文章:

  1、文章一:

台湾社会面临老龄化冲击 50年后60岁人口将占一半

   台湾不仅生得少,而且老得快。台当局“经建会”分析数据后指出,台湾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地区,预计在2050年赶上日本。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经建会”预测,最快4年后全台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超过40岁,15年后进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超过20%的“超高龄社会”,50年后,有一半的人超过60岁。
   台湾妇女生育率屡创新低,今年1到8月出生人数只有10万9141人,再度改写历史新低纪录。
   由于出生人口锐减,台湾平均年龄已节节升高,特别是二战后婴儿潮族群,将在2015年开始进入退休年龄,台湾老化速度将超越欧美,并在2050年赶上日本。
   此外,现代年轻人连自己都快养不起,但扶养负担还会愈来愈沉重。台当局“经建会”预测,目前平均每6名青壮年(25到64岁的劳动力)扶养1名老年人。20年后,将快速攀高为平均每2个青壮年扶养1名老年人,50年后,会变成每1名青壮年扶养1名老年人。

2、文章二:

 台湾《联合报》8日刊文说,为了鼓励生育,台湾祭出第三胎补助托育费的奖励。不过,一般民众反应欠佳。台湾的人口问题还没到危急存亡之秋,别忙着病急乱投医。 
 
  文章摘编如下: 
 
  为了鼓励生育,“内政部”祭出第三胎每月补助三千元(新台币,下同)托育费的奖励。一般民众对这项政策反应欠佳,认为毫不实际;“内政部”连忙推托,说这个主意是“专家建议的”。  
 
  不管专家怎么建议的,握有决策权的可是“内政部”,决策官员自须负责把政策的前因后果思考清楚。这项政策,外界批评最多的是:许多人连一胎都不想生了,谁会为三千元去生第三胎?倒不是嫌钱太少,关键在生子容易养儿难。  
 
  “内政部”不妨试试把补助金额提高到一万元,看看外界会不会一片叫好。如果反应是一样的,就证明生育补助根本是无效的政策工具,政府得设想更实际可行的办法。  
 
  另一点是,此一政策只补助协助托育的“保姆”,不补助自己带孩子的“母亲”或“阿嬷”等。引伸之意是,只鼓励生子,却不鼓励家长自己养育子女。这样的哲学,确难脱矛盾之讥。“内政部”原先的构想,是希望藉此为保姆“创造就业机会”;但如果此一次要目标反而模糊了主要目标,政策宗旨本末倒置。 
 
  官员说,这两年生第一胎比率微升,生第三胎比率却骤降,学者因而建议补助“关键第三胎”,鼓励能生的人多生育。此一逻辑其实也有盲点。生第三胎的民众减少,从社会经济及人口质量的角度看,其实是更理性的选择,也是一种社会进化现象;但官员和专家却将之视为“问题”,才会提出如此奇怪的逆向鼓励措施。  
 
  台湾的人口问题还没到危急存亡之秋,请别忙着病急乱投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