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所谓“嫦娥一号软着陆失败”是错误的说法

火烧 2010-10-10 00:00:00 网友时评 1034
文章澄清嫦娥一号实际为受控撞月,非软着陆,反驳错误说法。强调嫦娥一号撞月为探月工程准备,非失败,且美国登月亦非一蹴而就,澄清相关误解。
看到有网友发帖说“嫦娥一号模拟美国登月仓着陆, 实验结果是撞了月球一个大坑! 美登月谎言败露!”,认为嫦娥一号是在“模拟美国登月仓着陆”,结果“失败”了,“撞了月球一个大坑”。

本网友依稀记得,当时的报道都是说嫦娥一号最后要进行“撞月”实验,并非“着陆”实验,虽然确实“撞了月球一个大坑”,但这本来就在预料之中,所以并未“失败”。

不过,仅凭印象是不行的。于是,本网友就搜索了一下,找到当时新华网的报道《16时13分10秒,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记者黄全权)减速、下落、撞击……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

在撞击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CCD相机传回实时图像,图像清晰。

。。。

至此,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球土地终于成为这位中国首个“月球使者”的生命最后归宿。而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
  嫦娥1号解读

  完美撞击 一切都在控制中

  为何撞月?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朱毅麟介绍,嫦娥一号寿命即将到期,与其自然坠落,不如地面控制让它撞击月球。这样可以获得落月过程的一些控制经验,为探月工程二期实现软着陆做好技术储备。另外,也可以通过撞击的扬尘分析得到月球表面土壤的一些成分。从另外的意义上来说,撞击让月球表面第一次留下了中国的痕迹。

  怎样撞月?

  朱毅麟说,嫦娥一号绕月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68公里每秒。在落月的起始,地面对其实行变轨,让其冲着月球的表面飞行。从开始向下飞行开始,几分钟之内,嫦娥一号就能够以大约1.68公里每秒左右的速度撞击到月球。

  为何选择这个时间?

  嫦娥一号落月的时间精确到秒。为何选择这个时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解释,时间的选择和多个因素有关。首先,嫦娥一号已超期服役将近200天,卫星所剩燃料较少,因此在燃料耗光之前需要及时操控其落月。还有,为了更好观测,绕月卫星必须运行到地面控制和观测均较好的时段落月。

  落月地点如何选择?

  庞之浩说,首先,这个地点必须容易被地面观测到,现在的撞击点在月球的赤道附近,而且是面对地球的一面,很有利于地面观测。另外,这个地点可能是将来探月二期探测器选择落月的地域,现在撞击后可以通过地面观察到这个地点的一些情况。

  撞击坑最大?

  在我国撞月之前,美国、欧洲和印度分别利用各自的卫星或者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撞月。从撞击月球的重量上看,嫦娥一号是已经撞击月球的探测器中最重的一个,除去燃料的重量就已经达到1.15吨,而前几个撞月探测器的重量都没有超过1吨,因此嫦娥一号撞出的坑很有可能是目前撞出的坑中最大的。

。。。

“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确定将实现软着陆,技术跨度大,为在撞月过程控制和轨道测定方面积累经验,减少后续工程风险,决定在嫦娥一号卫星寿命末期,控制卫星撞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

由此可见:
1)嫦娥一号这次本来就是打算“控制撞月”,而不是像美国1969年登月那样“软着陆”,将来的二期工程才要“实现软着陆”;
2)“撞月”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都是在控制之下的:“地面对其实行变轨,让其冲着月球的表面飞行。。。以大约1.68公里每秒左右的速度撞击到月球”(也就是说,嫦娥一号是以1.68公里每秒的速度正对着月球表面撞去的,这样的速度根本不可能“软着陆”),“现在的撞击点在月球的赤道附近”;
3)“撞月”的后果事先也已经有了估计:“嫦娥一号撞出的坑很有可能是目前撞出的坑中最大的”。

前不久,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卫星,让我们来看看相关报道《嫦娥二号要为月球软着陆选择平坦着陆点》:
“嫦娥二号要为月球软着陆选择平坦着陆点

  主持人:这一次嫦娥二号如此近距离的接近月球表面,在新的一轮的探月高潮当中,日本、印度还有其他的欧洲国家,是否也具有同样的技术水平呢?

  朱毅麟:如果说月面软着陆,而且未来的月球车巡视的话,现在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实现过,日本、印度都还没有实现这方面的,作为现在来说,我们现在嫦娥二号是为下一步的月地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做准备工作的,这个准备工作很难说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月球探测器如果要到月面着陆的话,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可以利用,完全要靠着探测器自己用推力给它降低速度,这个速度要降低到每秒三五米以下才能软着陆,控制不好可能撞坏。选择地点如果坡度很大,或有一个峭壁,可能就摔下去坏了,所以选择着陆地点很重要的。

  主持人:我们预想的理想的着陆点是什么样的?

  朱毅麟:比方一般选择平坦的地方,具体在月球表面所谓平坦的地面很多,所谓海嘛,没有水的海,这些地方都是平坦的比较多,当然你还要选择最合适的地方。

  主持人:嫦娥二号这次一方是要为嫦娥三号准备着陆点的一个选择,是不是还有嫦娥三号月球车降落的着陆轨迹是不是也要做一定的测算呢?

  朱毅麟:月球车将来在月球表面怎么巡视,走哪些,估计现在在做这项工作,但是并没有公布,着陆点在什么地方,也有选择,可能三五个。经过调查以后哪个更适合,在这个点附近大概走多远、多大距离,要有预算,要预先进行一些测量、估算,因为月球车能量有一定限制,不可能走太远。另外,他要同着陆器保持一定的联系,要把它探测到一些数据发送回来。”

可见,嫦娥二号也不是要实现“软着陆”,而是为将来嫦娥三号实现软着陆来选择合适的着陆点轨迹。

据此,本网友认为,简文明图网友可以继续努力证明美国登月造假,但要尊重事实,不要再宣扬“嫦娥一号软着陆失败”这样的假消息了。

有网友可能会问:我国实现登月“软着陆”,要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来做实现,为啥美国阿波罗一次就成功了呢?

实际上,美国1969年载人登月也并非一次就成功的,让我们来看看百度百科给出的美国航天局公布的《阿波罗计划的执行记录》:
“SA-501 阿波罗4号 1967年11月09日 首次实验飞行
SA-502 阿波罗6号 1968年04月04日 第二次实验飞行
SA-503 阿波罗8号 1968年12月21日 土星5号的第一次载人月球轨道飞行
SA-504 阿波罗9号 1969年03月03日 登月舱地球轨道测试
SA-505 阿波罗10号 1969年05月18日 登月舱月球轨道测试
SA-506 阿波罗11号 1969年07月16日 人类首次登月
SA-507 阿波罗12号 1969年11月14日 降落在调查员3号附近
SA-508 阿波罗13号 1970年04月11日 任务被放弃,成员返回地球
SA-509 阿波罗14号 1971年01月31日 降落在法拉·毛罗高地附近
SA-510 阿波罗15号 1971年07月26日 首次使用月球车
SA-511 阿波罗16号 1972年04月16日 降落在笛卡尔环形山
SA-512 阿波罗17号 1972年12月06日 唯一一次夜间发射,最后一次阿波罗月球任务
SA-513 天空实验室1号 1973年05月14日 双级天空实验室版”

其中,SA-506就是著名的人类首次登月。可以看到:在这次人类登月之前,一共有五次实验,第三次就是载人月球轨道飞行,预计的着陆点应该就是这一次选定的。

实际上,根据美国宇航局提供的记录,美国宇航员当时并没有能够在预定着陆点着陆。让我们来看一看:
“7月20日18:11UTC,当飞船在月球背面时,呼号为“鹰号”的登月舱从呼号为“哥伦比亚号”的指令舱中分离。科林斯独自一人留在“哥伦比亚”上,在鹰号绕垂直轴旋转时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以确保这个飞行器一切正常。检查过后,科林斯做了一个简单的告别手势——“两位多加保重”——便离开了。科林斯的任务是留在指令舱中并绕月球环行,在以后的24个小时中只能监测控制中心与鹰号之间的通讯并祈祷登月一切顺利。如果鹰号发生了意外并且不能够从月面起飞的话(可能性极大),科林斯就只能独自一人返回地球。   

很快,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启动了鹰号的推进器并开始下降。他们很快意识到它“飞过头”了:他们向月面降落时,表明计算机过载的警报器开始响起。鹰号在下降弹道中多飞了4秒,也就是说登月点会离计划西面若干公里远。导航计算机出现了若干次异常的程序警报。在休斯顿的约翰逊太空中心,飞行控制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Steve Bales)面临着一个关键的、一刹那间的抉择——终止登月计划(这也意味着终止整个飞行计划,因为飞行器上的燃料仅够进行一次尝试),或者命令宇航员按照计划行动,不要理会登月舱计算机出现的问题。贝尔斯后来承认,他是“凭着直觉”允许阿姆斯特朗尝试登月的。重新开始注意窗外之后,阿姆斯特朗发现他们正处在一块岩石和一片硬地之间。计算机失灵导致他们飞过了预选着陆区,而燃料也很快就要耗尽了。此时,阿姆斯特朗选择了手动控制登月舱。登月舱不断下降,燃料开始耗尽——登月舱位于月面上空大约9米,所剩燃料仅够用30秒钟——阿姆斯特朗在遍布砾石和陨石坑的月面冷静地找到一处适合于着陆的地方,并驾驶登月舱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准确的登陆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休斯顿时间)。 ”

由此可见:
1)实行“软着陆”的是登月舱“鹰号”,控制舱“哥伦比亚号”在“鹰号”登月这段时间内继续绕月环行,“鹰号”按时起飞之后二者再汇合,最后“鹰号”留在月球上,所有宇航员乘“哥伦比亚号”返回地球;
2)这次“软着陆”其实并不顺利:由于计算机失灵,“鹰号”几乎就要面临失败,最后阶段不得不由宇航员直接手动控制,着陆地点也是宇航员自己重新选定的。

至于该网友仍然坚持的“月球重力加速度与地球重力加速度是一样的”,本网友不想再浪费时间予以评论了:理解万岁,信仰自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