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三聚氰胺事件是外资直接操纵摧毁中国乳制品产业的战争行动

火烧 2011-04-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三聚氰胺事件揭示外资通过合资企业操控中国乳制品产业,三鹿与恒天然合作成为外资战略重点,事件反映外资对中国乳品行业的深度影响与渗透。

 

数据之美-----三聚氰胺事件分析

 

   从2008年3月新浪披露所谓内部邮件至今,三鹿事件已经过去整整3年,但重新掘开此事,展示其真实面目的过程,依然是时断时续,胸口的窒息感,几乎很难将这个工作持续下去。

 

一、三鹿奶粉-----外资在中国乳品行业的最大投资 

 

1、着民族外衣的合资品牌“三鹿” 

 

    报道一:2006-6-19 中华工商时报 梁文君报道《三鹿上市突然提速乳品业最大合资企业正式运营》:“2005年12月1日,石家庄三鹿集团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在钓鱼台国宾馆草签合资协议,三鹿集团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双方宣布合资公司正式运营。恒天然集团已认购石家庄三鹿集团43%的股份,成为当时外国企业在中国乳品行业的最大投资。

     “三鹿集团一直以稳健经营而著称。在三鹿合资公司正式运行的同时,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表示:三鹿以合资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能力,并立即着手进行合资公司IPO工作,争取合资公司股票早日公开发行上市。另,规划在未来5年时间内,计划总投资30亿元以上,进行乳品项目建设和相关企业并购,迅速扩大集团生产能力,快速完善三鹿的全国区域化布局,并选择适当时机,向海外进军。”

    报道二:2006-6-19上海证券报:《三鹿与恒天然合资公司运营》:“石家庄三鹿集团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合资公司于18日正式投入运营……石家庄三鹿集团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05年销售收入75亿元……双方合资后,三鹿集团将进一步引入恒天然集团全球领先的乳品技术、管理和市场优势,把合资公司的整体技术、市场、管理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

 

2、直接登陆失败后,外资借股权合作重返中国市场

 

    此前,国内乳品市场连续发生了外资乳品巨头退出事件:2002年,美国酸奶第一品牌“卡夫”正式退出北京;2003年,国际酸奶品牌“优诺”黯然告别申城;2004年,意大利乳品巨头“帕玛拉特”在天津的工厂全线停产。

    而2005年被业内称为外资回归年,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国内奶制品行业再起波澜,国际投资集团纷纷借道国内乳品企业图谋内地市场。

     列举几例:香港和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被一家由跨国资本组成的基金会收购后,出资5500万元人民币收购帕玛拉特(天津)乳品有限公司70%的股权,法国达能斥巨资将其在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持股份从9.7%增至11.5%;丹麦的阿尔拉食品公司与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完达山50%的股权也被英国一家公司和统一联手收购。

    恒天然收购三鹿43%股权,正是在外资这一战略回归的大潮之下进行的。而中国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奶粉企业引进新西兰恒天然,初衷是十分美好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将三鹿的管理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销售在全国的布局,择机上市,并着手开拓海外市场。

    既是看重管理的提升,那么恒天然很可能在公司管理中拥有着实际控制权,其在此后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没有理由高高在上,隔岸观火,置身事外。

 

二、分析三聚氰胺事件的几个关键点 

 
1、精心设计时间,目标点直奔中国奥运

 

    以下罗列三鹿事件有关的时间和经过:

  • 2008年3月。据新浪报道从“三鹿内部邮件”取得过消息:“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个别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
  • 2008年5月20日20点06分和5月21日14点19分,一网友在天涯社区发了2次“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的帖子,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顺县城一家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
  • 2008年6月中旬后,三鹿又陆续接到婴幼儿患肾结石等病状去医院治疗的信息。7月,徐州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医生冯东川在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的留言系统里反映今年婴儿双肾结石导致肾衰的病例出奇地增多,且大多饮用三鹿奶粉。
  • 2008年8月,根据新西兰政府的说法,恒天然公司在8月份得知奶粉出现问题后,马上向中资方和地方政府官员要求召回三鹿集团生产的所有奶粉。9月5日新西兰政府得知消息后下令新西兰官员绕过地方政府,直接向中国中央政府报告此次事件,中国政府才严正对待此事。
  • 2008年8月据新浪报道“三鹿内部邮件”显示:8月1日下午6时,三鹿取得检测结果:送检的16个婴幼儿奶粉样品,15个样品中检出了三聚氰胺的成份。8月2日下午,三鹿分别将有关情况报告给了地方政府,并开始回收市场上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 8月4日至8月9日,三鹿对送达的原料乳200份样品进行了检测,认为“人为向原料乳中掺入三聚氰胺是引入到婴幼儿奶粉中的最主要途径”。此时才确认因自己集团生产的奶粉导致众多婴儿患有肾结石。

3月:南京出现全国首例肾结石婴儿病例

6月: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

6月28日:甘肃出现省内首例患儿目前已有59例我我往往我  7月:广东现疑因食用三鹿奶粉引发肾结石病例

7月:长沙南京北京多名婴儿家长投诉三鹿

7月16日:甘肃卫生厅接到多起患病报告

8月1日:三鹿查明不法奶农掺入三聚氰胺 未对外公布消息

9月1日:豫赣鄂等多省发现类似病例  9月8日《甘肃晨报》等媒体报道有多名婴幼儿喝了某奶粉住院。网友随即展开对该奶粉人肉搜索。

9月11日凌晨3点,新华网曝光,“某奶粉”是三鹿牌奶粉。

 

    此段数据显示,三鹿最早出现质量问题的时间点是2007年11月,直至2008年8月9日,三鹿公司内部确认奶粉出现问题,时间集中在10个月时间内,恰逢奥运开幕前夕。

    与三鹿事件并行的,是2008年元月的南方雪灾,3月的藏独干扰奥运火炬,5月汶川地震。奥运前夕,西方各种反华势力借机集中攻击中国,中国经历多事之“秋”,而巧合的是,三鹿事件也在2007末年开始埋下伏笔,等待拉响引线,8月初,媒体终于成功地将此事推出,各种刁难与不满、攻击和愤怒冲击中国产业和政府,此时正逢中国奥运会开幕前夕,国际国内形势紧张到千钧一发。

    三鹿集团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经过新中国几代人半个世纪的奋斗,在同行业创造了多项奇迹,无论从那方面看,这都是一个响当当的优秀企业:

  • 2005年8月,“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 2006年《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达149.07亿元。
  • 2007年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成功运营50年的优秀中国企业三鹿集团,在2005年与新西兰恒天然签订合作协议、2006年合资公司正式运营后,突然出现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2008年三鹿在国际社会对中国奥运的剧烈阻挠丑化和绞杀中,以及其惨烈的方式轰然倒地,这一切,如果说是巧合,那可能性微乎其微。徐州儿童医院医生冯东川在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的留言系统里反映“今年婴儿双肾结石导致肾衰的病例出奇地增多”,也说明大剂量添加三聚氰胺不是三鹿的惯常行为,是临时突发事件。

    如果三鹿主观上有严重的添加行为,那么绝不会仅从2007年末开始。选这个时点开始大剂量添加,只能说是刻意的人为,它对婴幼儿服用的剂量和发病时间,做了精心策划和计算,直指奥运前夕。 

2、从添加剂量来分析,属国家安全、产业安全而非食品安全问题

 

    事发后,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对其余109家企业进行了排查,共检验了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阶段性检查结果显示: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检出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名单如下:

序号

 标称的企业

 产品名称

 抽样数

 不合格数

不合格率

 三聚氰胺最高含量mg/kg

三鹿添加数倍于其他企业

1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鹿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1

11

100%

2563.00

2

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

熊猫可宝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5

3

60%

619.00

414%

3

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

圣元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7

8

47%

150.00

1709%

4

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

古城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3

4

31%

141.60

1810%

5

江西光明英雄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英雄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2

2

100%

98.60

2599%

6

宝鸡惠民乳品(集团)有限公司

惠民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

1

100%

79.17

3237%

7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蒙牛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28

4

14%

68.20

3758%

8

中澳合资多加多乳业(天津)有限公司

可淇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

1

100%

67.94

3772%

9

广东雅士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雅士利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30

10

33%

53.40

4800%

10

湖南培益乳业有限公司

南山倍益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3

1

33%

32.00

8009%

11

黑龙江省齐宁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婴幼儿配方乳粉2段基粉

1

1

100%

31.74

8075%

12

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

雅士利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4

2

50%

26.30

9745%

13

深圳金必氏乳业有限公司

金必氏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2

2

100%

18.00

14239%

14

施恩(广州)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

施恩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20

4

20%

17.00

15076%

15

广州金鼎乳制品厂

金鼎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3

1

33%

16.20

15821%

16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伊利牌儿童配方乳粉

35

1

3%

12.00

21358%

17

烟台澳美多营养品有限公司

澳美多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6

6

100%

10.70

23953%

18

青岛索康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爱可丁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3

1

33%

4.80

53396%

19

西安市阎良区百跃乳业有限公司

御宝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3

1

33%

3.73

68713%

20

烟台磊磊乳品有限公司

磊磊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3

3

100%

1.20

213583%

21

上海宝安力乳品有限公司

宝安力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

1

100%

0.21

1220476%

22

福鼎市晨冠乳业有限公司

聪尔壮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1

1

100%

0.09

2847778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聚氰胺添加剂量,三鹿是上海熊猫乳品的可宝牌婴幼儿配方奶粉4倍,是圣元婴幼儿奶粉的17倍,相比其他奶粉,更是达到了上万倍,2008 年5月份三聚氰胺的出厂价格11000元/吨,合11元/kg,并不是低成本的原料,已经是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品牌的三鹿,为什么要花钱、赔本、冒着巨大风险去为自己的根本无需检验的产品大剂量添加这个东西呢?

    由此可以验证前面的结论:大剂量的添加三聚氰胺,不是三鹿公司的惯常行为,它是一个突发的临时事件,是有目的的人为破坏,这个事件性质非食品安全问题,是产业安全、社会公众安全以至于国家安全的范畴。

 

3、纵向数据的缺失

 

    从数据采集的角度来分析,目前掌握的数据是不全面的。如果我们有2008年以前,即三鹿奶粉事发前三聚氰胺的添加量,那么真相更加一目了然。

    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是从婴幼儿结石现象集中爆发的时间就可推断,大剂量添加行为是自2007年末开始的,此前三鹿并没有如此离谱的添加行为。那么该事件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就更加明确。

 

三、网络主导舆论------互联网门户网站全部为美资媒体

 

     三鹿事件主战场是网络媒体。其导火索引发于互联网,推动于互联网,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达到愤怒的顶峰,又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中国乳品行业因此陷于集体的困境。

    外资已经从资本与产业两大层面控制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并完成了在各个主流应用领域的战略布局。国内互联网企业已经历了三波上市潮,但除了仅有的在深圳上市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商网盛外,无一例外都是在境外上市。截止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在15家以上,总市值近200亿美元。   

    再经由各种途径的股权转让和大股东减持,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天涯……无一不成为纯美资公司或由美资控制,中国庞大的互联网产业、以至于国家和社会,正坐在其铺设的火药桶上,而点燃火药桶的导火索却捏在境外资本手里,其影响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军队由外国势力操纵。

    三鹿事件的破绽十分明显,其逻辑错误也十分简单,但是外资媒体们群起渲染围攻,操纵民众情绪对三鹿群起攻之,人们根本来不及也无法进行理性的思考,原中国乳业巨头三鹿在中国人被操纵的愤怒之下彻底完结,工具是中国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儿童的生命和健康,还有无数国人、尤其母亲们感同身受的愤怒,同时还有中国民族品牌的声誉和形象,结果是中国乳制品龙头被消灭,乳制品行业集体困境,数个乳制品公司大股东股权旁落,乳制品市场,尤其婴幼儿奶粉市场落入外资囊中。

 

四、中国乳制品行业遭遇整体战略部署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扩大一点,以广义的数据来分析乳制品行业,可以看到同一时期,即2008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整体状况:随着三鹿事件,各个企业产品大批量召回,乳制品企业销售急剧下滑,中国乳制品企业陷入集体险境:蒙牛因与摩根的对赌协议而面临控股权丧失的风险。

   无独有偶,同一时间,在另一条线上,2007年,中国乳酸菌饮料行业龙头太子奶引进三大外资投行的风投资金,并签署对赌协议,2008年太子奶在对赌协议催逼下不得不急于扩张的太子奶的资金链断裂,三大外资投行控股太子奶,以花旗银行为首的外资银团集体逼债太子奶,在太子奶重整旗鼓以图东山再起时,创始人李纯途因莫明的理由被抓进监狱……两年后,株洲市对外界通报,株洲中院裁定:曾经的中国乳酸菌饮料行业龙头太子奶破产重整。

 

   再简单举例如王老吉、霸王洗发水、农夫山泉、云南白药牙膏,以及很多中药成分的药品制剂如瑞之清,包括最近出现的双汇事件,它们也遭遇着网络媒体们同样的手法、同样的原因的攻击,无非他们是,或者曾经是中国的民族品牌。

    瘦肉精时间按前的双汇集团,已于2007年被美国高盛和美国鼎晖以10亿元的挂牌底价百分之百收购,连同旗下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而在转让前的2005年,双汇集团总资产已达70亿元,销售收入201亿元,仅双汇的品牌价值就达到106.36亿元。

    不同的是,三鹿是对一个行业的整体总攻,而在上述这些品牌而言,是局部战争,是单个的小股骚扰而已。

    综上分析,三鹿事件不是一个单一的偶然事件,也并非食品生产安全事件,它是外资在长期的战略部署之后,点燃引线,对中国乳制品行业发起的一次总攻,这场战争的结果我们有目共赌。

   这样的战争,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以不同的形式,在我国的各个行业持续地上演着,和将要上演。

   在消费品行业被外资以各种手法控制之后,针对国有大型企业------央企的拆散活动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演出将一幕接一幕呈现在眼前,我们将照样看到,中国民众这支强大的跑龙套队伍,在外资互联网媒体们的引导下来拆散自己国家最后的一块基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