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阿凡达》里的西方殖民心态

火烧 2010-01-29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阿凡达》通过潘多拉星球展现西方殖民历史,分析帕克、奥古斯汀等角色代表的殖民心态,揭示资本扩张、探险欲望与个人救赎的交织。

《阿凡达》里的西方殖民心态  

为了不让自己变成奥特曼,这周终于去看了《阿凡达》。《阿凡达》的特技效果有多棒,我想不用我再多说了,各种溢美之词早已是铺天盖地了。媒体上评价《阿凡达》是划时代之作,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这一点从全球火爆的票房就可见一斑。不过,关于《阿凡达》的内涵大家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阿凡达》表现了动人的爱情,有的说表现了人类对日益恶化的环境的焦虑,还有说是表现了拆迁队与钉子户的对决。我倒觉得,卡梅隆不过是借用一个潘多拉星球,对过去几个世纪的西方殖民史做了一个高度的浓缩,而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则正好代表了几种典型的殖民心态。  

一、发财型。  

代表人物:帕克。帕克是RDA公司在潘多拉项目的负责人,其任务就是在潘多拉星球上开采超导矿石,在他的眼里纳威人就是一群没进化好的猴子,灵魂树也只是一堆木头,没有任何事情能比公司的财务报表更重要。这种心态,就是西方最主要的一种殖民心态,“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在这些人眼里全世界的一切资源都应该为他们的资本服务,保证利润是第一位的。正如《资本论》里说的“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所以只要能保证利润鸦片、黑奴都能变成商品,而坚船利炮就是他们打开市场、占领资源的第一选择。  

二、探险型  

代表人物:奥古斯汀博士。片中的奥古斯汀博士一直反对用武力驱赶纳威人,但并不说明她就一定是理解、认同纳威文化的。潘多拉星球最吸引她的是900英尺高的参天古树、是悬浮山、是灵魂树,直到生命的弥留时刻,她想的还是“我能取一段样本吗”。所以,她所开发的“阿凡达”项目与其说是想融入纳威人的社会,倒不如说是为自己找一个研究潘多拉星球的合法身份。早期的西方探险家不经意间发现的新航路为西欧国家向世界各地的扩张提供了条件,奥古斯汀博士的“阿凡达”也在客观上为帕克等人的军事行动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虽然,奥古斯汀博士想要了解纳威,但并不能融入纳威,就像麦哲伦最终死在了探险的路上,奥古斯汀博士也没能在灵魂树下重获新生。  

三、寻梦型  

代表人物:杰克。杰克,一个失去双腿的退役陆战队员,一个无钱治病的穷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加入了“阿凡达”项目。“阿凡达”对于杰克来说,既不是超导矿石,也不是灵魂树,而是可以重新奔跑的双腿,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是重新获得社会尊重的机会。所以,在片子的最后杰克毫不犹豫的站在了纳威人的一边,不但拯救了潘多拉星球,也拯救了他自己。  

四、雇佣兵型  

代表人物:夸奇上校及雇佣兵们。夸奇来到潘多拉的第一天就被这个星球上的猛兽袭击了,从而在脸上留下了伤疤,因此他对这个星球的生物充满敌意。然而,作为一名雇佣兵,世间的事物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谁出钱多就为谁卖命,但是当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还是保命要紧。所以,当潘多拉的动物们在圣母的召唤下保卫自己的家园的时候,夸奇的队伍也就作鸟兽散了,而夸奇最终也就只落得个魂断他乡的下场。  

影片的最后,帕克很不服气的看了潘多拉一眼,我就知道《阿凡达》还有续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