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全球的多元动态复杂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火烧 2008-09-02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探讨全球多元动态复杂性与中国战略选择的关系,强调战略智慧与多元思想的重要性,分析自由与无私的价值,以及国际秩序的挑战与理想。

全球的多元动态复杂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田忠国

世界是多元的,但又是矛盾有时甚至是有冲突的,正因为多元的矛盾性,才有了这个世界的动态复杂。或者说,由于这个世界多元矛盾,使这个世界变得支离破碎,但就是这些破碎的碎片,才构成了一个真正的完整世界。在这个破碎的世界中,如果从系统战略的角度说,具有一个个不同的动态制衡点。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从短期利益的角度看,有的战略制衡点可能只是负出,没有回报,但若从战略利益上说,任何一个负出都具有高回报性质。 张文木 先生称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深刻而又形象的道出了战略智慧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系统发展智慧。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欲望常常遮蔽了智慧的眼睛。但什么才是智慧的眼睛呢?具有超凡的哲学思维能力,可以发现人们无法发现的社会或科学发展规律的智慧,我称之为智慧的眼睛。思想是智慧眼前的明灯,发散式系统逻辑思维方法是智慧的幽隐路径。由此可知,人类的智慧是由个人的发散式系统逻辑思维能力所决定的。  

在人类社会中,经验即意味着智慧的成熟,也意味着人类智慧的盲区已经形成,因此,在固守人类经验的同时,更要破除由经验形成的智慧盲区。不固守经验,人类就会永远陷入零起点的悲剧,不破除智慧的盲区,人类也同样会陷入经验的泥淖,社会失去发展的创造能力。  

从思想的角度说,多元的思想,就是多个智慧的明灯,从思维角度说,人类的发散式系统逻辑思维的触角伸到哪里,人类的智慧就开辟了多大的疆域。但是,多元的思想并非是没有底线、没有原则,而是在价值目标共识下的多元,比方说,无私是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但是,无私并不否定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生理需求,而是要求社会上的所有人,必须在奉献的基础上才能获得需求的满足,而不是相反。  

世界上所有的无私者,都是自由主义者,因为,对自由来说,有其制约作用的,一是制度秩序,二是文化秩序,三是自私。对于思想者来说,制约自由的不是制度秩序,也不是文化秩序,而是自私,因为,制度秩序可能剥夺了一个人的表达权,但无法剥夺一个人的思考权。剥夺表达权,对于思想来说,只是避免了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思想没有价值,也并不意味着对后世没有影响。但是,个体的绝对自由,是对社会自由的破坏,因此,自由永远只是一种自由的价值秩序和自由的制度秩序。  

世界的多元性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多元带来的矛盾。  

解决世界上多元矛盾的最佳途径,当然是多元的各方平等的探讨,通过探讨达到价值目标共识,但是,人类历史证明,平等的国际秩序是不存在的,因为,对于强国来说,国家欲望是不允许完全平等的,因为,从国家欲望的角度说,平等对于强国的国家欲望来说,是一种制约。因此,国际间的平等,在国家没有消除前也只能是一种向往、一种理想。  

那么,世界上的多元矛盾是不说就无法解决了呢?  

从世界历史上看,世界上解决矛盾的途径不外乎有这么几种。一是交流、并通过交流达到双方或多方可以接受的共识,这就是所谓的谈判。当谈判无法解决矛盾时,第二个途径就是武力威慑。当武力威慑不足以解决矛盾时,第三条路径就展现在人们面前了,那就是军事斗争。  

为避免矛盾的逐渐升级,这就产生了第四条路径:制约。  

制约是一种战略的学问。对于强国来说,战略制约实际上是一种战略占领。对于弱国来说,战略只意味着图强,而无法实现制约,因为,制约是界于强、弱之间的能力展现,过弱,则无制约能力,过强,则不需要制约,只需要占领。但对强国来说,能力的有限性使之往往采取战略占领和战略制约两套方案,也就是说,在战略上能占领的不制约,在无法占领的地方,也只能选择制约。  

当然,战略占领并非是领土占领,而是通过战略布局产生的空间控制效应,是隐性利益的空间延伸。从战略控制空间的角度说,一是军事制约,二是经济上的占居,达到经济制约的目的,三是思想文化制约。军事制约的目的是通过对有限空间的占居,达到有效空间的控制目的,而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有效控制,不论控制了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意味着对一个国家主体精神和战略产业的摧毁。而一个国家主体精神和战略产业的摧毁,就意味着这个国家陷入到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如果说主体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的话,那么,战略产业就是这个国家的骨架。假如一个国家即失去了灵魂,又失去了骨架的话,经济发展只意味着死亡前的肥胖。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要想立足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唯一的出路是尽快做出有益于自己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空间的角度说,中国必须拥有走出去的门户,绝对保持一定的有效控制空间。中国对有效的控制空间问题,一定要上升到生存战略的高度,而不能仅仅视为简单的利益关系。如果把生存战略空间视为利益关系,必定导致决策错误,使本来狭小的生存空间相对缩小。比如说东海、南海,伊朗与巴基斯坦,就不单单是个简单的利益问题,对中国来说,就是生存战略问题。在巴基斯坦出现政权危机时,中国没有及时表明自己的道义立场,该出手没出手,结果那个中国的生存空间被美国抢占过去。从目前美国对巴无偿赠送战机的情况看,穆沙拉夫的被迫辞职,其幕后的黑手,必定是美国的策划。  

现在的世界,美国积极推行全球性霸权战略,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敢与之争锋,不仅不敢争锋,而且欧盟成员国,虽然不时有利益之争,但在美国的强势控制下,英国、法国等欧盟主要国家,个个都几乎是美国的跟班。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成了美国的跟班,令俄罗斯想不到的是,对于美国来说,俄罗斯当美国的跟班日子或许并不能长久,因为,一旦北极熊醒来,就会告别跟班时代。之后的普京时代,证明美国的担心并非多余。美国对俄罗斯所采取的攻势也就是意料中的事了。  

但问题是,格俄之争的本质是俄美之争,俄美之争,如果一旦美国占居了战略制胜权,美国的下一步全球战略的控制区域在哪里呢?  

有人可能认为,美国明显的指向是控制伊朗和巴基斯坦。  

但控制伊朗,或巴基斯坦就是美国的战略目标么?  

事实是,控制伊、巴只是美国的战略手段,而非战略目标。美国的战略目标,就是扼阻中国的崛起。当然,这只是美国空间控制战略一步小棋,而美国扼阻中国的一步大棋首先就是使俄罗斯在可控的范围内,斩断中俄的联盟关系,分而治之。有人可能质疑,如果美国的战略控制目标是中国,为什么先行对俄罗斯下手而不是对中国下手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俄罗斯对美国鹦鹉痛下杀手,使其失去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凝聚力增强,民心思进。第二,普京的不屈性格和战略胆略、勇气,加之比较先进的武器,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来说,都是最大的威胁。第三,俄罗斯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是其重新快速崛起的基石,战略产业结构一旦形成,将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形成更大的威胁。第四,中国境内的美国鹦鹉,从官僚精英层到知识精英层,无处不在,中国的发展只不过是肥而无骨,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构不成威胁,而美国的中国威胁说,不过是美国为美国鹦鹉拓展更大的活动空间而已。第五,在意识形态上,美国鹦鹉有效控制了宣传媒体,基本上能够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宣传需要。第六,中国的主权经济基本上掌控在外资手中,战略产业基本上不存在了。第七,如果先行对付中国,一方面使中国早些警醒,不利于美国鹦鹉的活动或逐步掌控中国局势,俄罗斯也会倍感唇亡齿寒,加大对中国的支持力度,但中国在美国鹦鹉的左右下,如果先行对俄罗斯采取行动,中国就不会全力支持。这样一来,一方面有效扼阻了俄罗斯的崛起计划,另一方面分化了中俄的联盟关系。  

在这样的世界大背境下,中国应该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  

一、从思想文化上选择  

二、从教育体制、创新能力上选择  

三、从战略产业上选择  

四、从社会机制上选择  

五、从战略生存空间上选择  

六、从战略伙伴上选择  

我之所以谈了这六个方面的选择,因为,内外是同步互动的,没有内,也就没有外,没有外,对内来说就失去了保护力量。或者说,修内是为了强外,强外是为了护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但是,要对以上所列的选择做出正确抉择,就目前看,依靠精英是根本没希望的,这就需要选择新的路径、新的智慧之源。我个人认为,新的路径在民权,新的智慧之源在民智。  

但是,从主流精英对民权、民智的全面否定、拼命否定上看,要使民权进入治理国家的序列,使民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若从时间维度和中国的现实看,突破主流精英对民权、民智的围困,所剩时间确实不多了。  

我在“人民网”上发现了民众与中央的互通通道,为之振奋之后,细细阅读留言,我的心便心如死灰了,因为,我发现,所有的留言都是赞美之辞,既没有提出问题,也没有任何建议,这就说明一个严重的问题:经过网管的管理,民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一定被管理掉了,也就是说,民众与高层互动的通道,再一次被堵死了。因此,如果想让这条通道死而复生,就必须有制度保障渠道的畅通,一方面要加强民权(留言)的保障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网管的监督与惩处力度,避免他们主动堵塞互动通道。  

从中国的现实看,中国民众对高层破解主流精英对民权、民智的围困充满期待……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