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异变,干出来的官与扶起来的官
最近与友人一起探讨问题,在议论中国官员的变化时,突然发现,我们的官员在这三十年内发生了重大异变,就是说,过去的官是干出来的,现在的官是扶起来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有着鲜明对比的。
我们所说的过去,通常是指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这个三十年,干部没有提到什么年轻化的,高级干部是终身制,一般的干部干到六十岁退休,你干的好不好,百姓说了算,不好好的干,就会有人贴你的大字报,甚至要挨批斗,这叫改造思想。在当年,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么就自动下台,要么就被人轰下去,形象不好的干部,就没有市场,特别是男女作风有问题的干部,财务上手脚不干净的干部,人们见到更是退避三舍。
有歌曾经唱道:革命熔炉,火最红,毛泽东时代出英雄。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如陈永贵、吴桂贤、李素文这样的干部,也出现了焦裕禄,王进喜这样的一线人物。所以,那个时候的干部一般的,都能与百姓打成一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的辛勤程度,比百姓更苦。再一个,那个时候的干部也没有现在的电视那么普及,如果想宣传自己,用个镜头在电视上照照就显得很亲民,就是为百姓的事,哭的不成样子,也上不了镜头的,想做秀哭一下鼻子更是没门,人家早就看穿你的把戏。
现在的官呢?就真有些不同了,为什么呢?现在的官,一般的是讲文凭的,比如大专本科研究生,这样的干部,你别想他小时候就了解百姓情况,他们小时候,就背着个十多斤的书包,到学校上学,作业多的要命,根本得不到劳动的锻炼,二十岁以前,也别想他们和百姓在一起劳动,更谈不上思想上的接触,感情上的接触,然后,这些人二十多岁大学毕竟以后,就开始考公务员,或者因有后台,分配到某个单位上班,上了班,也是按照书本写东西的,因为有的人缘好,有前途,这个时候,就开始培养,这种培养,绝对不是到一线去劳动锻炼,而是如何跟领导一起,按照他们的模式学一学的。
说现在的干部是扶上去的,是怎么扶的呢?就是按年龄持征,到了多大年纪,该当什么官,所以有人就总结出,二十七八,稳扎稳打,三十七八,等待提拔,四十七八,干也白搭。而这个年龄段,你想提拔,靠干也是不行的,干也是白搭的,人们还有潜规则叫做,“跑跑送送,升官重用,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牛皮哄哄”。比如说,你到某单位工作多长时间了,该提个主任科员了,该跑的就得跑,该送的就得送,就可能提个主任科员,如果不跑不送,就因为指标有限,或者什么原因,得不到提拔。该提个实职了,这个时候,更是得小心,得有靠山,要么就送,要么就靠着这山,一步不离,才有希望。而现在的官基本上是靠关系的,就是说,大部分上面都有人,你提我的人,我提你的人,你把你的人扶了上去,我也就把我的人扶上去,这样都相安无事了。
再一个,现在的官职讲年龄,比如,省市县级都有个年龄问题,为了抢年龄这个优势,不管称职不称职,先提起来再说,这些年来,做大官是看谁运气好,并不是看谁干的好,提了多少人呢?说不清了,反正,当今的官,别看他是当县委书记的,但他却是省委书记的后备军,别看他是省委书记,可能他最后就会当个什么一把手,别管他干的好不好,就是黑窑工遍地,黑奴工到处开花,矿难不断,但只要他是后备军,就可以把他一会调到这里,一会调到那里,据说是为了锻炼他的才能,这是真正的扶上马,送几程,除非你不争气,跟你的恩人斗气,不和他“保持一致”会玩完以外,不管是一团泥还是豆腐渣,臭狗屎,就能扶上高位。而且,别管他做的不好,却说的好听,比如说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谐科学之类,甚至还会说出让谁 也听不懂的诸如“杀开一条血路”的屁话,现在真的不客气的说,没有见到谁,有多少是干出来让群众满意才提拔上来的,但这里面有个前提,就是,你是不是有背景,比如乡党,山头,后台什么的。
而对现在的官,审美标准又不一样了,过去靠干上去的官,不近女色,不为钱财所动。现在的官,今非昔比了,个个都是财色双收的,弄得当今的中纪委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官出了问题就是十个贪官九个色,还有一个呢?估计是阳萎,或者就丧失了性功能。而从现在的官员包二奶养情人的情况看,如果大家都是这样的话,比如吃饭,旅游,都有情人,有一个没有情人,将是很难堪的事,所以,现在的做官标准,当然与贪财贪色联系在一起了。而现在的官,因为是扶上去的,不是干上去的,当然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也就不怕贪污受贿有什么风险在哪里了,为什么呢?他们深信,有人会保他的,他虽然被查处,还有没有被查处的官在为他打通关节,他用担什么心呢?所以,当今中国官场因为有了这个前提,官是最好当的,是个最风光,最挣钱的职业。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