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压在下层人民头上的又一座大山
石家庄社会保险部门发出通知:这个星期内符合养老及医疗保险补助的社会人员在这个星期内完成补助申请。于是,这个星期一,社会保险局就开始热闹起来,前来办理保险手续的人从二楼大厅一直延伸到一楼。
这些人员的大多数是4050人员,也就是说大多数是国企或集体企业改制而流入社会的人员。他们是国企和集体企业改制的牺牲品,他们有些只得到一万多块钱的工龄买断的补助,有些干脆什么也没有。他们是曾经是社会主义企业大船中的尽职尽责的船员,只是因为一部分人尽快富起来的需要,便被一脚踹入了波涛汹涌的商品经济的大海之中。在被踹入大海之前,连一个救生圈都别想得到!近若干年以来,医疗养老的救生圈先后生产出来,但是,那些在海水中浸泡浮沉的曾经的船员且末伸手:想要吗?且慢,拿钱来买!
我们知道,养老和医疗保险的上缴基数是以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为标准的。而巨大收入差距,使其平均数远远高于这些从事简单劳动的打工人员的收入水平!按今年的养老保险缴纳数据,4050人员大多每月的养老保险需要缴纳130多块钱,一年下来是3900多元。医疗一年下来是1700来块钱。两项加起来是近6000元。而这些人员的工资大多也就是1000左右。相当一部分就是七八百元、甚至五六百元。也就是说你要拿出你收入的一半来买救生圈。而买了救生圈,你现实的生活怎么办呢?只有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勉强度日罢了!
就是你这样拼尽全力购买的救生圈质量可靠吗?性能可靠吗?你会使用,或者说你能使用吗?
以医疗保险为例。去年我办理了医疗保险手续。按保险部门规定补交了一万多块钱,又按其规定等候了半年的观察期拿到了医疗保险本。这时我才发现,或者才感觉有种上当的感觉。为什么呢?按保险公司的规定,我每月缴纳100多块钱,每月要划到我帐户上10元买药钱。可是为什么我补交的近100个月的保险费却没有每月这10块钱的划拨呢?这公平吗?合理吗?再说这样的医疗保险设计,只是给你画了个美丽的画饼,试想一下,平时有病,不是那种必须住院的病,你都要自己陶腰包,现在的药品又贵,动则上百,一年你得一次普通的病,你每月10块积攒起来的那点买药钱够吗?如果你得了什么大一点的病,你也许庆幸自己有救生圈,可以逃生了,可是这时你会发现,你还要负担医药费费的百分之二三十。前面我说过,你交了医疗养老费用之后,只可以勉强度日了,你根本没有积蓄、或者说没有更多的积蓄去负担这百分之二三十!于是,尽管你抱着救生圈,你还是不敢病,因为你还是病不起!这时你会惊叹你买的救生圈是中看不中用的,因为你真正需要,真正要用的时候,你还是要另付费的,尽管你每月花钱养着它。养兵千日,难用一时!你说你堵心不?!既然你不敢病,不能病,病不起,那么你缴纳的钱也就很难用到,那么保险公司是不是通过这最高明的营销手段获得了最大化的成本利润了呢?!
再说养老保险,去年4050人员大多是3300元左右,今年是多少呢?是4000左右,一年长了多少?700来元。医疗保险长了多少呢?去年每人每月大约是115,今年是130多。比去年平均长了200来元。可是,今年工人工资长了多少呢?恐怕大多没有长,或者没长多少。就以今年年初因要求涨工资而罢工的棉纺行业为例,也就长了百八十元。那些没长的呢?那些因大拆迁失去门店,失去工作的人呢?再加上今年的物价强劲上涨幅度。这些失去任何保障的下层人民怎堪承受如此昂贵且不切实际的养老与医疗保险的重负呢?!退一步讲,就算工人普遍长了100元,那么拿出一半多去交保险,剩下的再被物价上涨吞噬掉还不够,下层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这种以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的保险系数设计是给下层人民提供保障的救生圈,还是无情地将他们推向日益贫困的深渊的不堪承受的包袱?是平衡社会矛盾是减震器,还是掩盖矛盾,压抑越久爆发越烈的火药桶?
挣扎在底层的人们很多都没有交医疗和养老保险。去年给这些人员补助保险费的消息像是一剂强心针,使许多也渴望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人们纷纷办理保险手续和缴费事宜。那些日子,排在保险公司和银行门口那长长的巨龙般的队伍,像是无数被摔落入大海的落难者,面对着任何一条可以抓住的船板,或者漂浮物都不假思索地抓住一样。可是,按照这次补助的政策规定,补助只能维持三年,三年以后呢?今年一年,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费用加起来就上涨了近千元。按去年补助的标准算,也就是补助缴费的40%以内。三年以后,没有了补助,你还交得起吗?交不起怎么办?前几天河北电视台,“楠楠帮你办”节目,一个观众问,他的丈夫去世了,丈夫原来交的保险费可以退回吗?保险公司回答:到了退休年龄,才可以领回!人都死了,都要不会你的本金,何况你要没死呢?
……
众所周知,教育,医疗,住房是压在下层人民的新的三座大山。那么,这昂贵的保险,算不算又一坐大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