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理论:21世纪最风行的思想
囧理论:21世纪最风行的思想
郭春孚(“槑”。“槑”)
用多少美轮美幻的文字来构造“囧理论”大厦都不过分,因为这是21世纪最风行的思想。
网络上曾经流行“雷”字。在网络语言里,“雷”另有新解,形容人在不知情时受到惊吓,如“你被雷倒了吗?”“你被雷得严重吗?”更有意思的是,根据被“雷”的程度,可以分为轻伤、中伤、重伤、脑残。
红火了一阵子,“雷”又被最新的网络娱乐流行语“霹雳”所取代。据说,“霹雳”一词源自《情深深雨蒙蒙》,剧中女主角听到自己好友被抛弃时非常震惊,脱口而出:“怎么会有这么霹雳的消息!”
网络流行语来得快,淘汰得也快。一度暴红的“俯卧撑”(出自俯卧撑事件),很快被“槑”取代。知道“槑”的意思是很霉、很呆吗?”“槑”字在网上大行其道,“雷”倒不少网友。
“槑”这个字,怎么念?不会的人,在年轻的网民眼里,已经落伍了。“槑”是古汉字,部首为木,读音同“梅”,《康熙字典》有所记载。这个字由两个“呆”字所组成,醒目逗趣,以形致意,形容人不仅呆,而且“很呆”,又称“特傻”。
从“很好很强大”到“很黄很暴力”,又到“关我鸟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网络流行语,平均只有几十天的寿命。但“囧”的流行与以前的网络流行语或流行字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的意思含量越来越大,因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什么是“囧”?
“囧”本义为“光明”(英文:light或bright)、鸟飞(英文:bird flying)。“囧囧”即光明的样子,“冏然”即鸟飞的样子。韩愈在《怀秋诗十一首》中就有一句“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囧囧”在这里通“炯炯”,意思是窗户明亮。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中,“囧”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等意思,在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最频繁地使用,被称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
数学函数上有一些函数图象很像“囧”,这类函数人们生动地称为囧函数。当我们在函数的外侧加上一个正方形的时候,一个具有数学意义的“囧”就诞生了。
“囧”字从字典里复活,被赋予的新意是:郁闷、悲伤、悲愤、困惑、无语、无奈、窘迫、为难、悔恨、无力回天或极为尴尬的心情等等。它的内涵就是: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在失意体前屈文化中,它的作用是前者;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或用来形容一个人变态猥琐;示意很好很强大。要理解“囧”的意思也不难,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或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我很囧”的时候,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而“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并同“窘”一样表示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极为窘迫的心情。简直再完美不过了。
在不同语境下,“囧”的意思是不同的。“囧”字最典型的用法是在被甩(失恋)的时候。在被广泛使用后,涵意逐渐增加,除了一开始恶搞的“无可奈何”或“失意”之外,开始引申为正面的对人拜服、钦佩的意思。
“囧”是窗户,还是祭坛?
在甲骨文中已有“囧”字。关于“囧”的形义,目前主要有六种说法:
1.窗户说。“囧”是一个象形字,象征窗户。许慎《说文•囧部》:“囧,窗牖丽廔,闿明也。”
2.仓廪说。屈万里认为:“囧字,当为仓廪一类之物,于此则作动词用,‘米囧’意谓新米已入仓廪也。”
3.祭名说。于省吾认为:“囧为祭名,契文亦作囧,通盟。”
4.地名说。有些人认为,从“囧”字的形象来说是“窗户”的意思,从辞义来看“用作地名”。
5.牛耳说。殷康《古文部首》一书提及“囧”为“牛耳形”,并作图释。
6.眼睛说。对中国文字颇有研究的流沙河认为,“囧”是一个象形文字,代表一只眼睛。本来外边是一个圆圈,作眼眶,中间的“八”是耷拉下来的睫毛,“口”是指眼珠,形容人目光炯炯。
可见,在“囧”的取形上窗户说是影响最大与最久的,而于辞义则越到后来越趋向于地名说。但是究竟为何种地名则仍无明确说法。
“囧”是一个象形字是不成问题的。甲骨文与金文的“囧”字均作圆形,无一例外。圆形刻铭较方形难,如其字本来不是反映圆形图像的,是不必费力弄成圆形的。也就是说,从象形上看,如果“囧”为“窗”,则应像圆形之窗,可是已发现的商代房屋窗户多为方形和三角形。即使商代房屋有圆形的窗户,那也不会比方形的多。由于方形窗的制作比圆形窗容易,一般房屋的窗户都是方形的。那么《说文》所谓“囧”为窗牖玲珑象形便说不过去了。因为文字的取形应该是以事物的常见形象为代表,用一个圆形表示窗,令人难以置信。
“囧”在卜辞中为地名,是确切无疑的。仅从“囧”所处卜辞的句式语法就可以定论。在我所见到的有关“囧”的可以成文连读的卜辞中,“囧”只能当作地名理解。那么囧是一个什么地名呢?可能是祭祀的地方。这是典型的农业民族的祭祀方式。“囧”有可能是指用于祭祀的台子。古人祭祀都要用土或石头垒筑高台,然后在台上进行祭祀活动。这个习俗最早起于黄帝,在尧、舜、禹时期开始盛行。
祭祀制度起源于“万物有灵”的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崇拜,以后被统治者接受并加以改造,融合了儒家“敬天法祖”的思想,形成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祭祀特定神祇的官方祀典。并为历代政权所遵从,成为帝制时代最重要的典章制度。
最初的祭祀活动在天然的山丘或土丘上进行,后来发展为夯土和垒石筑台。台是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之一。汉代以后,除了祭祀自然神的专用建筑称为“祭坛”外,台出现两种变体:一种是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叫“台基”;另一种是连接建筑的梯状通道,叫“台阶”。
中国著名的祭坛有王屋山主峰天坛山(琼林台),这里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设坛祭天的地方,传说黄帝在此告天,感动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于是战胜蚩尤。还有西安天坛(古代叫圜丘,又名圆丘)、北京天坛、地坛等。
古人认为祭坛“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所以祭坛上不建房屋,也没有内部空间。这是祭坛的通例。
在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源远流长,因此作为祭祀地祗场所的地坛建筑,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以象征大地的正方形为几何母题而重复运用。从地坛平面的构成到墙圈、拜台的建造,一系列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的反复出现,与天坛以象征苍天的圆形为母题而不断重复的情形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重复的方形,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而且还创造了构图上平稳、协调、安定的建筑形象,而这又与大地平实的本色十分一致。
由此推断,“囧”是指祭坛,而且祭天的习俗远古时代已经有了,祭地的习俗产生的较晚,“囧”很可能是特指祭天的圜丘。
大多数人以为“囧”来源于现代,是利用电脑程序拼接而来,其实古已有之。
失意体前屈
Orz——失意体前屈
更多orz:
Prz——长发垂地的orz
@rz——呆滞垂地的orz
srQ——换一边并舔地的orz
圙rz——这是老人家的面
囿r——这是追追做出orz
囼rz——这个是没眼睛的
囜rz——没有眼和口的
圀rz——这是歪嘴的
囶rz——这是无话可说的
苉rz——这是女的
匫——这是被人捉奸在床的表情
Ora——衍生用法,不过脚是跪着状态
or7——尖屁股
Oroz——这是有小腹的
Orz~——这是赛亚人失意体前屈
:◎:rz——这是张大嘴巴嚎啕大哭的
oΩ——背部隆起的
……
“囧”已深入生活
无论“囧”字经历了多么复杂的历史,遭受了多少青睐或冷落,现在它却受到热烈欢迎,甚至有点狂热。现在地球上出现了一些分布在各地却有一个共性的人群,这些人都有一些很费解的能力。有些人称他们为壮士,但更多的人称他们为“骚扰者”或“失败者”,其实他们是“超囧英雄”,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但“囧”是他们的宿命。
有一个“一日一囧”专辑,设置在比较流行的“优酷”视频网站中。所谓“一日一囧”就是一天一个短片,一个短片表达一个意思,时间长短不等,有“穿大裤衩的女人”、“费解的司机”、“采水果的小朋友”、“爱干净的女人”、“上课不许说话”等,共有20多篇。每一个短片基本是漫画的形式,而这些漫画中无处不显示出“囧”字演变出来的各种心态。这个“囧视频”短片的总点击量远远超过百万。
目前,网络上可以点开的“囧论坛”有500个以上,类似的“大囧村”、“囧字营”更是层出不穷。“囧”这种难以把握的东西,在虚拟的网络中成了聚合性的力量,成为区分网友类别的依据。
2008年4月18日,囧论坛发布了新的奖惩制度,在这个奖惩制度中,“囧”成了量度单位,“囧值”的积分单位为“囧”,主要用来奖励对论坛有贡献的会员,论坛根据注册会员在论坛的发帖量以及在线时间,对他们进行“囧值”的评定,“囧值”与会员的等级以及所享受的权利密切相关,0~100分为小囧;100~500分为囧民;500~2000分为队囧;2000~5000分为团囧;5000~1万分为牌囧;1万分以上为湿囧。
湖北大学西门外有一家“囧”字奶茶店,门店上方的招牌上,印着大大的“囧”字,让南来北往的人不时停下脚步仔细端详着问:“这是什么字啊?”奶茶店老板的目的达到了,他说:“竞争激烈,奶茶主要面向学生,肯定要时尚一点了。”奶茶店老板一开口,就知道他是典型的网络达人。
如果只是招牌上玩玩伎俩,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不过据大家介绍,“囧”字奶茶店的奶茶真的有特色。要一杯这里卖得最好的“特色囧奶茶”,喝一口,有点咖啡、有点茶的奇怪感觉。同行的朋友,脸上的表情早就拧巴起来,似乎真的成了一个“囧”字,“难喝也是一种味道啊!”有人认为“囧茶”应该就是这个味儿。
窘迫就是使人苦恼、处境困急、十分尴尬,尤指使经济困难,而“囧”的新意也有这方面的意思,在“囧”字热的带动下,窘迫被囧魄替代了。甚至有人直接用囧魄做了一个网站,以互动性为主,具有囧魄特色,而且还有很多种奖励方式,这个囧魄网的点击率节节攀升。
“囧”是90后网友的独特标志?
这个字,只要会上网的90后多半都认识,它似乎已经成了90后网友的一种标志。“上学期英语59!”差一分及格的事如果在90后群体中出现,周围估计立即就会发出“囧”的感慨。年轻人认为,在网络中,“囧”这个字是可以用来判断、分清“敌我”的。
网友“水管工”是四川大学一名副教授,他认为用“囧”表达情绪,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古老的文化和现代网络的完美对接,这是件让人惊喜的事情。”他说,在大学低年级课堂上说出“囧”字时,感觉一下就和90后学生亲近了很多。
北京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在日本学习了两年媒体,她并不认同“囧”字符为90后网民独享的说法:“至少我就是个70后。”她说,像在现实生活中,人悲伤了会哭一样,在网络中,人有了悲伤或者崩溃的时候,就会“囧”,情绪显然是和年龄无关的。
网络代表了新技术和新文化,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也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新潮的网友们把古老的汉字翻出来,再赋予新鲜的含义,让人看到古老和现代的巧妙对比。囧”字的构成在汉语造字法里属于“象形”,网民在使用“囧”字的时候,也是采取“象形”,用它来象征人脸。为什么很多人不分代际,都能迅速接受这个字的网络新含义?因为他们接受的不是某种从天而降的新发明新创造,而是欣喜地看到古老的造字法有了新的应用。同时,又因为传统文化自身的力量,迅速认同了这种新鲜的诠释。由此可见,汉字的字形只是外壳,它的内核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当汉字出现之后,中国人习惯了文字和形象之间的直接关联。所以,尽管时光流逝,“囧”字已经几乎被人们完全遗忘,但是一旦有机会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又可以恢复鲜活的生命力。想到后人和祖先在用相同的方式造字这一点,就让人情不自禁地为之感动。一定有什么东西是所有中国人共通的,它不随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而消亡,所有中国人可以凭借它而彼此相认,永不相忘。
汉语之所以始终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人民始终在参与这个语言游戏,并且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一个把“囧”和人脸联系起来的人,发明了一个新解读,然后为大家所接受。也许一段时间之后,《新华字典》里会增加一条新的解释。而后人在1000年后翻出这个字,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现在的感受。想到那么久以后汉语还依然存在,让人觉得很宽慰。想到自己早已不在,让人觉得非常的囧。
今天你“囧”了吗?
“囧啊,如果你不懂‘囧’就会更‘囧’。因为这是个很‘囧’的世界。”
语言都有不同的应用群,一种特定的语言属于一种特定的环境。比如我们过去上学时在宿舍、班级甚至学校都有自己的流行语,行业语言也有其特定的专业术语,大众聊天有其特定的生活用语,而网络语言是属于网络的一种专有术语,也属于我们社会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在语言使用上,大家应有开放包容的态度。
网络语言普遍存在以下类型:一类是正常用语,与现实语体相对应的;另一类是互联网专业术语,与现实中行业相对应的;第三类是一般大众聊天的原生态语言状态;第四类是正常语言的变异,比如火星文;第五类是把废旧古体字赋予独特网络意义的,比如“囧”字。
网络语言的一大功能就是展示人的智慧、新颖、独特和与众不同的地方,一般带有很大的娱乐性。在网络环境中交流会有一种参与感和被认同感,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所带来的娱乐感。这是语言功能的一种发挥,无非是在网络上体现得更充分一些。现在,网络流行语言如火星语、字母词等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生活中,进入公众视野。这也说明了社会在进步。
“囧”流行引发争议
据说“囧”字最先在台湾的BBS社群上开始流行,与另外一项次文化——“好人文化”有关。随后在中国大陆快速普及,并传入香港。随着网络次文化的兴起,主流媒体开始尝试引入“囧”字作为新闻元素,“囧”也在电影和广告产业产生效应。
“囧”字以其楷书外观貌似失意的表情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在香港,有网民将电视剧《乱世佳人》中的一个演员胡杏儿常做的委屈八字眉模样与“囧”字相比,评论其演技,进行恶搞,促使“囧”字在网络上更加流行。普通话的“囧”与“窘”同音,读起来的感觉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普及速度飞快。又用其字的形象来表示“尴尬”、“无奈”、“真受不了”、“被打败了”等意思。一些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代替“O”,使得失意体前屈的头部更加写意,写作“囧rz”,甚至写作“囧rz=3”来夸张地表达无奈的意思,更加形象。“囧”很快被用到了许多词汇中,以前的窘迫甚至也被替换成了囧魄。
“囧”字在网络上的流行,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尊重汉字,用来恶搞不妥,有损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感。但是也有人认为对“囧”字这样的生僻字的关注,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播。网络语言对汉字、方块字的重新解读是一种积极的文化传播现象。重新拾起汉字的原生态思维,对丰富和激活传统文化具有时代价值。
2008年5月11日,殷旵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一场别有意味的讲座《是谁把汉语撕成了碎片》,让人恍然明白,原来我们天天在用的汉字里藏着如此多的智慧和博大的文化。比如“北”在甲骨文里是两个“人”相背等。殷旵说:“中国人造字把人生解读得如此细腻,这种选择是非常不容易的。”
殷旵认为,“囧”的流行说明汉字本身的魅力。今天有些文字里的信息已经被渐渐丢掉,汉字的原生态思维也在一点点被丢掉了,这种返璞归真的趋势值得肯定。至于说古文字的这种流行方式,是有利于文字的健康发展,还是糟蹋了古人智慧,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李宇明认为,语言需要增添活跃因素,它有自我调节机制,会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有用的吸收,没用的就自我淘汰掉了。语言是最坚强的,就像民族一样坚强。
何宛屏说:“对于辞典编辑者而言,我持积极观察态度,网络上的语言是活跃的,各种语言现象和社会生活相符合。”
“囧”是一种象形存在,内含着复杂性。
天阳地阴,天地人合一。你是祭坛,我们看见古人在圆台上祭祀上天,祈求天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我们还看见祖先在方台上祭地,祈盼万水润泽大地,五谷丰登。你是窗户,将光明送人屋里,将视线送向远方……我们看见一个人站在光明的窗前,极目眺望远处的高山和地平线。他心中想着孤独的太阳,还有河一样的星星,以及可爱的孩子们。
“囧”外面的“口”,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生活的空间,是我们工作的单位,是我们生在其中的社会,是我们存在的天地;里面的“八”像眉眼,“口”像一张嘴,既像人跪下祭祀天地,又像一个人无奈、悲伤、窘迫、为难、尴尬的表情。失意总是难免的,失败也是常有的;伤心总是有害的,窘迫也会远去的……
“冏然”即鸟飞的样子,我们可以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至少我们的心是一只飞翔的鸟,或大或小;“囧囧”即光明的样子,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黑暗,但黑暗总会过去,光明必将回到人间。只要我们的心是光明的,我们就可以化解黑暗、穿越黑暗,飞向光明。
“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普遍的社会现象,还是人、自然、万物和宇宙的一种存在状态。“囧态”是人态,也是物态和宇宙态。
“囧”有无穷的魅力,囧是一种态度,囧是一种哲学;囧是平凡的,但是囧然一看,又包含着万般语言;囧是神奇的,囧中有着对世界规律性的探索和表达;囧就是囧,用其他的语言无法表达囧的万分之一……
“囧”在说:“超感谢你,让我重生。”(作者系一名“网迷”)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