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市场化的恶果:石油公司迫使中国政府退却

火烧 2007-11-1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中国因石油公司压力被迫提价,引发通货膨胀和燃料短缺,政府让步引发社会不满,油价上涨影响民生与经济,凸显市场化冲击。

市场化的恶果:石油公司迫使中国政府退却


星期天, 11 十一月 2007.

由于北京屈服于石油公司的勒索,燃油价格上升了10 %。

Vincent Kolo

面对日益严重的燃料短缺和在加油站的增加着的排队,上周,中国的名义上是'共产主义'的政府屈辱地被迫退却,允许石油炼油厂以近百分之十提高汽油和柴油的零售价格。10月31日周三提价的宣布是18个月以来第一次。无可避免地,伴随着预期的电力和公共交通的更高的价格将在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极为严重的波纹效应。政府的'计划'机构(NRDC)已发出天然气价格上升的警告。

"这把一只油箱放在了政府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上" ,陈立志(音译),中国政府的左翼评论家告诉中国劳工论坛。在8月份通货膨胀率运行在6.5 % (与去年同期相比) -自1 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他说:"总理温家宝政府试图避免这种情况,他们看到了在缅甸所发生的事情,即由燃料价格上涨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

股票价格飙升

价格上涨的消息公布后的第二天,中国最大的炼油厂中国石化的股票在香港股市飙升9.4 %,在美国纽约是10 %以上,这显示了到底谁从温的政策逆转中受益。仅一个月前,这个政权坚持认为,尽管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今年将不会有价格上涨,因为这会"打击穷人" 。JP摩根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Frank Gong评论道:但在中国政府与油公司角逐中,中国政府"被迫低头”。他争辩道:可见这次物价上涨“迫使权力层在得到一次很大的教训后接受他们不能左右市场。”

从内蒙古到作为出口发动机的中国东南部,许多地方的大排长龙和柴油配给能使人感受到燃料短缺。在一些城市巴士被迫停下来加油多次造成长时间延误乘客。在城市,如上海,出口商蒙受去往港口的交通停顿的损害。在河南省,一名卡车司机据报他在油站插队而被殴打致死。

物价上涨将使普通中国人遭到很大的打击。华尔街日报( 11月2日)警告说: "燃油价格上涨可能对其他燃料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而这可能意味着中国的穷人将因要承担更大的燃料和电费帐单而更为拮据。从公交车到空中旅行的运输成本将会增加,尽管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增加补贴。许多地方政府处在财政困难中并没有对公共交通提供补贴。在周三的退却后,中央政府的要对公司借此情势进一步提价的行为采取"强硬措施"的承诺已经没有太大的可信性了,

通货膨胀的回来

今年,随着一些基本的品项如猪肉和鸡蛋分别上升40 %以上,食品价格已经上涨了13.5 %。在中国食物成本上升是和在全球经济中的趋势,即未来几年农产品价格上升和粮食短缺的预测有联系的。昂贵的油价也可能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放缓,这表明中国在来自美国为首的信贷紧缩的影响而站立不稳的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中是没有办法避免这一深化着的危机的。反过来这也给全球资本主义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坏消息-中国出口产品涨价可能加速其他地方的通货膨胀,而较高的石油价格会削减已经极其低迷的不少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都希望其将拯救全球经济衰退的中国的消费。

按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话,中国政府的退却是"令人惊讶"的,但也具重大意义的,因为它真正地拥有迫使它改变政策的石油公司。石油部门,不同于中国大多数其他工业部门,仍然是99 %在国家控制下。周三的掉头后,问题是谁控制谁?

政府现在正困在资本主义的'市场力量'逻辑中。但不同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在这起事件中,资本主义市场的运作是极其清晰可见的。国有企业,如目前亚洲最大的炼油公司中石化,已被培养成主角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石油巨头竞争。通过在纽约股市及其他海外交易所上市,私人资本注入,一浪接一浪的企业改革,把全国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重塑成'全球玩家'。中石化的股票市值在4年内上升了7倍,给它的高层管理人员和私人投资者带来了巨额的报酬,但没有为在学术意义上仍'拥有'公司的中国人民带来好处(中石化没有向其主要的股东中国政府派发红利)。

这些公司由公共资金建立起来的,他们的超级利润归功于国家保护以及有国家保证的市场。少数董事及投机者已变得不义的富裕,而劳动者已经被急剧地裁员并失去了他们以前许多的福利。这类公司的经济实力现在已经成长到如此程度以至他们可以迫使'强大的'CCP顺从,并在中国人民的正视下公开地这样做。

在最近几个星期里,在互联网和部分中国媒体上有一个关于燃料短缺原因的争论风行着,许多指责油公司制造了一个"虚假的危机"迫使北京政府提高价格。这次争论甚至扩展到了国际媒体,纽约时报( 10月18日)提出问题:“是不是来自国有企业和可以自由得到的原油价格的信息的压力,驱使中国比它希望的速度更快地接受市场力量的摆布?”

"人为的短缺"

随着世界石油价格在仅10月份一月里飞涨20个百分点,中国炼油企业正在被迫低于世界价格出售其成品。基于税前收入和目前的石油价格,即使价格上涨后,中石化所炼的每桶原油还是'亏损' 4美元至5美元(约30至37元)。不过,基于有利可图的上游业务,该公司可获得巨大利润。据上海日报( 10月31日),在2007年第三季度其利润上升了7.8 % 达136.00亿元( 18亿美元)。

但是,面对其炼油业务的巨大的损失,公司和其他中国供应商组织了'罢商',他们限制原油量以便制造在经济和政治上两个方面损害政权的一个短缺。在最近几个星期,中石化的炼油厂运行了不到以往90 %的产能,根据一个公司的发言人的说法,许多炼油厂"为了维护而停产"。
总部设在新加坡的石油分析师告诉纽约时报:"这是一个人为的短缺。

经过精心策划的危机,石油公司,中石化及其大型竞争对手在中国北方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的炼油企业中石油,被在国家控制的媒体里的共产党中最敢言的新自由主义派热情地捍卫。这个极端新自由主义派一直为能源市场的自由化活动着,他们认为这将创造一个更加合理地利用能源资源和加快转向环保和节油技术的条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的零售价格不受管制,但政府在某些战略或政治敏感领域,如燃料价格上继续固定价格。
中央政府的喉舌中国日报( 11月2日)在一篇社论中评论说,物价上涨以纾缓短缺是"有必要的"。这将"加快努力实现市场驱动的价格体系,这将促使燃料价格够高以惩罚那些在节能方面拖后腿的人,”它补充说。

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油公司会对最新价格上升感到满意,尤其如果油价在世界各地维持在创纪录的水平的话。据高盛公司的研究报告,如果原油价格不回落至约八十美元一桶(约596元人民币) ,如果要使利润率高于盈亏平衡水平来诱使供应响应的话,中国政权将在2008年初"需要提高价格另外的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

没有自上而下的解决之道

这种在中国的石油供应上的权力斗争表明对于快速成长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不存在自上向下的解决方案。甚至在其他部门已经'开放'和私有化后,中央政府正迅速失去对经济越来越多的环节的控制,现在甚至包括在它誓言要保留控制权的'核心'部门里。

甚至国有巨头如中石化的董事会也不完全控制得了局势。中石化是一个由近10000家的以前独立的石油生产,炼油和销售单位组合而成的企业,原先在盛行着地方保护主义的不同的地方,省和中央的政府机构的控制之下。某中石化发言人Evan Jia告诉媒体,它自己的"炼油厂不想加工原油。我们竭尽所能了。"鉴于该公司的支离破碎的结构,实际上可以从他的声明里得到些真相。


显然,中国需要一个新的能源政策以便逐渐摆脱今天的对矿物燃料像石油,煤的致命性依赖,通过增加公共交通并打破目前大规模拥有私家车的躁狂趋势。今天中国每单位经济产出的燃料消耗是全球平均水平3.4倍。这必须大幅度减少,但以不引发经济崩溃(即现政权的政策不可避免的为此准备着)的方式。这只能由中国工人从大型国有企业和资本家和共产党官僚的手里取得经济决策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