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徐工收购事件的我的一些看法

火烧 2006-07-24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本文深入探讨徐工收购事件,强调国企战略行业流失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呼吁防止外资控制,维护自主创新,避免重蹈中国足球覆辙。

徐工收购事件的我的一些看法

我做我喜欢

    真不希望人民对此如此关注下而让他们得逞,广大老百姓的失望,我想绝对不仅仅是记在那几个败家子的身上!党和国家为一小部分人承担这些恶果是非常不公平的。对中国共产党的稳定执政、执政为民更是不利的。

    如果这次被众多学者、普通老百姓都看的如此透彻的徐工出售案让他们得逞,不知道还会引出来多少心有贪欲的国企管理者模仿。一定要制止它!惩前毖后!杀一儆百!中国足球的例子很能说明恶苗头出来和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砍掉它。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当初不认真处罚一些恶苗头,例如假球、假哨等等,使得现在的中国足球,对外丢尽国人掩面,对内什么假恶丑都发生,已经几乎没有球迷关注中国的各级联赛,没有人还相信中国的各级足球管理部门和俱乐部。国内的足球管理部门和各个俱乐部,自己丢了市场,甚至可以说是把这个市场送给了国外的各级联赛。如果他们还这样下去,可能中国足球,除了象征国家的国家队还能存在外,各个俱乐部迟早都要全部倒掉。这个鲜明的案例,一定要引以为戒啊。

    徐工是战略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行业,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联想电脑甚至不被美国政府允许在他们的许多政府机构使用,更何况如果有人想买下美国的整个电脑行业,美国人和他们的国会、政府还不如临大敌了啊。况且,电脑操作系统现在主要是由美国的微软来控制的。即使如此他们仍然是不可能让外国人控制他们的电脑产业的。那我们为什么要卖掉自己的战略行业的龙头公司呢?

    那如我前几个文章里面提到的国内许多战略行业的龙头公司被外国企业斩首的事实,我国为什么已经而且还在继续卖掉我们的战略行业企业呢。而且掌控这些行业和企业的外国企业,他们根本不是为了未来发展、做大、做强中国的这个产业而来,恰恰相反的是,他们有的是为了扼杀掉中国已经对他们企业产生威胁龙头企业,有的是为了把中国的公司变成他们的低档产品的加工厂并且消灭掉中国的品牌,最险恶的是要扼杀掉中国的这些战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自主创新,就永远不能做大,就只能永远做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当有朝一日其他国家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出现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工厂建到那个地方去。那时候他们关掉他们在中国的工厂(因为是他们的工厂),我们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再者,即使上面的情况没有发生(真的能不发生嘛?至少已经在拉美国家发生过了)如果我们的某个行业一旦被外国机构完全占有和垄断后,他们必然大幅度提高价格,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和垄断利润。看看我国的碳酸饮料市场吧,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可乐市场,已经完全被两乐垄断,价格定多少,完全有他们自己说了算。可以想象,在徐工所在的工程机械行业,如果某些细分市场一旦让外资垄断,现在买同样的设备的价格,到时候在现有价格后面再加个零,不知道能不能买来。奇瑞老总尹同耀说过,他们没有出口车以前,根本不知道汽车有多少(超额)利润。这个可以反观以前大众在中国赚了多少钱,可是从他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的报表看,根本没有多少利润的。汽车市场这几年的发展太说明事实了,前几年合资横行,轿车型号非常少。车价还又高又稳定。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是大众通用本田等这些国际大车商们突然发现中国百姓其实是需要非常多的车型的嘛?是他们发慈悲了集体降价了嘛?我更相信是国内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的汽车商发展起来的缘故。买车族即使不买国产车,但是一定要感谢下那些国产车的生产商。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国和某些西方国家发生紧张情况,这些外国工厂会为我们国家转为战时而积极生产战时的设备嘛?即使生产绝对也会很消极。更何况我都担心那个时候我们的工厂还有研发部门没有?没有研发部门,生产线的紧急改造、设计等工作由谁来做?!

    我说的绝对不是杞人忧天,我们的许多行业已经在悬崖边上了。

    说了这么多了,可怎么做,全国人民都看着有关政府部门呢!

   

附: 两份报价请您读

向文波 

 
有人给我提供了两份报价,如有差错,请徐工以官方方式予以澄清,而不是匿名的“响云霄”,因为“响云霄”身份不明确,不具权威性。

    一份是 2004年9月29日摩根大通的报价。内容如下:

    
1、现金收购价格

    摩根大通基金愿意以人民币31.94亿元的对价(“收购价”)收购公司现有普通股中85%的股权。为清晰起见,在此仅指收购老股。本收购价与我们估算出的37.87亿元企业价值的估值是相当的。在计算收购价时,我们采用了如下假设:1)公司以权益法核算占徐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工科技”)42.6%的权益;2)根据截止2003年9月30日的德勤审计数据,假设收购项目结束时徐工机械拥有净债务1.7亿元人民币,徐工科技拥有净债务3.81亿元人民币。如果在收购项目结束时,公司和徐工科技的净债务水平发生变化,则对收购价作相应调整。

    需要格外指出的是,虽然我们在本标书中的建议为收购老股,我们并不排斥采用认购新股与收购老股结合的方式。我们愿意结合公司的实际资金需求,就上述投资结构与卖方股东作进一步的讨论。
 
    一份是2005年3月9日凯雷的报价,取代其2004年9月29日提交的方案(非最终报价,最终报价为所公布的方案)。

     凯雷的投资方案细节如下:

    ●  总投资额最高为3.7亿美元;

    ●  在交易完成时以2.2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徐工集团持有的公司现有股份;

    ●  在交易完成时以8,000万美元的现金认购公司通过增资而发行的新股;

    通过以上总计3亿美元的现金投资,凯雷预计持有公司经扩大后股权的85%;以及

    ●  如公司2006年全年经国际会计准则审计的财务报表确认达到了在本方案2)中所提出的营运业绩后,凯雷将在一个月内向公司增资7,000万美元,并保持股权在85%不变。
 
    从两份报价比较可以证明:

    1、徐工发言人所说摩根大通报价包含要约收购资金是不真实的。

    2、摩根大通总报价按8.27汇率计算为3.86亿美元,不但总报价高于凯雷,而且明确为收购徐工机械85%股权资金,也就是徐州市国资委实际所得要高于凯雷10.8亿元。如按8.0汇率,摩根报价为3.9925亿美元,徐州国资委少收11.54亿人民币,即使考虑1.2亿美元注资,增资因素也少收10.1亿人民币。更何况对赌协议能否实现还存在不确定性!

    3、至于改制后徐工经营所需的资金,根本就是占股85%的大股东凯雷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在交易价格中考虑,所以,增资、注资1.2亿美元的实际意义只是收购价格上的一种“巧妙”安排,给外部一个“凯雷3.75亿美元收购徐工”的假象。徐工也一直是这样对外宣传的,直到现在也不愿直截了当地予以澄清。

    4、有理由相信政府有关部门未必得到了这些细节的准确信息,否则不可能同意这样的交易,因为,要得到11.54亿人民币的回报,改制后的徐工机械要赢利77亿,以平均纯利润5亿元计需要近16年!但有人处处拿已经经过地方政府批准说事,实有“绑架”政府之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