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和韩德强先生讨论哲学与共和社会

火烧 2014-08-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探讨毛泽东哲学思想与辩证法的关联,分析天地人三才理论与唯心唯物论的区别,结合军事策略阐述辩证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强调人民战争思想与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最近看了韩德强先生以《毛主席是世界上最大的唯心主义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唯物主义者》的文章。感觉韩先生近来犯糊涂,难道连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法都忘了吗?更忘记了中国哲学的天.地.人三才理论。我认为天地人三才理论是辨证的系统论。为什么不从辨证的系统论研究毛泽东呢?非要在唯心与唯物论之间挣扎?所以觉得有必要和韩德强先生讨论一下哲学问题。

  一.唯心与唯物论是西方哲学的分法。到了马克思才提出了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由于近代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文化背景,所以现在中国人也依照西学的分法划出唯心与唯物哲学思想。实际上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之处就是中国人主张的天人合一。西方人的思想中把人与其生活的自然分割开来。以人的视角观察世界,而不是以人的感觉体验和认知(前人的感觉体验)去认识世界。正因为是如此,所以才有唯心说与唯物说。

  比如老子有人说他是唯心的,有人说他是唯物的。往上追述中国易学思想是研究的变易之道。易与天地准,所以弥纶天地。如在《老子》那里概念的相对关系如高.低,长.短,善.恶,强.弱等,就是一个需要辩证认识的方法。这些概念的存在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是僵死的,而是辨证的。西方形式逻辑强调概念的同一律,没有辨证思维。所以说中国人的辨证法超越西方唯心与唯物的认识方法之上。即辨证的认识论。辨证法认为凡事各有利弊。世界本身就是运动变化的世界,所以说中华文化以变化的易思想研究的哲学摆脱了西方传统的唯物与唯心论。对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做一下探讨:

  1.辩证法的虚实之辨在军事上的应用:声东击西。寻虚而入,分割包围,以实击虚。狭路相逢勇者胜。斗争精神,虚也可已变实。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辩证法的强弱之辨在军事上的应用:不学龙王比宝 ,打阵地战。坚持运动战,诱敌深入,分散强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运动战的精髓就是寻找机会,变敌强我弱为局部的我强敌弱。歼灭战的效果就是最终实现我强敌弱。建立统一战线,壮大自己。

  从辨证法的思维讲,为什么要诱敌深入?因为敌强我弱是相对而言的。随时间.地点就可能变化。诱敌深入,拉开战线就能集中自己,形成局部的我强敌弱的有利战机。

  3.辩证法的有无之辨在军事上的应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根据地,积小胜为大胜。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送上前。

  4.辩证法的人和武器的关系问题。人是决定因素。人民战争思想。再好的武器也要人来掌握。敌人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5.抗日战争的统一战下思想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都体现了辨证法思想。变敌强我弱为我强敌弱。美帝国主义虽然强大,但是通过三个世界的划分,中国成了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头羊。

  系统思维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引自百度)。

  自然界没有意识,也没有思念。何来人性的自私与无私之天性呢?从自我感知而感知世界的角度讲,人之天性叫自我,自我意识。而认为人之天性的自私论很显然违背天之天性,自然没有意识的无私。正所谓: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易学思想研究的是世界的变化运动规律。正所谓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西方哲学的唯心论.唯物论和中国的诸子哲学思想一样,都是言有.无的哲学。唯心论唯物论之争亦不过是诸子之争。唯自我意识就是唯心,也是一厢情愿。如同不顾自然规律的去拔苗助长。而用天之道(利用自然规律)人类可以建造温室冬天也可种植蔬菜。

  现在人们对现代西方思想传过来的系统论了解的很多,反而不理解中国人自己几千年前就建立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思维系统——天.地.人三才理论。

  二.中国哲学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演化论。

  中国哲学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演化论,这样构成了逻辑上的自洽。而不是神化论者认为如上帝创造了世界,又存在谁创造了上帝的矛盾。自然的演化规律中华文化里叫做“道”。人类思维人认识了自然规律,人类就有了用天之道,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在自然规律面前无做作为。而用天地人三才理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也就用不着西方哲学的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

  说到天人合一的辨证认识论现在许多人不理解,有人竟说天人合一是价值论。当时我就说这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因为不管你认识到,还是认识不到天人合一,你都是生活在天里而不是天外。正是如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乃至今日,我们是不自觉的追随了西方话语权大谈什么价值论,才搞出个不伦不类的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化对人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不以什么价值来界定。不是以什么有价值无价值来指导决定人的行为。中华文化对人的社会行为讲的是人的道行与德行,仁与义的观念是超越价值的无价之宝。所以中国古人才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怎样理解天人合一?天人又怎么合一?还是用庄子的人相忘乎道术,鱼相忘乎江湖来类比吧。生活在大海里的小鱼会问:“常听说大海,那大海在哪里?”站在大海之外的人们会看得很明白。小鱼就在大海里。小鱼不过是大海的一部分而已。他的每一呼吸无不是吞吐着海水,他的身躯亦融入大海。人呢?他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吗?但是自从人用眼睛看世界,却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和自然对立起来。人的一呼一吸不如通海水里的小鱼吗?所以说人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自然本身。

  天人合一乃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辨证认知论。天不是神话的老天爷。天人合一乃人与自然的辨证之道即人与自然界的辨证认识论。佛并未悟得此道,所以才说万事皆空。(物)质必占居空而为实,即老子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空以有实(质)而不空(虚),即万物抱阳而负阴。如此则阴阳动,虚实分。人观得虚实而成象(虚实之两象)。不能把“道”神秘化。道如同矛盾学说。是借物喻理。道本指就是道路,途径。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路径。引申为自然规律,自然运动之途径。并不存在一个虚无的道。

  人对世界的观察与感知是以动而感知动。由人的视觉观察世界而三分世界——视觉看得见的中观世界和视觉看不见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在古代由于技术的限制,人类没有办法研究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问题。所以中国古人对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认识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而现代科技手段的提高等于扩大了人的观察视角。正是由于观察视角的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在不同视角之下成的像。

  由于过去仅通过人的视觉观察,古人看到日出东方而日落西山。然而这个感知并非真实的世界运动,今天人们知道所谓的一日就是地球自转一圈。而所谓的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而正是由于人类早期的观察把世界的运动搞反了才有了人类错误认识的有.无论。古人不知道自身(地球自转)的运动,他们观察到的“有”就是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状态。然而世界上没用静止的存在。

  对于运动变化的世界人们该怎样认识呢?哲学的出路在于走出有无之争,超越始终论。易无始终。之所以有始终是因为个人的感知。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又同时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就意识而言我们感觉的世界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各自的生活我们感知的世界也是都不一样的。意识因人的个体感知世界而出现,有了文字,又可在人的世代交替里而传递。现代基因学的产生揭示了人类的基因作为一个整体始终存活着,而作为基因组合而产生的人类个体却有生死。如果从微观世界看,人类就只能看见基因之间的不断重组,而不见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如果用个梯子来形容,每个人都是梯子的一个横梁。而且遗传基因的发现也证明了人类并不是什么外来生物。因为通过基因的比较可以看出地球这个自然界所有生物的共性与差异。也就是说要讲外来的话,地球这个自然界的生物都可能是外来的,反之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因为水生的生物最终归于水,而陆生的生物最终归于泥土。能说水和泥土也是地球这个自然界外来的吗?好像不能。

  说道归其知识来源于实践。正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的几维空间只是人的认识问题,而不是自然空间本身的问题。要知道自然不是依照遵从于人已经认识的所谓规律,而是人依照自然改变自己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人是因存在自我感知而感知世界的运动变化,人的许多概念都是相对而产生的。如公和私。如上和下等。前人思维时产生的这些概念,经过一代代人人的相传,后人并没有亲历这些概念产生的过程。实际上在人脑中就形成了模糊的绝对定式。后代人思维概念的形成,并非像人的生命一样,从生殖细胞结合开始经过胚胎,完全重复了一遍人的生命的演化过程。形式逻辑思维依靠概念,而概念是一种感知的抽象,也是对被感知的世界的片段化处理。就像一部电视剧虽是形象的,但是片段的。而如果不是通过片段形象表示一年生活的电视剧就只得拍一年才行。什么叫机械的东西?就是拼凑而已。现在许多人的思维概念,就是一个机械的拼凑。没有内部的机理存在。由此人们可根据已有的概念臆造出科幻,也可以造出神仙鬼怪。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思想学说流行于中国,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学说就好像嫁接在中华文化上一样。也没有达到和中华文化和的状态。所以说今天中国的思想文化就如同一个多种程序同时运行而又互不兼容的思想混乱状态。还有现在的一些中国人被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俘虏,他们只知道做人要自由,而不知道做人要厚道。由于近百年来人类在思想文化上可以说是“西风压倒东风”,所以即使是以标榜为新儒家的一些学者也鼓吹在中国文化上开出自由与民主。之所以这样,因为这些学者都不懂道。日月尚且按其道而行,人世间哪有离开道的自由?

  现在许多人不理解道思想。道本指路,路是什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持之不得名曰微。老子说的天道也就是指宇宙的运动规律,如太阳的运动之路径,人类生活的地球上的地道也就是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事物状态的变化之道。老子说的人道在儒家那里就是立人之道曰仁义。

  受西方唯物论影响,有些人也总好问道是何物。其实道思想就如同矛盾学说,就是借物喻理。古人以易而道阴阳,现代人讲矛盾。都是在研究两种不同性质之间的变化规律。但是许多年来老子的道思想被神秘化,虚无化。而且按西方唯物与维新的说法,有些人总要问问老子说的道是什么物。其实理解道思想可以参照理解矛盾论思想。矛盾是借物而喻理。矛盾论思想是借用矛与盾的说法来讲事物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叫矛盾。而不是说事物内部都存在矛与盾这两种东西。道思想也是如此。

  中国人把世界的变化叫做易,中国人把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叫做道。而唯物论呢,总是在以存在与不存在的有.无论的自我挣扎中认知运动变化的世界。要知道世界的变化规律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所以老子的辨证法说:“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什么是有无同出呢?这就如同我们感知到的冷.热,一种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什么叫同谓之玄而玄而又玄呢?如果理解不了玄,可以参考一下经纬的概念。经纬是先有天地之经纬?还是先有的人身边如箩筐的经纬概念?这里我们也可以做个比喻——把老子抽象出的有.无概念比喻成两种不同颜色的豆子,一个红豆,一个绿豆。玄是玄妙,玄而又玄就是名词做动词,指运动变化,所以说有.无的无穷变化产生了色彩斑斓的世界。

  携贪私之心不可以为政事。人类初期是大小的族群和部落生活。“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天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这就是政治出现的必然原因。“有人者出,不以一己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这就是政治的必然要求。正因为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国人把执掌天下治权的人叫做天子。“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自己,站在家庭的立场看家庭,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看国家。执掌天下治权的天下就要站在天下人人的利益上治理天下。这也符合现代系统论的观点。只不过中国的整体论思想比西方造了两千年。

  现代辩证法的思想认为事物的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内因起决定作用。作为改革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现在的改革者口口声声有人阻挡改革,把改革说的困难重重,说改革要杀出一条血路来。究竟谁阻挡改革的路呢?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看,不难看出改革难在改革者自身。说这些话的改革者自身思想有问题。只有象考虑自己的事情一样考虑大家的事情,想考虑自身的事情一样考虑天下人人的事情,照顾好天下人人的利益,如此才能承担起改革的重任,把改革这件事办好。怎么能把天下人人的事情托付给一个自私自利着呢?即使交给了他,他也办不好。现在看我们受西方自私自立的人权思想蛊惑的“精英”们,什么国家.天下.人民的利益。“精英们”在个人的利益最大化面前一切都可不顾。改革不是为了人民利益,阻挡了我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就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他们根本不懂“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辨证之道。但是施于人者反诸己,今天的道德沦丧正是自私自立的精蝇思想.个人利益最大化造成的。

  对人类社会问题,现在有人拿什么叫自组织和自组织性质来忽悠。他们认为市场经济社会里都是自组织和自组织性质。怎么会出现政府这种组织和组织性质?里面的逻辑你搞明白了吗?就胡编乱说。自组织和自组织理论是人研究认识自然的无意识世界的理论。要知道人类所有自然理论并非是自然本身的理论,而是人认识自然,人类为自己解释理解自然的理论,而非自然本身的理论。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任何自然的自组织都是无意识不会思考的个体组成的自组织。而要把自组织理论生搬硬套到关于人类社会问题的研究就很愚蠢。研究者居然忘了自身会思考问题。正因为人类会思考,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始终不是依靠什么自然的自组织理论。因为依靠自然的自组织是不会把物组织成为人类所用的如房子.汽车等的。自然中甚至不存在直接为人可以利用如钢铁等的自组织形式的物质。而人类之所以有了这一切就是因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充分的利用自然规律.自然之道,取材于自然而炼造出了钢铁。人是有欲望的,有主观能动性的。而正是人的欲望驱使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了人不符合自然之道的主观妄为。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在中国的政治学里把这样的人叫做圣人。如尧舜。因为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中国古人把执掌天下治权的人叫做天子。天子而行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之道。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自己,站在家庭的立场看家庭,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看国家。执掌天下治权的人就要站在天下人人的利益上治理天下。要让能站在和会的整体利益上的人行使天下治权,人类社会需要一个政权。这也符合现代系统论的观点。不过中国的整体论思想比西方造了两千年。

  而如果政府不正,还要依靠什么自组织性和自组织理论去建设社会,恰恰产生形成了小团体利益组织。很少有一个小的自组织不是不谋取小团体利益。行的还是损不足而奉有余的私道。而且在人类自组织里,有种最邪恶的表现形式就是黑社会。所以还是要提醒我们的党员干部言行要和党的宗旨保持一致。而要依靠什么自组织和自组织性质去建社会实在是霍乱天下之源。

  三.今天我们用人类社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的相对私有制和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制两种社会形态的理论。私有产权私有继承和共有产权共同继承两种制度。现在以这些理论来研究人类发展问题。人类社会是一个动态的世代交替运行的。人类社会有三大基础问题——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包括生产资料)和社会管理权。

  今天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人类探索自然的步伐已经可以让人类在太空翱翔。而于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相比人类自身却没有一个合适的理论。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世代交替的社会。所以说不能把公有和私有看成不变的。公和私是相对概念。辨证关系。但是私有继承就成了私有的延续,成了不变的私有制。而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原则就是不变中的变,变中的不变。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理想的社会是圣人治世。圣人无私。而现实社会中以帝王私有天下而形成天下大公,希望帝王私有天下的同时而行仁义之道就成了缘木求鱼。帝王的私有与私有继承和个人的私有与私有继承方式的社会逻辑使得人们在反对帝王私有而不行仁义的反抗中团结起来,但是又形成了一个历史的怪圈:打倒了一个旧皇帝,产生了一个新皇帝。也可以说在斗了帝王之私的时候人们却没有斗自己的私。

  中国人原先的社会逻辑就是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由此社会就是帝王的私有与帝王后代的私有继承而平民百姓也是私有与私有继承知识范围的大小之别。所以中国社会出现历史的周期规律,一代代,打倒一个就皇帝,出现一个新皇帝。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社会管理权的私有或相对私有制社会,每次社会动荡都是社会管理权的更迭。

  实现社会管理权公有制或叫相对公有制。因为管理权的行使必须要具体的个人来完成,由此就出现了一个公权力悖论问题。中国人的理想是圣人治世,但相对私有的公权力总被无道的小人窃取。圣人治世的社会不常出现。在一个没有圣人的时代君子之道亡,小人之道昌。所以就需要实现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而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出现一个圣人身上。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要管理者的相对职业化来实现。实现干部(管理者)的能上能下,能出能进,需要一套制度。人生必架于物,不再是旧的食禄者职业化的管理社会的制度。现今就是公务员的相对职业化.非终身制,公务员的轮换制.任期制,不多次连任制。既然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就要消除职业化的食禄管理者。让人民有机会轮流为自己服务。

  什么叫共产主义?简单说就是生产资料共有制。其他内容都是生产资料共有制结的果。单纯的唯物论过分强调物质的成分,所以以往马克思思想的论述中仅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没有涉及社会管理权的公有制。所以马克思的理想是消灭阶级的共产社会。而从实践来看,没有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共权,根本实现不了人民共产。

  怎样实现天下人共权呢?就需要消除职业化的官僚管理制度。所以人民当家做主思想的提出者毛泽东主席说:“我们不能把人民的权力问题理解为国家只有一部分人来管理,人民在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权利。”

  我认为从政治角度讲要实现大众做主的共主社会。而且共主才能共产.共和。从马克思的思想传入中国,我们有了一个共产社会的理想。而我在《从尧舜到毛泽东***政治逻辑的变迁》一文,从政治角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政治逻辑演变。传统的唯物论者往往把共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看得很重要.马克思的理论缺陷源于天人合一的辨证法没有认识到位。所以马克思理论才从生产力角度推出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而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万物生之有时,故用之不可无度。根本不存在生产力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那么就没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了吗?不是的。中国人有自己的叫法是天下大同。同人思想即人与人同的社会就是中国人的社会主义社会。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说就是——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由此推论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制。私有占有制和私有财产继承包括世袭制正是产生社会中人与人不同,人与人分等级制的原因。中国人现在需要从中华文化的源头上复兴中华文化。不能设想我们中国人的明天建立在西方人的思想上。

  四.造就共权.共和思想的新文化。

  思想文化是为人提供的行为逻辑。如同电脑的运行程序。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有些人是身子进了社会主义,而思想没进社会主义。他们脑子里还是在中国历史上以君主为主的私有文化上。中国的旧儒家思想文化都是建立在以君为主的政体之上。在中国没有了天子为君主就叫共和。中国人共和的说法源自西周。只不过共和时期太过短暂没有形成共和思想文化。

  今天我们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即政治上的大众共主的共和社会。有了造就共和思想文化这个目标,我们对以前的君主文化改造就有了取舍标准。如君主文化里讲的忠孝仁义思想要不要的问题。这里可以明确地说忠孝仁义思想可以要,但在共和文化里忠就是忠于人民这个整体.所以我对君主文化的评价是少了公天下,哪有真仁义?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来,也没有形成一种达成共识的人民共和文化。而要建立人民共和制国家少了共和的思想文化是不行的。所以时至今日真正没了君主政体,如有意思想的时寒冰先生就发出了《无主之悲》的感叹。人民共和制的国家成立六十多年。人民共和的社会主义建设近三十年。而初衷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的改革进行了三十多年。今天看来有些人就是身子进了人民共和的社会主义社会,而脑子还没有进入人民共和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可以用来解释改革以来乱象的原因。

  对每个人来讲什么是最大的公平正义?人人生而平等才是最大的公平正义。比如在过去存在世袭制的社会里,有的人生而为贵族,有的人生而为奴隶。所以私有占有制和私有继承制还有已经废除的世袭制是使得人与人不同,人与人不平等的原因。国家.国家,国和家。大家在一个公有的国的空间内建家。在这片先人们留下的土地和空间上,所有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山川.河流.矿藏.森林等等。他的后人们天然的享有平等的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的权力。而不允许任何个人私有占有和私有继承这些自然资源。也就是说要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保证人生而平等.

  依照共有产权理论和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原则,每个国人一出生就天然的拥有这些共有财产的一份,而每个人死去就自然的放弃一份。为什么人民共有财产不可能一股份的形式具体到个人名下?一是这些共有财产包括山川河流.矿藏森林.道路绿地等等,有些是已经开发利用的,更有很多是没有开发利用而留给后人的。二是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如果以股份形式对今天的人确权,变成私有与私有继承的就是对后人的不公平。三是有些共有财产就有不可分割性如公园绿地道路等,只能是共有公用。等等

  社会生活中不懂得共和,缺少大家共和之心的人,就如同吃饭时不懂得大家供餐的道理。共有财产继承制度与社会养老抚幼统筹法。现在大家都认同保险制度。因为在生活中面临可能遇到的天灾人祸是个人能力无法承受和应对的。而保险之所以能保险就是因为有社会统筹才可以。中国人很早就向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为什么总实现不了?因为要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制度,就必然要改变原先的社会制度。如此才有新制度。不该变旧的社会运行模式没有新制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能是空洞的理想。怎样实现共有财产继承与社会养老统筹?如保险制度需要保险公司运作。共有财产继承与社会养老统筹就需要政府运作。这也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要实现全民养老,首先要对一些为政者进行,人民共和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启蒙和教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