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如梦轩今日又海又亮,讲座听众爆满盛况空前。  /吴焱金

火烧 2011-05-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如梦轩讲座现场爆满,徐海亮教授分享文革研究,重点讲述七二零事件及历史真相,引发听众共鸣,展现文革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如梦轩今日又海又亮,讲座听众爆满盛况空前。  /吴焱金  

   今天到如梦轩听徐海亮教授讲座的人空前的多,我没有统计签到人员的名字,凭目测应有五六十人。有从广州过来的李江,有知名学者.作家马社香女士和几位年轻的研究生,有八十四岁的原市委机关老干部王火臣同志,更惊讶地发现年轻的文革研究者王芳博士也从上海复旦大学远道而来……除了杨道远等武汉知名文革亲历者外,很少参加活动的彭祖龙.平毅.丁及.陈忠响.刘传福等好多同志也慕名前来,连持异见的”望江楼主”王毅先生也去了……后来的朋友们有的坐地板上,有的干脆站着听……  

   见到老朋友徐海亮教授,他打趣道:”你发的信息和资料我可是天天读啊!”徐海亮教授是海内外知名的文革研究学者,特别是公认的武汉七.二0事件研究的权威和专家。他2005年出版的<东湖风云录---武汉文革的群众记忆>轰动一时,对武汉文革研究起了领路人和推动者的作用,在他的影响下才有钟逸写<寻找胡厚民>.为曹承义和我整理的口述史,以及杨道远的<奉献>和李承弘的<百年寻梦>,魏绳武先后出版的三本文革回忆……而徐海亮教授2010年12月出版的<七.二0事件实录>,我是从如梦轩藏书借阅的。今日还书时灵机一动,征得杜良怀同意,徐海亮教授当场亲笔签名送给了我,这使我特别欣慰。我曾想给徐海亮教授写首诗,想来想去还是写了李大钊两句话:”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感到挺适合徐海亮教授的,他的这两本尊重并还原历史的书必传之后世。  

   徐海亮教授详细讲了他的思路和写这两本书的过程中方方面面的情况,举例厘清几个重大历史史实的正误。他是力图跳出个人情感和政治倾向,站在历史高度和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来写的,尽量采用当事人第一手资料,去伪存真。讲座中鸦雀无声,不少人认真作记录。  

震惊世界的一九六七年武汉七.二0事件,是文革中各种矛盾最集中的碰撞和爆发,它影响和改变了文革的走向,文革进程中巨大的阻力和难度由此可见。正当武汉造反派欢天喜地.忘乎所以时,文革悄悄地进入了一个莫测高深的新的阶段。回顾文革的历程, 徐海亮 教授说:”我是把它作为国际共产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来看的,有人说文革是国际共运的最高阶段或最后阶段,它的发生有各种矛盾的必然性,当然也有伟大领袖毛主席洞察一切的敏锐性。有位老革命家曾说,也只有毛泽东敢于发动群众改造自己掌权的官僚体系,提出继续革命,这在古今中外是没有的。”我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毛泽东夺取政权固然艰难伟大,但最大的贡献和亮点是用全部智慧.资源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就是探索无产阶级如何巩固政权.永不变质的继续革命……”这论点与 徐海亮 教授的看法互为印证。 徐海亮 教授说:”文化大革命失败了,但如果导致文革发生的那些矛盾没有消失,而是更多的话,那反过来说明文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文革的原则和精神永存,斗争仍会继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与会者就 徐海亮 教授的主题发言展开了热烈讨论, 王芳 博士等都陆续发了言,因发言太踊跃太长,以致主持人不得提出限时。有关讲座的实况有录音录相,相关同志将作出详细准确的报道。 2011.5.11匆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