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香港社会大众的仇商(或称仇富)情绪不断上升
明报:香港社会大众的仇商(或称仇富)情绪不断上升
商界冀特首掷百亿扶贫 减仇商情绪/文﹕李先知
【明报专讯】行政长官曾荫权为制订今年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正密集地咨询各界人士,楼价过高造成市民置业困难的问题固然是最多人关注的课题,还有一个相关的议题,在施政报告的咨询场合经常出现,那就是社会大众的仇商(或称仇富)情绪不断上升,令工商界和北京都非常担忧。据悉,一些商界极有分量的人物,正在游说特区政府每年增拨至少100亿元经常开支,配合最低工资的实施,令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实质改善,减少仇商情绪。
仇商情绪升温,成为社会矛盾,已经是客观事实,许多任务商界的领袖都注意到了,笔者过去数月在多个不同场合,都听到他们就这问题反映忧虑,有一些富豪正构思加大做慈善的力度,希望缓和矛盾,也有一些富豪,甚至包括个别的地产商,倡议适量复建居屋,同样是希望纾缓社会不满。北京派来香港收风的特使,除了关心应否重推23条立法,主要话题也离不开贫富悬殊和仇商情绪,希望特区政府有所作为,避免矛盾激化。
政坛耳语透风称,有工商界领袖向特首提出,为了落实最低工资立法,全港雇主估计每年要多付约100亿元的薪金,令时薪低于法定最低工资的雇员可以改善收入,但就算最低工资定在时薪30元水平,按打工仔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作25天计算,月薪亦不过是6000元,以今时今日香港的生活水平来说,只是仅够餬口。既然全港雇主合共多付了100亿元改善基层市民生活,特区政府是否也应该拨出同样或更多的资源,配合最低工资的实施,一起改善基层市民的生活条件?
有工商界领袖提出,政府如今卖一幅地也动辄有上百亿元收入,政府如果愿意增拨100亿元扶贫,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40万低收入人士便可每个月有2000元的额外津贴,加上6000元的最低工资,生活将会显著改善。至于发放津贴的名目和方式,工商界认为政府有许多选择,例如在几个地区试验了好一段日子的低收入人士交通津贴,每月金额有600元,如果能够全港推行,惠及所有低收入人士,距离上述百亿扶贫的目标便迈进了一大步。其它可行选择还包括把现行综援计划下的低收入综援项目更改名称,减少卷标效应,鼓励合资格人士申请,成为一种鼓励就业的津贴。此外,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学童书簿津贴也有改善的空间。
对于工商界领袖来说,曾荫权在竞选特首时曾承诺把利得税减至15%,如今承诺还未兑现,在当前的仇商情绪下,恐怕已无法实现,否则会招惹极大民怨。既然减税无望,特首可否把这笔原来承诺了给商界的资源,用于改善基层生活,减少社会怨气,令商界人士可以少受一点压力?
李先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