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见过买官卖官者身败名裂?
谁见过买官卖官者身败名裂?
近日,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一句“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话,受到许多网民热捧,并纷纷发表文章表达赞许之意,如“李源潮整治买官卖官震慑谁?”又如“李源潮“让卖官者身败名裂”令谁心惊肉跳?”等文章,就是这类意思的集中体现。
从表面上看,李源潮的这句话,语气强硬,态度坚决,斩钉截铁,掷地有声,有明显地提醒与震慑作用。但实际效果会如何,目前确实还不好预测。大家有谁见过卖官者身败名裂?有谁见过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就买官者而言,远的就不说了。前不久,国内的主流媒体曾报道,离任前突击提拔百余干部的湖南株洲原县委书记龙国华因犯受贿罪,被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通过报道,我们了解到,在向龙国华行贿的人员中,既有包括时任株洲县粮食局局长的袁上兵、时任株洲县副县长的黄松林、时任株洲县政协主席的陈光国、以及建设局、粮食局、广电局等14个“局”,也有镇、村、开发区、学校。据统计,共有29人涉案。这些人,都曾向龙国华买过官,而且也确实买到了官。蹊跷的是,在这篇报道中,我们只看到龙国华栽了,而那些买官者是否“赔了夫人又折兵”,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按我的灰色估计,也许某些买官者不仅没有“赔了夫人又折兵”,反而还过得比谁都有滋有味。
在这里,我不妨提供安徽阜阳买官卖官的案例作为佐证。如涉嫌报复陷害举报人的安徽阜阳“白宫书记”张治安虽然于2009年7月落马了,但数十名向张治安行贿后买得官帽的人却毫发无损,照样作官;又如2007年1月底,震惊全国的安徽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腐败窝案相继作出一审判决,阜阳中院先后三任院长尚军、刘家义、张自民被判入狱。在腐败窝案判决一年后,一些行贿者仍然戴着买来的“乌纱帽”。行贿15次的何涛连任界首市人民法院院长,行贿17次的徐虎坐上临泉县法院院长的宝座,而在阜阳中院三任院长被判入狱后,又被调到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任副主任!这些现象怎么解释?
就卖官者而言,我也不说远的,去年落马的原深圳市长就是一个典型。此人不仅大肆卖官,买官的气度也非寻常人所能比。据网上的曝料,他为了当上深圳市长,就一气向他的上级领导掷下了数千万人民币。然而,时至今日,许宗衡案查了差不多快一年了,向许宗衡卖官的究竟是谁,我们就连雾里看花都做不到。此人最后能否身败名裂,我们拭目以待。
也许有网友会这样说,你举的例子都是以前的,而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断的是买官卖官者明天的路。这种说法固然也对,我却无法全部苟同。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在反腐倡廉上,中央高官常发威严之声,什么“党与腐败水火不容”,什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什么“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什么“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什么“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风进行战斗”,等等,等等,够多的了,但实际上又怎么样呢?腐败不仅没有遏制住,反而更加恶化。以前的贪官不过几百、几千、几万、几十万地贪,现在的贪官动辄几百万,几千万,上亿的贪官也不少。难道他们就没有听到过中央高官发出的威严之声?其实,他们不仅听到了,也感觉到了,但对他们恶性膨胀的私欲而言,根本起不到什么震慑作用。那么,上述威严之声都没有令腐败分子心惊肉跳,李源潮的这句话,就会让那些买官卖官者尿流屁滚,是不是太乐观了点?
我这样说,或许有偏颇之嫌,但残酷的现实却不能不让我作出这个判断。要真正止住腐败者的脚步,靠什么?有的说,靠制度约束;有的说,靠道德自警……要依我说,千靠万靠,只有一靠最可靠,那就是重新恢复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我国的惩腐,才能真正地兴廉,而不是靠什么反腐倡廉。在官场腐败已经成为一种惯性的现实语境下,反腐倡廉这种提法已经落后了,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了,应该彻底抛弃。至于具体理由,我曾有专文分析。有兴趣的网友,不妨读读我于2009年7月7日写的《反腐倡廉,似是而非的提法?》这篇文章。
写到这里的时候,本应该收笔了,可我却还想说点多余的话。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监察厅副厅长赵振铣 3月9日 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在举行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之后,四川省纪委领导传达中央对何时推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态度为“目前时机还不成熟”。赵振铣认为,在反腐倡廉、社会监督等制度还没建成的情况下,盲目推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仅难以达到初衷,而且将会对其结果难以处理、造成混乱。这难道还不耐人寻味吗?
反腐败也要看“时机”,这或许就是我国的反腐倡廉为什么越来越严峻的重要原因。由此延伸开去,在什么时机下“让卖官者身败名裂”,在什么时机下“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会不会也象这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出台一样难产呢?
当然,我们还是需要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来看待中央惩治腐败的态度和决心,也必须树立应有的信心,毕竟惩腐兴廉,关系着你,关系着我,关系着大家,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我期待着“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时机”早一点成熟,快一点成熟,最好是今天就成熟,而不是明天。因为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推荐阅读:王世保:GDP增长正在以牺牲社会稳定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