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权贵私有的利器—三个反对
文章围绕反对权贵私有,提出反特权、反歧视、反不平等三反对,强调国企改革中应维护公平与正义,反对国有资产流失与特权阶层的形成。
反对权贵私有的利器—三个反对
最近,有幸参加了一个维护工人权利的学术研讨会。会上,洛阳东风轴承厂的一位老师傅讲述了他们厂的改制经历:2000年12月单位宣布破产,但职工并不知道,直到2002年,工厂被拆迁,土地卖给开发商,机器设备被和权力相关者拉走自己办厂去了,我们的“主人翁”才知道改制了,于是有6人找到市委,想讨个说法,但市委的回答是“这个事你们不要管,和你们有什么关系?”
这话我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呀?想起来了,几年前,2003底,我们被买断之初,我是亲耳听我公司经营者在会上这么说过:“买断了,就得扫地出门,和这个厂子没有关系了”此处所谓:“没有关系,扫地出门”当然是指工人们,他们自然不在此例。因为此时他们已经成为当初工人集体劳动场所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了,所谓“产权明晰”。对他们的说法,我非常不以为然,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个帖子发在论坛上。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1156257
现在看来,从一个城市的首长到一个最底层的权贵私有者,都是很喜欢这个“没关系论”的,即企业一旦改制,生产资料怎么处理和广大工人是没有关系的。
在此,我完全没有责怪这两个人的意思,因为人的社会意识是由社会现实决定的,已经是2000年之后了,在社会现实中,已经上演了多少一旦改制生产资料和广大工人没有关系的故事,这样的社会现实已经固化了他们的社会意识。他们已经认为这样作是很正常的了,要是不这样才奇怪呢。所以,一旦有人找到他们,对此提出质疑,他们倒会大惑不解了,他们还要问你呢。
“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既然改制后的生产资料和广大工人没有关系,那么和谁又有关系呢,我们可以发现,只和原经营者有关系,或和权力相关者有关系。只有他们,才可以或廉价或一分钱不花,空手套白狼来占有国有资产。
一个社会,很大的便宜,本来是属于全民的资产只能由特定的极少数人来占有,这就叫搞特权了,特权往往还和封建连在一起,叫“封建特权”,是连资产阶级也极力反对的东西。现在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个阶层,被叫做“特权阶层”,在中国,国企改革空前的壮大了这样一个“特权阶层”。
那么特权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是建立在官僚们对一般民众权利剥夺及利益侵犯的基础上。由此才能形成他们的特殊利益,能说出这些话并不是我多么有思想,而是我读过王亚南先生(《资本论》的译者)在1948年写过的一本书《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所以我知道,这个“改革”不管精英怎么忽悠,不管打着多么时髦的旗号,什么MBO之类,其实手法老旧的很,不过是老祖宗玩了几千年的“官僚政治”那一套而已。所谓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官僚政治还会导致官民对立,就是某些人所痛心疾首的“仇官”,这一点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都看到了,无需多说。
对极少数人搞特权,同时也就是对绝大多数人搞歧视。这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少数人可以占有资产,多数人甚至连知情权都没有,少数人一夜暴富,多数人被扫地出门,从此踏上艰难的谋生之路 ,人与人之间是多么的不平等。
想到此,我站起来发言,提出搞权贵私有所具有的特点:1:对拥有权力的人,实行的是“封建特权”完全占有生产资料。 2:对广大职工搞歧视,不要说参与改革,往往连知情权都被剥夺了。 3:它所造成的结果是:贫富悬殊,人与人在财富上极度的不平等。
针对这种情况,我提出在国企改革中,应该搞三个反对,1:反对封建特权。2反对歧视。3:反对不平等。为了简洁上口,可称为:反特权,反歧视,反不平等。
研讨会上,发言时间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提出“三反”的观点以后,我只能极简略的谈一下这样提法的好处了,就是反对权贵私有,不要总是说国有资产流失,因为很多人对这一点并不认同,因为国有企业贪污腐败确实严重。
研讨会发言时间不足,但幸有博客可以为之补充,我的意思是,在一场事关重大的斗争中,成败与否和提出什么样的斗争口号关系很大。如中国过去的武装革命,对农民讲:打土豪,分田地。对城市知识分子则要强调:反腐败,要民主。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我们反对权贵私有,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即提出什么样的斗争口号最为有利。以往人们总是喜欢说:国有资产流失,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人翁之类。但效果并不好,因为这些提法本身都很有争议,如说改制带来国有资产流失,但不改制很多国企亏损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国有资产岂不也是一种流失。再说国有资产流失不流失,很多人根本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为即使不流失,普通老百姓也是得不到任何好处,很多人也认为那是官僚所有。还有改革代价论,也会把国有资产流失看成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
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现在很多人年轻人已经接受了现代产权制度理论,所以你还和他说什么公有制,他会非常的不以为然,认为你是留恋大锅饭,甚至认为你是二元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在网上,讥讽下岗工人的言论也很常见。还有,这个世界凡是富裕发达的国家,哪一个搞的不是私有化。这些都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说法显得气虚理短。
至于主人翁的说法,争论就更大了。本人1980—2003年在国企工作23年,就毫无“主人翁”的丝毫感觉。
提出一些在看法上有争议的问题去反对权贵私有,社会效果当然不会好。我当然是反对权贵私有的,有时在网上发表言论,但在xx网常常会受到攻击。我以为这也是好事情,因为我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然后促使我思考,怎样避免不同意见的干扰 ,甚至怎样把这些人也变为同盟者,我们应当提出一个无懈可击的,任何人也反对不了的理由。我思考的结果,是在产权改革中提出反特权,反歧视,反不平等最为有利。因为任何人也不敢主张要搞特权,搞歧视和搞不平等。
反特权,反歧视,反不平等,可以成为普世价值。同时,它也可以成为检验一切思想,主义,主张是真理还是谬论的试金石。
搞了这三反,是不是产权改革就没法搞了,就绝对平均主义了?已有的事实表明,完全不是这样,我身边就有很成功的例子。如2000年北人股份总厂汽车队的改制,资产公布以后,全员自愿参与,这就是所谓的起点公平,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投资多少也同样自愿。投资最多的人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结果是:有个别人另谋高就的,有个别人不投资的,但多数人都投了资,其中投资最多的人担任了新公司的董事长。
这个公司迄今已经运转了10年,效益很好,当初的股金听说也涨了好几倍。而且不管是当初走了的,还是投资少的,现在也没有任何意见。因为当初给了你一个机会。这是我所知道的完全没有争议的改制。
但显然,这样的改制,任何人都难以为个人捞取非法利益。因为,谁是新公司的管理者具有不确定性,想权力寻租也缺少交易对象。
这样的改制虽然是由职工自由投资,但一般来讲,还是那些有管理经验的人敢于多投资。这样,新公司的管理者会自然产出。由此我想到:我们在经济上极力主张自由的经济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应该主张自由,反对政府干涉过多才是。但怎么独独在这个问题上卖力的鼓吹MBO,经营者持大股呢?这是在有违自由之精神。他们是在用计划经济的方法搞市场化的改革,就不能不弊病丛生了。这些浅显的道理并不难明白,但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不能不让人想到他们是在打着改革的旗号,向权力献媚而已。再加上权力所有者已经发现通过一次次的改革可以为自身获取利益,可以自肥,所以我们才看到一场迅猛异常的“产权改革”。
现在我提出“三反”要用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属于一个文明社会社会底线的东西,来反对他们最时髦的那一套,他们应该感到一种尴尬。当然,也许完全不会有感觉,因为他们早就没有一点良知了。但对于认真读过此文的人,我想会在思想给他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2001年12月29日 我给北人股份三分厂组宣部的信
我把我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学习之中,潜心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尽可能多的学习和领会圣贤先哲们的观点,同时又极为关注现实社会的种种社会现象及专家学者们的观点,经过这样的学习,独立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用以贡献社会报效国家。
功夫不负苦心人,9年以后,我终于有机会,在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相信,这样的观点自有其独到之处。
最近,有幸参加了一个维护工人权利的学术研讨会。会上,洛阳东风轴承厂的一位老师傅讲述了他们厂的改制经历:2000年12月单位宣布破产,但职工并不知道,直到2002年,工厂被拆迁,土地卖给开发商,机器设备被和权力相关者拉走自己办厂去了,我们的“主人翁”才知道改制了,于是有6人找到市委,想讨个说法,但市委的回答是“这个事你们不要管,和你们有什么关系?”
这话我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呀?想起来了,几年前,2003底,我们被买断之初,我是亲耳听我公司经营者在会上这么说过:“买断了,就得扫地出门,和这个厂子没有关系了”此处所谓:“没有关系,扫地出门”当然是指工人们,他们自然不在此例。因为此时他们已经成为当初工人集体劳动场所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了,所谓“产权明晰”。对他们的说法,我非常不以为然,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个帖子发在论坛上。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1156257
现在看来,从一个城市的首长到一个最底层的权贵私有者,都是很喜欢这个“没关系论”的,即企业一旦改制,生产资料怎么处理和广大工人是没有关系的。
在此,我完全没有责怪这两个人的意思,因为人的社会意识是由社会现实决定的,已经是2000年之后了,在社会现实中,已经上演了多少一旦改制生产资料和广大工人没有关系的故事,这样的社会现实已经固化了他们的社会意识。他们已经认为这样作是很正常的了,要是不这样才奇怪呢。所以,一旦有人找到他们,对此提出质疑,他们倒会大惑不解了,他们还要问你呢。
“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既然改制后的生产资料和广大工人没有关系,那么和谁又有关系呢,我们可以发现,只和原经营者有关系,或和权力相关者有关系。只有他们,才可以或廉价或一分钱不花,空手套白狼来占有国有资产。
一个社会,很大的便宜,本来是属于全民的资产只能由特定的极少数人来占有,这就叫搞特权了,特权往往还和封建连在一起,叫“封建特权”,是连资产阶级也极力反对的东西。现在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个阶层,被叫做“特权阶层”,在中国,国企改革空前的壮大了这样一个“特权阶层”。
那么特权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是建立在官僚们对一般民众权利剥夺及利益侵犯的基础上。由此才能形成他们的特殊利益,能说出这些话并不是我多么有思想,而是我读过王亚南先生(《资本论》的译者)在1948年写过的一本书《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所以我知道,这个“改革”不管精英怎么忽悠,不管打着多么时髦的旗号,什么MBO之类,其实手法老旧的很,不过是老祖宗玩了几千年的“官僚政治”那一套而已。所谓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官僚政治还会导致官民对立,就是某些人所痛心疾首的“仇官”,这一点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都看到了,无需多说。
对极少数人搞特权,同时也就是对绝大多数人搞歧视。这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少数人可以占有资产,多数人甚至连知情权都没有,少数人一夜暴富,多数人被扫地出门,从此踏上艰难的谋生之路 ,人与人之间是多么的不平等。
想到此,我站起来发言,提出搞权贵私有所具有的特点:1:对拥有权力的人,实行的是“封建特权”完全占有生产资料。 2:对广大职工搞歧视,不要说参与改革,往往连知情权都被剥夺了。 3:它所造成的结果是:贫富悬殊,人与人在财富上极度的不平等。
针对这种情况,我提出在国企改革中,应该搞三个反对,1:反对封建特权。2反对歧视。3:反对不平等。为了简洁上口,可称为:反特权,反歧视,反不平等。
研讨会上,发言时间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提出“三反”的观点以后,我只能极简略的谈一下这样提法的好处了,就是反对权贵私有,不要总是说国有资产流失,因为很多人对这一点并不认同,因为国有企业贪污腐败确实严重。
研讨会发言时间不足,但幸有博客可以为之补充,我的意思是,在一场事关重大的斗争中,成败与否和提出什么样的斗争口号关系很大。如中国过去的武装革命,对农民讲:打土豪,分田地。对城市知识分子则要强调:反腐败,要民主。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我们反对权贵私有,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即提出什么样的斗争口号最为有利。以往人们总是喜欢说:国有资产流失,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人翁之类。但效果并不好,因为这些提法本身都很有争议,如说改制带来国有资产流失,但不改制很多国企亏损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国有资产岂不也是一种流失。再说国有资产流失不流失,很多人根本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为即使不流失,普通老百姓也是得不到任何好处,很多人也认为那是官僚所有。还有改革代价论,也会把国有资产流失看成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
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现在很多人年轻人已经接受了现代产权制度理论,所以你还和他说什么公有制,他会非常的不以为然,认为你是留恋大锅饭,甚至认为你是二元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在网上,讥讽下岗工人的言论也很常见。还有,这个世界凡是富裕发达的国家,哪一个搞的不是私有化。这些都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说法显得气虚理短。
至于主人翁的说法,争论就更大了。本人1980—2003年在国企工作23年,就毫无“主人翁”的丝毫感觉。
提出一些在看法上有争议的问题去反对权贵私有,社会效果当然不会好。我当然是反对权贵私有的,有时在网上发表言论,但在xx网常常会受到攻击。我以为这也是好事情,因为我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然后促使我思考,怎样避免不同意见的干扰 ,甚至怎样把这些人也变为同盟者,我们应当提出一个无懈可击的,任何人也反对不了的理由。我思考的结果,是在产权改革中提出反特权,反歧视,反不平等最为有利。因为任何人也不敢主张要搞特权,搞歧视和搞不平等。
反特权,反歧视,反不平等,可以成为普世价值。同时,它也可以成为检验一切思想,主义,主张是真理还是谬论的试金石。
搞了这三反,是不是产权改革就没法搞了,就绝对平均主义了?已有的事实表明,完全不是这样,我身边就有很成功的例子。如2000年北人股份总厂汽车队的改制,资产公布以后,全员自愿参与,这就是所谓的起点公平,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投资多少也同样自愿。投资最多的人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结果是:有个别人另谋高就的,有个别人不投资的,但多数人都投了资,其中投资最多的人担任了新公司的董事长。
这个公司迄今已经运转了10年,效益很好,当初的股金听说也涨了好几倍。而且不管是当初走了的,还是投资少的,现在也没有任何意见。因为当初给了你一个机会。这是我所知道的完全没有争议的改制。
但显然,这样的改制,任何人都难以为个人捞取非法利益。因为,谁是新公司的管理者具有不确定性,想权力寻租也缺少交易对象。
这样的改制虽然是由职工自由投资,但一般来讲,还是那些有管理经验的人敢于多投资。这样,新公司的管理者会自然产出。由此我想到:我们在经济上极力主张自由的经济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应该主张自由,反对政府干涉过多才是。但怎么独独在这个问题上卖力的鼓吹MBO,经营者持大股呢?这是在有违自由之精神。他们是在用计划经济的方法搞市场化的改革,就不能不弊病丛生了。这些浅显的道理并不难明白,但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不能不让人想到他们是在打着改革的旗号,向权力献媚而已。再加上权力所有者已经发现通过一次次的改革可以为自身获取利益,可以自肥,所以我们才看到一场迅猛异常的“产权改革”。
现在我提出“三反”要用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属于一个文明社会社会底线的东西,来反对他们最时髦的那一套,他们应该感到一种尴尬。当然,也许完全不会有感觉,因为他们早就没有一点良知了。但对于认真读过此文的人,我想会在思想给他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2001年12月29日 我给北人股份三分厂组宣部的信
我把我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学习之中,潜心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尽可能多的学习和领会圣贤先哲们的观点,同时又极为关注现实社会的种种社会现象及专家学者们的观点,经过这样的学习,独立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用以贡献社会报效国家。
功夫不负苦心人,9年以后,我终于有机会,在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相信,这样的观点自有其独到之处。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