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初探
“和谐社会”初探
萧老邪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乃是因为人能够通过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领悟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就是人类发现真理、追求真理的过程,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过程。
就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一直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但无论这个宇宙过去是什么状态,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未来又处于什么状态,它都一直处于生生灭灭的“动态平衡”中。或者说,“动态平衡”是宇宙的基本法则。
系统论的提出,是人类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中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这个理论的精髓,其实就是唯物辨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的原理。但这个真理并非是近现代人类才发现的,早在2000多年前,古老的中国人民就形成了在“天人合一”理念下“阴阳和谐”的系统论思想。
由此,我们来看,和谐社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所谓社会,是一个系统,是由个体的人构成的系统。没有个体的人,就没有这个系统。但是,一旦构成系统,个体的一切就必然受到其所处的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个体的一切对系统也会产生影响与制约。二者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但是,任何一个系统,既然有生,也就有灭。由于系统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无数系统之间也彼此存在或远或近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当这个系统内部的矛盾运动变化到了一定阶段,或这个系统受到另一个系统的强烈的影响时,这个系统内外之间的矛盾运动状态将发生根本改变,这时,系统原来的动态平衡就被打破了,系统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一种状态改变成另一种状态,也就是说,从一个系统改变成为另一个系统。这个新的系统,又开始了新的内外之间的矛盾运动变化。宇宙就这样周而复始,永不停息。而且,它绝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地一直这样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地存在着。
在这样一个大系统(宇宙)中,人类社会这个小系统与之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虽然人类社会这个小系统也最终会变化为另外一种目前人类自身还不知道会出现在哪里、以什么方式存在的系统,但既然宇宙这个大系统产生了人类社会这个小系统,那么,人类社会这个系统在还没有终结时,是应该千方百计地去维护这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使之更加长久地存在呢,还是应该不顾一切地破坏这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使之加速灭亡?
如果人类社会普遍认为应该是前者,那么,人类社会如何才能维护这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使之更加长久地存在呢?
从系统论原理去看,答案并不复杂。
由于人类社会这个小系统是存在于地球这个大系统之中的,也就是以地球这个系统的存在为前提。如果人类社会缺乏理性,无节制地加速消耗和破坏地球这个大系统,那么,人类社会必将加速毁灭。
虽然人类社会的理性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已经逐步开始进行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向地球系统外的探索活动,寻找新的适于人类社会生存的系统。但对于后者,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对于前者,由于人类社会不同群体(民族与国家)之间,为了“一己之私”一直以来不断的冲突与分裂,造成人类社会全体的短视,根本无力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和解决日益迫近的“灭顶之灾”。
要结束这种状态,人类社会只有团结起来,一致行动——即实现人类社会通常所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人类社会将很快毁在自己手上。
既然清楚有办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危局,为什么又不能这样去做呢?
只要再一步一步地去深入分析人类社会这个系统中的一环一环的小系统,深入到社会最小系统——个体的人,就会发现——所有的危机都来自于人本身在理性强化下的非理性欲望的无限膨胀。或者说,人本身的自然属性(即非理性的欲望)的内在平衡,被社会属性(即理性的智慧)打破了。也就是说,人本身的问题产生的根源,不是欲望,而是智慧。
因为对于自然属性下的人来说,欲望是能够满足的。不满足,不是欲望本身的造成的,而是所谓的智慧(即理性)所造成的。因此,要想真正解决问题,不是要“存天理、灭人欲”,而是需要人自己控制好智慧(理性),使之符合“人道”——即“人类社会共同生存法则”——亦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样的系统才是一个良性运行的“动态平衡”的系统。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必须“和谐相处”,建设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
所谓必须和谐相处,建设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就必须“求大同、存小异”。而“大同”只能由社会提供,想靠任何个人去提供“大同”只会是“缘木求鱼”。
在具体社会现实里,所谓“大同”,就是“人类生活的一切公共必需品(包括人的思想)”——除了个人情感(这是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小异”,即最为自“私”的东西)。
因此,大同世界,和谐社会,不是要完全根除“私”( 因为完全没有“私”的社会,也就不存在“公” ),而是要建设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公”,最后只留下个人情感这个纯粹的“一己之私”。这样的世界,一定是大同世界,这样的社会,一定是和谐社会。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四日